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支氏印记-访江苏昆山支氏集聚地

2024-03-29文化

在说江苏昆山广陵(灵)桥支氏之前呢,先讲一段看似不相关的历史:在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浙江嘉兴嘉善的支大纶考中举人,于是他开始考虑支家的谱系脉络,此时正好居于江西的同族宗亲支应瑞(也是同时代中进士第),相告支氏家族始迁于江西,「祖葬西山,利于子卯而甲,上尖峰尤秀」,特指现在南昌西山霞源支氏集聚之地。

2024作者亲赴昆山拍摄广灵桥新貌

到明朝隆庆元年(1567),昆山县的支可大中举,到万历二年(1574)与嘉善的支大纶同期同榜一起考中进士,似乎应验了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啊!而且昆山的支改斋(明朝御医支秉中,太仓人)撰有家谱,所叙世系,也许在支大纶看来是凿凿可据的。这样,支氏的脉络就依从支改斋的表述系统,认同来源于山西闻喜县、陕西茂州,宋室南渡之际,以侍从扈跸至江西隆兴府(明代南昌府),始迁祖就葬于支应瑞所说的西山。

载此桥由支可大孙子支守礼建头石桥及二石桥

残存之碑记

于是支氏脉络相对明朗,支氏先入江西,再迁安徽,而元末担任宣城县丞的三一公,是支氏一族的代表,后因明初迁徙富民的运动,长房一支迁到京师,因迟到三天,被谪戍云南;次房则奔居苏州的昆山;三房居于无锡;四房居于萧山。昆山因有支氏的定居,还有「支巷」之名,且族姓蕃衍,不过每年因苦于戌滇之扰,就有一支(支仲硕)迁往嘉兴。这是支大纶从昆山这一系顺延而成的谱系。当中的情形,虽然脉络清楚了,但明显有着假托、伪造之嫌。以上由嘉兴研究学者根据嘉善支氏资料整理。

访支氏昆山族脉

支可大明朝支氏家族祖居地

既然江苏昆山及浙江嘉兴支氏一脉,就再引申下,嘉善明朝进士支大纶自己也承认,支氏的谱系,即使从一世祖支仲硕算起,到他这一辈,总计九代,都是依据「残编蠹简」以及从祖上口述记忆中「仿佛求之」,其实是比较模糊的。比较清楚的是,人称「幽斋先生」的支叔芳移徙嘉兴,真正开启了嘉兴支氏的脉络。

根据支大纶等人的忆述,支家祖上的谱系链接有了稳定的说法,即支氏是随宋室南渡,先家于西山,到元末三一公于安徽宣城为县丞时,生子支仲硕(被奉为嘉兴府支氏的一世祖),之后移居笼统的「吴下」。具体而言,是在支叔芳(第二世)时代从宣城移徙嘉兴的,叔芳开绛帐授徒,定居于嘉兴城东牙(衙)前桥。至此昆山及浙江嘉兴支氏脉络渐渐清晰。另一支氏名人支渭兴,也值得一并研究。

村前介绍

村一角

支可大(作者著支氏渊源有详细介绍):字有功,昆山人。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金榜,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万历间官礼部主事,清介自守,品格清高,张居正欲引为铨曹,辞不受,累官湖广巡抚,寻告归。

1,按吴县志:支琮,县学生,贫甚。遇寒母衾单不能寐,尽解衣覆母,己危坐至旦,客候之久不出,呼琮急,乃短衣见云,方以所服覆母睡,恐觉之,故迟耳。客叹悯之,巡抚赐以粟帛荐,为某府幕官。另按昆山县志载:后以岁贡任南京留守卫。

支琮(1387 年 -1463 年)祖居昆山罗汉桥北先陇虞家巷。笔者结合其裔孙支可大资料详细解读。

村头宣传介绍

2,支可大,及可大父亲的墓志铭记载,推演出这支昆山支氏脉络,如下:

支铭(约 1312)- 支德一(约 1337)- 支安(约 1362)- 支琮(1387)- 二

子支祯 支祥(约 1412)- 支长克(约 1437)>>>>- 东湖公支栢(约 1511)- 支

思吾(1536)- 支可大(1554)- 支一本(约 1575)- 支茂春(约 1600)- 支守礼 ( 造广灵桥,炉灶浜村人,茂春同辈或同一人 )

3,观支琮墓志铭等资料,其时间点恰好在明朝建国时期,即符合明朝洪武移民时期,但由于元朝时间不到 100 年,故亦有可能此支支氏族人于南宋末约1270 年左右避难于昆山,建议结合江苏一脉始祖 1256 年始祖支咏,合并研究。以上资料出自作者支登成【支氏渊源】。

宣传栏截图

昆山支氏一角

如今作者走访发现,广灵桥附近支氏已经寥寥无几,只听说目前只有一支支姓家族在此繁衍,作者询问一年长支氏媳妇,她称现在此地的支氏脉络只有一门,爷爷辈三兄弟,到父亲辈发五兄弟,再就是现在年轻人了,只知道最近之四辈,往上也就不清楚了,我也顺便加了其中一个本家,期望能有相应家谱再进行研究追溯。

作者探访支氏先祖脉络

支登成写于2024年春季游学于江苏昆山,盐城,河南濮阳寻根之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