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人性本质根源论】深刻认识一下自己,了解人与生活及社会的关系

2023-12-08文化

写作序言:首先感谢今日头条平台能让作者与读者以这样书面的行式沟通,从注册账号以来写作的文章不多,效率有点低。我写作的文章只是为了逻辑思维的训练,只是把训练的文章内容分享给大家,文章的好与不好请大家见谅。看着生活中有的人在自己熟知的世界里痛苦不堪,特此写了【人性本质根源论】,这篇文章写的是人的普遍性而人性是复杂多变,为了确保书写的准确性,沉淀思考了一个半月,写了半个月才完成。书写事物普遍性的文章不像娱乐叙事文章简单明了,可能对有些读者来说有些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而还必须用这样的书写方式才能概括事物普遍性的准确性,你可以理解为哲学的书写方式。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哪怕文章中有一句话让你明悟,这篇文章对你来说就是有价值的。如果有不同意见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有时间就回复,大家共同探讨。

人的共性:我们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既相同又不相同或者说相同中含有不同的地方。人本身是不能指出的,能指出的只是一个特定的人,人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个概念词,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人一

定是指的一个具体的特殊个体 ,这个特殊个体一定从属人的共性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个特殊个体中人的共有的属性去除那它也就人不是人了。我们每个人不管外在的和内在的一定是共性中存在着个性,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四肢躯干,五官相貌,但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眼睛大的有眼睛小的等等,我们外在性中的个性不一样来源于父母,我们都是父母基因组合孕育而成的个体,我们身体中自然而然的蕴含着父母的一部分特征,比如我们部分相貌,走路姿势,性格像父母,身体健康情况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这个原因。人是有思维有思想有认知的鲜明的个体,七情六欲是我们内在性的共性即人性,人性是在人的本能属性驱使在追求自己所认为的价值或维护自身利益在各个阶段各个条件下主观思想与客观事实矛盾冲突或和解时人的精神世界内容活动的体现在表情及行为的外在性。人是理性的所以人性体现的条件不同,这个不同与我们的认知有关,如果说我们外貌还有相似的但我们的认知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认知的不同。

人是有生命特征高级生物,每天需要运动维持生命活力以及生产实践活动来获取生存资源的外在行为而这个活动空间范围即时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生活行为都是由我们内在的主观思想所主导,这个主导思想内容包含着人性、意志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随着外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是复杂多样性的,这个变化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是不变的?唯有人性本质根源是不变的。根源有两种本能和精神上的,有时根源与精神内容及认知纠缠在一起多种多样的,形式是复杂多变,下面我们一一论证。

论证自然界中生命个体的共性根源趋利避害:趋利避害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个体在外在的生存环境变化中为了生命存在的合理性本能的趋向自己有利的生存环境和躲避危害自己的行为,近代闯关东就是本地的生存条件恶化到无法生活向土地辽阔食物丰盛关东去闯荡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历史上唯数不多为了生存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历史事件,是典型的人趋利避害的例子。趋利避害不只是人独有的行为,动植物也有 ,你试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时发现树木向阳的地方枝叶繁茂背阴的稀疏或者我们移栽或砍伐树木时发现向着水源和土壤肥沃方向生长的根系多些,再者有些动物会向水草丰沃或气候温暖的地方的迁移遇到危害会自然的躲避这都是趋利避害的表现。尤其我们的人类天冷会加衣天热会减衣,人有时会遇到伤害到自己身体某个部位时会下意识躲避,如生活中烫着或某个东西扎到手,我们会不用思考下意识会抽回等动作,婴儿在身体不舒服或所处的环境不舒服时会哭,由于婴儿刚出生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哭与不哭是它表达的唯一方式,再者生活中有的人思维不健全或五官六识有损,他们遇到能危害自己的时候也会躲避,也知吃喝、冷暖。由此可知有生命的个体都本能向往有对自身有利的地方发展避免自身危害行为的表现都是为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地球上存在的任何物体必须遵循地球上一定的环境或者说这些环境催生这些事物这是规律也就是合理性。例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品种繁多,无论那种植物生存方式都是一样的由它的根系汲取土壤中水分及所需的营养物质经过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成长的,动物作为能动且有意识思维的自然物,以植物或者以比自己低级的动物为食物及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我们人类作为有意识思维且有思想能按自己意志改造自然界中物质加工生产为自身利用生存方式更为复杂,人之所以是人是受人的基因内容所规定的,植物,动物也一样都受它自身基因所规定,自然界中有生命的个体之所以能存活因为它自身适应这个世界的环境或者说环境中有它生存需要的条件。我们的生命是思维意识为主导以身体为载体,思维意识消亡我不一定会消失在这个世界如植物人但身体消亡人必死,可见身体的重要性,身体需要及时补充食物、呼吸氧气,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例如人无法在水中生存,因为人没用鱼类腮式呼吸水中氧气的机能或者说水中没有现在人呼吸方式的空气,所以人没有在水中存活的条件即合理性。世上物体是物质组合而成,是物质就的遵守物质运动规律,环境也不例外,生命个体外在生存条件即是环境也会根据本质运动而变化的,在这变化过程中会在自身承受的极限内会本能向着有利于自己条件发展避开不利,由此可证趋利避害是动植物及人共性,是生命载体在外在的生存环境变化中自我保护本能的需求,是最基本根源,生命越低级越明显越高级越复杂。

