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别小瞧你身边那个「闷葫芦」

2024-04-05文化

01

小王和小李同时入职一家公司。两人的差距,面试时就初见分晓。

当时,面试官剑走偏锋,出了一道地狱级难度的超纲题,完全不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小王侃侃而谈,小李却以一句「抱歉,我不知道」作结。

两人进了同一个部门后,在各个会议上,小王思维敏捷,积极回应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提议。而小李总是闷不做声,低着头,不知在纸上写着什么。

入职第二个月,上级为了锻炼新人,决定让他俩尝试着独立完成一项有些难度的业务。

到了工作汇报的时候,小李的成果展示只有几页数据报告,而小王不仅做出了漂亮的PPT,还讲得绘声绘色。部门领导很高兴,决定以后的工作汇报都由小王来做。

同事跟小李说:「你看人家小王,表现这么好,晋升肯定很快。你们同期进公司,你怎么就不能积极一点呢?」

没想到,小李愣了一下,从文件堆里抬起头,好像没听清同事说的是什么,依旧是一脸懵懵的表情。同事打趣地笑了笑,走了。

转眼,小王和小李都入职两年了。小王果然晋升得快一些,是部门领导跟前的红人;小李也成了业务骨干,但平日里依旧默不作声,除了干活,他的存在感几乎为零。

一天,公司上下收到了董事长的紧急邮件,说有一个几千万的单子,非常重要,需要紧急组建专项团队,他亲自带着干,奖金是工资的十倍不止。邮件里还附了一张董事长亲自拟定的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的名单。

时间紧任务重,几百人的公司,董事长只选了不到十个人一起干。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小李所在的部门,只有他一个人赫然在列。

众人哗然,小王更是不淡定,去找部门领导理论诉苦。小李看到自己被选中,依然面不改色,好像听不到大家在议论什么,只是眼神里更多了一份沉毅,迅速准备着手上的客户材料。

但是,大家心里依然很疑惑——为什么一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小李,能得到董事长的重用?

02

庄子讲过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

有位名叫纪渻子的斗鸡高手,被齐王相中,请他来驯养斗鸡。

十天后,齐王问:「斗鸡训练好了没?」

纪渻子回答说:「不行啊,齐王,您看此鸡,还是一副浮躁骄横、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的样子呢!」

十天过后,齐王又来问,纪渻子说:「不行啊,齐王,这只鸡啊,听见其他的鸡鸣叫,也跟着一起鸣叫;看见其他的鸡,立刻会做出反应,依然很浮躁啊。」

十天过后,齐王等之不及,又来问,纪渻子说:「不行啊,齐王,您看这只鸡仍然意气强盛,眼神锐利,斗志昂扬!」

又过了十天,齐王来问,纪渻子这时说:

他说:「差不多了,齐王,这只鸡现在听到别的鸡鸣叫挑衅,不为所动。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鸡一样,德行已训练完备。其他的鸡见到它都十分害怕,逃之夭夭!」

纪渻子训练到最后,把一只意气昂扬的斗鸡训练得木木呆呆的,毫不起眼,「望之似木鸡」。

但是,在斗鸡场上,这样的木鸡,比盛气凌人的斗鸡,要更高一筹。庄子说,「呆若木鸡」,才是「其德全矣」。

为什么呢?

其实,「木鸡」 的「呆木」,并非是能量智慧不足。相反,他们将所有能量向内聚集,就像核聚变反应一般,聚合起无人能敌的力量。

这种「木」,是一颗如如不动之心,不会受外界过多干扰,正所谓「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

这种「木」,是一种极度专注状态,不会有意向外界证明或表现什么,不生锋芒,不露声色;

这种「木」,是起心动念的极致纯粹,是面对是非善恶「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至诚之心。

因此,「木鸡」修炼的是内功,「斗鸡」展现的是外功,是拳脚功夫。就像武侠世界,高手比拼,身未动,意先行;一个眼神,便可令对面之人胆寒。

03

说到底,江湖上靠真功夫说话。

内功不够的人,可能会过于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又或者被一时眼下的得失荣辱牵着鼻子走,就容易急功近利,一些可速成的、可应付眼下、装点门面的拳脚功夫就成了首选。

这些人往往看起来很有一套,殊不知,江湖上最忌讳的,就是花拳绣腿。这些拳脚功夫,可能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下来,真本事很难成长起来,就像是纸老虎,一戳就破。

回到开头小王和小李的故事,原来,从一开始面试,董事长就注意到了小李的「抱歉,我不知道」的答卷。他一直在等待年轻面试者们的真诚,只有小李做到了。

后来,哪怕小李的业务汇报只有几张A4纸,他发现,那纸上的数据也是扎扎实实的。而小王的汇报虽然PPT精美,但工作的数据却不扎实。

有句话说,作品如人品。这背后,小李有一份更加深沉厚重的品质。而这份深沉厚重,正是来自于其起心动念的纯粹,能量内敛且不断增长。

果不其然,小李后来成了重要项目的担纲选手,也成为了董事长真正的左膀右臂。

04

所以,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竞争力?

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都要付出艰苦努力,甚至面对挫折和挑战,那都是考验真功夫的时候。不管外在如何,人们最终还是会选择真正值得托付、有解决问题的真本事的人。

那么,究竟如何修炼内功呢?

看似玄妙,其本质,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品质,是我们心上「真诚」的程度。

我们心上的「诚」体现在起心动念上。如果我们想要的是荣誉、他人的认可、自己的面子等等,这些念头起来的时候,就会干扰我们的「诚」。

所以,阳明先生说「事上磨炼」,其实就是「事上磨炼心」。在一次次磋磨中坚定对良知的信心,纯粹自己的内心,依良知而行,久久为功,有一天一定会感到诚意的力量。真诚恻怛、心生万法,以一颗空灵的心,回应着世间的万事万物,可以对事情发展提前作出预判,所以,在他人看来,就像有神灵、神通一样的不可思议。

为什么一个至诚的人,能够拥有这样的智慧呢?

阳明先生进一步讲出了掷地有声的六个字:「诚则明,明则诚。」一个人,真诚的程度有多高,智慧就有多高,反之亦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心中真诚到极致的时候,智慧的大门就在你面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