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详解【汉书·地理志】(四十三):零陵郡

2024-01-22文化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冠名的著作,为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汉志】中列出的各郡县、山水,既与今天的政区和自然地理一脉相承,又带有鲜明的上古华夏文明烙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深度阅读【汉书·地理志】,对我们理解古代历史、体悟社会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对该书的「零陵郡」一节做出详细解析:

一、【汉书·地理志】原文

零陵郡 ,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九疑。属荆州。 户二万一千九十二,口十三万九千三百七十八。县十:

零陵 ,阳海山,湘水所出,北至酃入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又有离水,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 营道 ,九疑山在南。莽曰九疑亭。 始安 。 夫夷 。 营浦 。 都梁 ,侯国。路山,资水所出,东北至益阳入沅,过郡二,行千八百里。 泠道 ,莽曰泠陵。 泉陵 。侯国。莽曰溥闰, 洮阳 ,莽曰洮治。 钟武 。莽曰钟桓。

汪遠孫撰【漢書地理志校本】(影印版):「零陵郡」

二、零陵郡概述

「零陵」,本义是舜帝的陵墓。【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另一说法是:舜崩后,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不遇、洒泪成斑竹。因此,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这里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今湖南省宁远县南的 九疑山风景区有舜帝陵。

湘妃竹

不过,上古时的尧舜之国位于今山西省的南部,其版图还远远达不到湖南省的范围。因此,所谓舜帝远巡江南、葬于九疑的说法应不符合史实。

其实,在比史记更早的一些文献中,就有关于舜帝葬地的不同说法。例如,【竹书纪年】:「帝居于鸣条」,「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孟子·离娄下】:「(舜)卒于鸣条」。【墨子·节葬篇】:「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吕氏春秋·安死篇】:「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唐人刘赓引【墨子】佚文:「舜葬于苍梧之野,象为之耕」。

由这些记载看,舜帝的葬地就在后世商汤与夏桀交战的鸣条(在今山西省运城市东北 ),而且在一个叫做「己市」的聚落旁边,而「苍梧」地名最早也是指其附近的山坡高岗。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也有一个舜帝陵,正位于蜿蜒百里的鸣条岗的西端,这里自北魏以后一直是历代帝王祭祀舜帝的地点。

山西运城舜帝陵古柏

但是,南方的舜帝陵也未必是空穴来风。合理的解释是,舜出身的有虞氏族群(包括其兄弟「象」的氏族)在夏后氏兴起后逐渐迁离中原,来到长江以南地区,而九疑山就是他们祭祀舜帝的地点,故称「零陵」。【山海经】载:「帝舜生戏,戏生摇民」。「摇民 」似与今天的瑶族有关,「摇 」和「瑶」都带有「䍃」旁,说明善于制造陶器,可以与舜「陶于雷泽」的传说联系起来。今湖南永州一带不仅有舜帝陵,古代还有象祠。【永州府志】载:「舜封弟象于有鼻,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方有庳亭,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祷。」这些似乎都反映了某种历史渊源。

更进一步猜测,有虞氏族群在南迁的时候很可能将舜帝的陵墓进行了迁葬,从鸣条迁到了九疑山。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的舜帝陵才是「真正的」舜帝陵,这也是秦汉时代的帝王都要在南巡时远祭舜陵的原因。而山西的舜帝陵可能是舜帝初葬地的遗迹。

湖南永州九疑山舜帝陵

总之,「零陵」之名源于舜帝的传说,但是汉代零陵郡之地,在上古夏商至西周时还是僻远闭塞的地方,直到春秋战国时才被划入楚国苍梧郡的范围。秦代属长沙郡。汉初属吴芮之长沙国,且为新划出的桂阳郡的一部分。汉武帝 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后,始将桂阳郡西部(「泉陵」——「泠道」以西)分置为零陵郡。

汉宣帝时,零陵郡从长沙国接收了一个王子侯国「钟武」。至西汉末年,零陵郡领有10个县(郡治在零陵县),其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邵阳、衡阳、武冈等市县以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永福等县以北的地区。 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 零陵郡辖区共有编户21092,有人口139378人。

东汉时,零陵郡的治所移至泉陵县,北部辖境扩大至今蒸水上游和涟水中游。 根据东汉 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的人口统计, 桂阳郡辖区共有编户212284户,有人口1001578人。可见本地区经济开发势头迅猛,与一个半世纪之前相比,人口竟然增长了7.2倍。