论证第二人性本质根源精神内容好恶(恶:wu喜欢,不喜欢的意思)、善恶的起源:人是靠感觉器官五官六识感觉到事物的表象然后反映到大脑首先形成意识思维。这个意识思维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的感觉到事物的表象,感觉器官虽然是共性,但每个人感觉事物的感觉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谁也无法替别人感觉,感觉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方式是精神内容的起源,有时需要身体某个或多个感觉器官协调完成,感觉到的事物有时能让人的身体或心情产生舒服或不舒服因而是感性好恶的根源。我们人因有思考能力而是理性的,能加工改造自然界物质为己所用的活动获取资源,然而我们不可能自己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因而产生资源换取资源行为即是社会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定有物体与人参与进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人的意志为目的,有利于或阻碍破坏完成目的物体与人的行为使人在生活中产生以利益或价值为根源的理性好恶。感性与理性可以并列存在也可单独存在但理性思维是我们独有认识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在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事物,两者是迭进的关系,理性不可单独存在的。感性上的好恶与理性好恶有时是矛盾的也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我们吃的食物有的喜欢吃有的不喜欢吃,就是感觉着好吃与不好吃无关营养这是感性好恶,感性好恶遵循感觉无关利益,再者我们不想上班但又不得不上班,不想上班就感觉很累这是感性上的不喜欢,不得不上班是为了生计这是利益理性上喜欢,这时又是矛盾的,理性好恶遵循的是价值或利益。还比如我们一开始我感觉人和器具等等好和不好,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挺好或不好,说明感性好恶与理性好恶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上论述可得证人的好恶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感性可以单独存在,理性是在趋利避害延伸到生活中的规定范围内容中的。

善与恶的根源之善的起源:【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初为什么性本善呢?善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善与恶是对立两种社会行为,无善就无恶,善与恶是两种行为互相参照的,从过去的角度来看无偿帮助别人的行为即为善(善在父母恩情根源论中叙述过在这里就嚄不多加赘述),那么「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只能说明刚出生的孩子没有成年人那种复杂的心性是一种纯真无邪的而每个刚出生孩子都一样心性的「善」。善还有一种形式要注意的那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善,比如商业上为了打开市场或名气免费捐赠物质到养老院或灾区等等,这种行为与我们常见的善不同有一定目的性,你说不是善它却在善的规定内容之内我们定义为商业的善,国家赈灾救济或政府部门帮助群众不是善因为国家财力物质来自人民大众是职责所在。

