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油滑是创作的大敌

2024-10-14文化

一些人写作过于油滑,使用了很多俏皮话,还用了一些漂亮的词语,却没有立主脑,没有确立明确的主题,甚至根本没有说真话,只是糊弄着读着玩,也就不被看好了。可以说,油滑是创作的大敌。

倘若一个人弄得油头粉面,失去了原有的模样,也就有些失真了,让人觉得有点过分。创作也是如此,文章弄得非常油滑,腔调有点类似英伦腔,有翻译的味道,却并不能恰当用词,而是用了很多绕弯子的词,看似文辞优美,其实只是就事论事,没有说到点子上,甚至以感性代替理性,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不辨东西南北。「五四」以后,一批留学归来的作家喜欢用翻译腔来写作,引入了很多外来词汇,看似见多识广,其实不免油滑。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并不会讽刺国民党当局,也不会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而是会用油滑的腔调来写资产阶级的享受,写资产阶级的惬意,写文人相轻的一些故事。就像衣食无忧的人品着茶闲聊一样,有闲适小品的特征,却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或许,这样的作家写作的时候创作态度并不认真,只是采用游戏的态度来写作,却没有下考证的功夫,即便以为下了考证的功夫,也只是喝了几年洋墨水,就觉得肚里有货了,引用外国的一些名言、名人的事迹,就可以拿出来贩卖了。而他们的古典文化水平并不高深,甚至引用一些文言文词句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语法错误,却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一些留洋归来的作家喜欢写白话文,而不再碰触文言文。究其实并非因为狂飙突进的白话文运动影响了他们,而是他们没有很深的文言文根底,写出来容易露怯,容易被人挑毛病。即便甲寅派、学衡派的一些人主张文化复古主义,要写文言文,还要批判鲁迅,却因为文言文里出现了明显的语法错误,被鲁迅批得体无完肤。

文言文根底浅,就不要写文言文了,也不要写诗作词了,以免贻笑大方。而有一些作家明明文言文根底浅,却非要拽上几句文言文,还要弄得文章文绉绉的,似乎有一种高雅的情绪,但分明透着几分油滑,让人觉得作者不是特别老实,没有实话实说,而是绕着弯子说话,只是求文章审核的时候能够顺利通过,求得体制内的安全,而不会深得民心。真话的力量是动人的,甚至可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但很多作家却不善于说真话,而是要绕着弯子说话,不是打哑谜,就是用象征的手法,总是让人去揣摩去领会,却不会直接告诉人们是怎么回事。甚至一些作家喜欢用优美的词句写文章,弄得文章辞气浮露,文笔绚烂,却没一句实话,也就不免油滑。还有的作家用了大白话,看似平易近人,却也没有说实话。让人觉得作者总是在逗人玩儿,说一些笑话,说一些有趣的故事,虽然当时觉得有意思,但时间长了,却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回忆。倘若很多作家都这样写,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虽然文学作品不断增多,文笔非常绚烂,但容易引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也引不起广大读者的兴趣了。

一些作家成名之前笔耕不辍,创作态度比较认真,而成名之后就会采用一些油滑的创作态度,写作不老实了,总是用曲笔、用象征的手法来写,而不会实话实说。他们要利用自身的名气吃饭,利用名气形成的名人效应聚拢更多的读者,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利用名气积攒流量,利用流量来赚钱。只要他们出名了,就会在读者心中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读者总是认为他们写得好,一旦提起他们的名字,就会想到他们的代表作,一旦提起他们的代表作,就会想起他们的名字。正是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让作家们投机取巧了。他们要利用自身的名人光环,吸引读者的目光,创造态度却走向了油滑一路。不仅写作打油诗,而且写作一些所谓说真话的作品,却往往没有说真话,点到为止,只是隔靴搔痒,却没有真的搔到痒处,更别说戳到痛处了。打油诗有些油滑,「老干体」的诗歌也有一些油滑,小品文比较油滑,即便小说也开始变得油滑起来,总是写都市男女的一些事情,符合了城市化的进程的事实,也符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的富裕思想,却往往流于纸醉金迷,连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出现了偏差,就更别提小说中的人物有多么变态了。

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被他讽刺过的几个作家认为油滑,没有好的创作态度。在【故事新编】序中,鲁迅写道:「叙事有时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对于古人不及对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又补充说:「当再写小说时……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鲁迅有自知之明,他所说的油滑只不过是被国民党当局限制之后的油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油滑。他在写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会突然插入现代生活的语言细节和情节等内容,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虽然有一点油滑的意思,但将神话、历史与现实融为一炉,正常的时间顺序消溶在神话与现实、现实与历史的空间的随意转换之中,从而打破了单一的历史生活空间,进入到一个古今交融的境界,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无论是【补天】中「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还是【理水】中现代生活中文化山的学者、考察水利的大员以及头有疙瘩的下民代表的喜剧性表演,都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虽然有一些油滑的意思,有着信手拈来的技巧,却不失为经典的艺术创作。后代学者总是从油滑的角度来赞美鲁迅,认为鲁迅【故事新编】里面体现的油滑是一种好的创作态度,是对自我生命形态的文化再现,也是严肃的创作态度以及对现有体制的消解。

小说本来就没有太严肃的创作态度,发源于民间的一些小笑话,后来才有了志怪,有了传奇,有了话本,有了蔚为大观的明清小说。有的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认真写小说,却写不出好的作品。而有的作家随意为之,写了一篇小说,却成为文坛经典。这样的事例并不在少数。需要作家有生活积累,有创作灵感,还要善于把握时代心理,贴近民生,深入挖掘,说真话,巧妙构思,才能写出相对好一些的小说。倘若一开始创作就走入油滑一路,就会等而下之,始终写不出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小说了。倘若刚入门的作家一味相信所谓的灵感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因为他们创作的素材积累不多,创造的经验积累也不多,只是凭借灵感来写作,就很容易陷入迷信甚至偏执的境地,也很容易偏向油滑的一路。

倘若作家不想认真创作,不想在创作中费尽心力,就要玩世不恭,油滑一些,就像有人不好好写诗,偏要写打油诗一样,写的再多也是废品,根本就没有踏入诗歌的殿堂。由此来看,油滑是创作的大敌,必须要消除投机思想,严肃创作态度,同时要善于创新,屏除油滑,力求写出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