三国以后,零陵郡的辖区逐渐缩小。吴孙皓时,北部分置为昭陵郡,南部分置为始安郡,零陵郡辖境仅有今湖南省祁东县以南的湘江流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灌阳、资源、全州等县地。东晋以后,潇水流域又被置为营道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吴后,将零陵郡改置为永州,大业初复名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改永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零陵郡,乾元元年(758年) 又改为永州。 此后"零陵郡"之名不再使用。 隋唐时的零陵郡/永州,仅是汉代零陵郡最核心的一小块(泉陵县周边),后来就一直被称为永州(路/府)。

三、零陵郡属县的情况

西汉末的零陵郡下辖10个县:

1.零陵县。 秦置县,属长沙郡。西汉为零陵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东汉属零陵郡。南朝宋属零陵国。南齐复属零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后废。

【阳海山、湘水、离水】阳海山,后世讹为海阳山。亦即今广西省东北部兴安、灌阳、灵川、恭城县境之海洋山。又称阳朔山、零陵山。 湘水,即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上古时洞庭湖较小,湘水直接注入长江。【山海经·海内东经】:「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水经·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离水,亦作漓水,即今广西东部之漓江(桂江上游河段)。

2.营道县。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巢两水口。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唐武德四年(621年)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弘道县,移治今道县。宋复名营道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废。

【九疑山】亦作九嶷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六十里。【史记·五帝本纪】:舜「葬于江南九疑」。 【方舆胜览】卷24道州:九疑山「亦名苍梧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山……」山南有舜庙。秦始皇南巡至云梦、汉武帝南巡至盛唐,均曾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九嶷山风景区

3.始安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治所即今广西桂林市。东汉为始安侯国。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于县置始安郡。唐贞观八年 (634) 改为临桂县。

4.夫夷县。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市西、夫夷水西。(扶夷水为资水南源,源出广西资源县南越城岭,北流到湖南省邵阳县双江口和赦水汇合后称资水。)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子刘义为夫夷侯,侯国先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后属零陵郡。东汉改为夫夷侯国。三国吴复为夫夷县。东晋改为扶县。南朝梁改为扶阳县,陈复改夫夷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5.营浦县。 秦置县,以在营水(今濂溪水)之浦得名,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东北东门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后属零陵郡。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年)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永阳县。

6.都梁侯国。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湖南省武冈县东七里桥。【水经·资水注】:「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子刘遂为都梁侯,王莽时国绝。该侯国先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后属零陵郡。东汉改为都梁县。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为武冈县。西晋复置都梁县,移治今湖南省隆回县。隋废。

【路山、资水】路山,又名唐纠山。在今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水经·资水注】:「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资水,在今湖南省中部, 为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南源夫夷水出广西资源县南,西源赦水出城步苗族自治县北,在邵阳县汇合后,北流经新化、安化等县折向东,经益阳市到湘阴县临资口入洞庭湖。

7.泠 [líng ] 道县。 一作炩道县。秦置县,因境内泠水(今泠江)得名,属长沙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后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四十里。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营道县。

8.泉陵侯国。 西汉置县,属长沙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子刘贤为泉陵侯,王莽时国绝。该侯国先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后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北二里。东汉改为泉陵县,为零陵郡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零陵县,移治今湖南省永州市。

9.洮 [táo ] 阳县。 战国时为楚国之洮阳邑,因位于湘水上游支流洮水之阳得名。西汉置县,属零陵郡。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三十五里下改洲村。【清一统志·桂林府】 引 【州志】: 「洮阳故城,在州北三十五里,地名改州滩。」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封长沙定王子刘狗彘为洮阳侯,元狩六年(前117年)国除为县。隋开皇中废。

10.钟武县。 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县西南武水北,属零陵郡。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封长沙顷王子刘度为钟武侯。后侯国徙至江夏郡境内,本地仍为县。东汉永建三年(128年)改名重安县。

四、零陵郡地理形势图解

汉代零陵郡的地理方位如下两图所示:

汉代荆州刺史部的地域范围

零陵郡在荆州刺史部七郡国中的相对位置

西汉末零陵郡各属县的地理位置可参见下图:

西汉末零陵郡属县地理方位图

结合周边地形来看,汉代零陵郡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汉代零陵郡属县地缘结构图

由图可见,汉代零陵郡位于今湖南省南部湘江流域平原地带向丘陵、山脉地带延伸的区域内,包括多个大型的山间盆地。这一区域是两湖地区通往岭南地区(广西方向)的重要通道,秦代称之为「九疑之塞」,曾在此地修建灵渠以沟通湘、漓二江,为征南粤的大军转运粮饷,西汉王朝也曾在此与南越国长期相邻对峙。在西汉末年,零陵郡仍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东汉以后人口增长极为迅速,反映出经济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三国到隋唐时代,其地理区划逐渐细化,分成了永州、邵州、道州、桂州等几块区域,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永州、邵阳、桂林等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