善与恶的根源之恶的起源:自然界中食草动物吃草,草也且有一定意义的生命,食肉动物猎杀弱小的动物为食,我们只认为残酷只有强弱之分并没有感到恶,那么恶只属于人类独有的社会行为。生活中恶行的定义是什么?得从生活中找寻,人有自杀自残或打砸自己财产的行为我们只认为是傻并觉得是恶行,那么就是以伤害别人人身和破坏别人财产的行为就是恶。是什么促使恶的行为也就是动机,恶的起源又在哪呢?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当英雄拯救苍生的梦想,为啥是梦想呢?因为存在想象中,想象与梦境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无凭无据不据实事性的存在着因而用梦想形容这个想法,思维是自由自为的存在着所以我们的想象可以无障碍且能自由切换穿梭在我所认识的世界的思想内容里,如我一会想象美食接着可以想象天上的月亮等等吧。如果英雄梦是存在想象中的善念,那么我们想象中有违道德法律的想法即是心中的恶念。恶念会受外在条件刺激无限放大又或者外在的条件也会激发心中的恶念直至行动。恶念三种外在条件及内容规定:一是生活中有以斗蛐蛐,抖羊等行为取乐这是人的感性好恶,在正常的道德法律范围内是正常的行为,如果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取乐就是恶行,你试想一下,从前的古罗马的角斗士,近代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里日本军官以杀人为乐的暴行,以及社会中感觉陌生女孩很漂亮而实施强暴行为的强奸犯等等都是感性好恶延伸恶行。二是生活中报复社会行为的恶行,国内这种行为很少不过也有,国外的校园枪击事件等等是因为自己的生存能力无法跟上社会的步伐而排挤到社会边缘造成的生存压力感觉到社会不公平的行为。人的生存受到威胁在求生欲下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恶行。三是为了利益或价值出现的恶行,这也最常见的如小到邻里之间的争吵,个人之间矛盾,商业造假了,官员的腐败,大到战争……都是因为利益或价值引起的恶行。说到这可以说明恶行的起源是恶念,恶念会在感性好恶,生存,利益或价值条件下会激发。

进一步解释人性基本根源趋利避害在生活中延伸形式:身体作为生命承载体需要每天消耗收自然界中食物等资源来维持身体生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人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会对有利于身体的物体资源产生需求即是价值,已经拥有的是利益,我们获取资源的活动就是我们的生活。生命为了存在的合理性人性本质根源必然延伸到生活中,因身体必须每天消耗资源没有资源就会身体消亡接着生命也会消失,我们会把价值和利益看作第二「身体」,那么我们生活中会以身体和价值利益为根基的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延伸形式:一是我们本能的会让身体处以安逸的环境下而生活中获取资源需要身体劳作,这种情况下两者是矛盾的所以我们有拖延的特性,老话俗语「饿了愣,饱了蹭,不饥不饱不想动」就是说的这一现象,看来我们生活中有两种「利」一是对自己身体的利,二是价值和利益的利,所以生活中因懒穷困潦倒人多的是,因工作劳累至疾的也有。人是有好吃懒做和拖延的特性。二是人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必定会与其它人产生资源换取资源的生活行为,由于人的获取资源能力不一样就会有强弱之分强者获得资源多弱者获得少生活地位就不一样了就会穷富之分,我们知道自己资源多就会生活的安逸少就会劳苦因而产生生活上安逸地位,由趋利避害本能驱使往安逸舒适的生活地位去就会想获得更多资源于是就有了攀比心。攀比心就是你比我强我比你更强总之一句话我要比你强的特性。三是你处以生活上高位我处以下位就会激发我们感性好恶让我们心中不舒服就会有嫉妒的心理,感性好恶是无凭无据的只遵从感觉,只要感觉你比我强比我好比我富心里就会不舒服所以我们都有仇富的心理。嫉妒心是趋利避害本能下你处以不利的条件的心理反应。四是生活中得从别人手中获取资源,有时别人的地位比自己高,为了更好有利的获取资源而伪装自己不利方面来迎合别人的感性上的好恶造成一种思维认知上的假象,这一现象行为就是人的虚伪,虚荣的特性。五是,每个人都想利益最大化这是没错的可在与一人或多人合作整体里,人与人之间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是矛盾的,你如果利益最大化别人就会在这整体里占有别人的利益,自私自利特性是人与人合作时在追求共同的价值上利益冲突的产物,是他人给你的定义。由此可知人是有好吃懒做,攀比心,嫉妒心,虚荣虚伪,自私自利的特性。

