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佛教「十方微尘」与道教「三清三境三十六天」的宇宙观差异剖析

2024-07-17文化

佛教的宇宙观

佛教认为宇宙由无数世界组成,每个世界都包含有月亮、太阳、须弥山、四大洲、四大洋等元素,以及四大天王和七重天。

这些世界层层嵌套,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宇宙体系。

具体来说,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而一千个中千世界则组成了一个大千世界。

这样计算下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包含了十亿个太阳系般的小世界。

然而, 这样的宇宙体系在佛教看来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整个宇宙之大,用「十方微尘」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佛教的经典当中,存在着诸多有关此空间观念的阐释。

例如在鸠摩罗什所翻译的三十卷【摩诃般若经】里,当佛宣说摩诃般若大法之时所放出的光明,能够遍照十方如恒河沙数般的世界。

再如【维摩诘经】有所记载,维摩诘患病,文殊师利以及众多比丘前往探病,等到了其家中,却发现室内空无一物,然而维摩诘却能够凭借神通将文殊等人所认为的最好的椅子以及饭食拿来,以供他们落座和进行食用。

以上这些内容都表明了世界的数量是难以计数的。

网上搜来的佛教世界观图

道教的宇宙观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道教接纳了佛教这种「小中喻大」的空间观念,并且道教在吸收佛教宇宙观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了自身独特的宇宙观念。

依据【度人经】的描述,其认为宇宙是由三十六天所构成的,从东方的「太皇黄曾天」一直到「太极平育贾突天」,再到太清、上清、玉清「三清天」,以及处于最高层次的「大罗天」。

这些天界不但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划分,而且各自还具有不同的属性与功能。

例如, 太清天是由太上老君所管辖,而上清天高于太清天,是由上大道君所管辖,而玉清天则是元始天尊的居住之所。

除了对空间进行划分之外,道教还觉得时间与空间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并非是均匀呈现的。在不同的地点以及空间当中,时间流逝的速度有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

这种不等速的时空交错体验,在道教的典籍和著作当中有着丰富的记载,像是「王质烂柯」这个故事,就描绘了仙界一日,而人间已过百年的这种神奇现象。

更为奇妙的是,道教认为修炼者能够通过法术对时间和空间进行符合主观需求的操控。

他们能够借助特殊的手段改变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使得小容器可以容纳大空间,或者依据需要改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能力,不但彰显了道教法术的神奇之所在,也反映出了道教对于宇宙本质的独特理解。

网上搜来的图

结语

佛教和道教的宇宙观诚然各自具备特点,然而它们都体现出了古人对于宇宙浩瀚无边的深刻认知。

通过对这些古老宇宙观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领会古人的智慧以及精神世界,这充分展现了古人对于宇宙以及生命的独特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