解释人的共性七情六欲起因:(1)人有眼、鼻、耳、舌、身体五个感知器官,眼睛能看到万物外在的形状,鼻子能嗅到世间一切味道,耳朵能聆听自然界中的声音,舌能尝到食物的酸甜苦辣,身体能感触冷暖与疼痛,我把这些感知反映到大脑经过思维的判断就是各个感知器官意识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五官六识。感性意识是人接受外界信息的初始也是精神内容的开端,在感知过程中能让我们的身体产生舒适感或不适应感,舒适感能让大脑分泌一种多巴胺的物质会让大脑处以兴奋状态使人心情愉悦就有了喜欢不喜欢,人在同一事物或人给多次你带来的舒适感你就爱上这个事物或人,那么就说明爱的起源是喜欢来自舒适感。这么说与【父母恩情根源论】中爱是情感表达外在行式是否是悖论?不是的,情感的起源也是舒适感,从自我角度剖析,我爱上某个人或喜欢事物给我带来的特殊的舒适感,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用感情表达而与没有生命事物用喜欢 ,在这里喜欢和爱是一个意思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总的有一个外在的行为来表达这份爱和喜欢。例如,生中购买一辆汽车,车的外观,动力,内饰各个方面都符合我们的要求,驾驶也带来的那种舒适感让你喜欢上了这辆车,但是你总有一个表达喜欢这辆车的行为方式,你会称呼爱车,车脏了你会清洗,路况不好放慢速度等这就是爱的形式,由此而知,爱是自我向内对喜欢舒适感表达的内心形式,向外一种表达爱的外在行为,那么爱是情感的表现的外在行为的说法只是说明了外在的形式是不完整的。

(2)生活中我们会喜欢爱好上各种各样的事,物,人给你带来的舒适愉悦感如美食,香烟,美酒,唱歌,恋情中恋人等等举不胜举,人在饥渴到极限奄奄一息时只想喝一口清水一口馒头,米饭,稀粥最简单的食物充饥而不是我要喝酒,吃鸡鸭鱼肉,等缓口气过来才会想到这些美食,那么生活中各种爱好并不一定是生命必须必要的而是在生存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感知带来的舒适愉悦感我们称为欲。欲是五官六识感知到舒适愉悦感所以分为眼欲,耳欲,鼻欲,口欲及为了生命延续身体皮肤感触带来的性欲,欲是快乐的根源,如果没有七情六欲那么我们与石头无疑冷冰冰的毫无感情而言就没有这花花世界。欲,能给人带来快乐是由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会向往再次得到这份快乐就是我们称为的欲望,人的欲带来快乐是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的也没有次数限定的所以欲望无穷大的直至生命结束。欲望分为生理欲望和感觉外界事物带来快乐引起的感知欲望,例如我们吃的美物,在身体需要营养物质时刺激大脑会有饥饿感想吃食物,在想吃什么时会与我们思想概念内容中以上次吃的食物带来的舒适愉悦感的内容为根据而再次选择那个食物,如上次吃的烧鸡不错这次再吃烧鸡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生理需求刺激下引起的口欲,生理欲望还有皮肤感知冷暖和性欲。感知外界事物快乐引起的欲望就多不胜举了,如唱歌,旅游,玩车等等,它是以上次事物带来快感思想内容为根据不会有生理刺激,但有例外特殊存在的那就是烟、酒、毒品既有类似生理欲望又有感性引起的欲望,因为烟酒毒品中的物质能容入血液中,血液中的这些物质低于平常量就会刺激大脑想抽烟喝酒吸毒,这也是烟酒难戒的原因。痴,是指人以过去带来舒适愉悦感的某个生活场景的思想内容为思考内容多次想念而想再次得到因人的精力是有限不能同时思考两件事而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行为。例如,我们怀旧回忆就是过去的思想内容被再次想起那份安逸,甜蜜的生活过往。贪,是指人无限放大舒适愉悦感,如遇到美食吃了还想吃,抽烟,烟不离嘴一根接着一根,遇到好玩的事情玩了还想玩等等。

(3)人是智慧的能制造追求生活中各种各样欲望带来快乐的,上文也说到生活中的爱好一定建立在生存的基础,那么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和幸福快乐,就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每个人爱好都不相同所需求资源也不一样在资源丰富的条件下于是就有了选择,选择自己需求资源相对来说就有了价值,我们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资源价值的是要付出时间,劳力,钱财于是就有了自身利益,钱财是社会衡量资源统一标准。在生活中由于我们的认知和不可控的外在条件因素,在追求价值和维护自身利益时不可能完全符合自己主观思想的价值取向,在各个过程各条件下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体现形式进而激发精神内容中喜、怒,哀、悲等情绪波动。

(4)趋利避害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会本能的让自身远离危险和避免伤害而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发生让自身处以危险环境中,人自行脱离危险环境的行为就是求生欲。

人性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由你,我,他组合成有自己的文明体系的人类集合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生产参与者,为什么呢?因为还是那句话人自己无法满足自己所需的所有资源,如果人把欲望降到最低也不行。例如,农民能种地打粮满足自己的最基本的吃食,那么保温避寒的衣物,遮风避雨的住处所需的建筑物质那里来,假如这些都可以满足,那么人的一生总有个大病小灾或意外导致的外伤在人性本能求生欲下也需要看医生而人人都不一定都懂的医术,就是懂的医术也有其它的地方自己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人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获取的资源除去自己生存所需的剩余拿去交换的资源就是社会财富。

资源,是吃、穿、住 、行、乐所需物质,吃穿住为生存所需,行是生存生产所需,乐是人追求欲望快乐所需,社会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为人的五大需求也就是五大行业多层次延伸的社会活动。资源剩余即是社会财富,那么可以说资源生产者即是社会生产力,参与资源交换的就是社会生产力参与者。资源交换资源的交易是人主导的而人性本能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间是矛盾的,而双方都知道这样无法完成交易,会在矛盾中找到彼此满意的利益平衡点这就是最原始的经济规律。

人类社会文明相对自然界来说是一个大的整体,而在这一个大整体中有分为若干个小的社会文明。例如,原始社会的部落与部落,封建社会中王朝与王朝,现代社会的国与国之间。无论过去的现在的那个社会文明的国家生存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加工改造自然界中物质加以利用,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土地范围上自然界物质就是国家资源。以国家为单位社会文明,为了确保自己的资源充足和不受外部掠夺必定催生出资源管理和社会生产力规范领导者即是国家政权。国家不管社会生产者,生产参与者和管理领导者都有不同的人员组合而成具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是人都具有人的特性,在不同的利益条件下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国家的强大不是个体或某些群体的强大而是整体的强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源掠夺的抗衡之争不是某些个体和少数群体能抗衡。所以这时国家整体与个体或某些群体的利益最大化之间是矛盾的,为了国家的强大平稳的发展,会出行一些法律禁止人不择手段的利益最大化弱肉强食的行为,会有社会道德规范引领生产平稳前行。人性在社会中体现形式会随不同条件而出现,例如,因人好吃懒做的特性,不问自取的偷盗行为,不劳而获的特性赌博行为等等,各种各样举不胜举,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总结:说到这里基本上把人性说清楚了,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根源是生命的合理性。但是要注意一点是感性好恶与感性好恶(wu)中的恶延伸的恶(e)行和生活中的善是可以独立趋利避害范围以外的。人的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迷失自我走极端,也不要在社会中因利益之争而行恶且要保护好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特别是陌生人看你不顺眼的一定要远离,这是感性好恶引起的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行。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日光之下无新事,都是人的那点事,世间之事,无论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只要人的属性没有质的变化,都是人的那点事,知道了就不会大惊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