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在孔网买旧书

2023-12-05文化

作者 | 罗城书局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现在的书虫是有福气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书虫,生活在小县城,却能够通过孔网淘到各种各样的好书。
我原来也是买过旧书的,也曾经将大量的精力耗在旧书店里。那是在校园时代。但是一毕业,这样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我原来的那个小县城工作。小县城距离省城不太远,我也偶尔随同事的便车去省城淘过旧书,但所去的次数总是有限,所以身上的书瘾始终找不到发作的机会,直到遇见孔网。


在孔网上购书的历史有很多年了,但在孔网上大肆买旧书还是在近两年的事。其原因应该归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刚刚知道有孔网,当时并没有那么痴迷,只有自己想看什么书的时候,才去孔网搜一下。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登陆孔网,接触孔网的便利性明显增加。移动互联网同时也推动了孔网的成长,店家和摊主不断增加,孔网上的书源也因此不断增加,大大增加了孔网的吸引力,以前的书瘾又被勾了出来。


我虽然偏爱文史,但是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想知道一点,这在平时是优点,但在孔网买书时就是灾难了。尤其是孔网上的书籍也便宜得很(当然也有少数比外面贵的),有时候稍微感兴趣的都会把它买回来。便宜嘛!有的书实在是够便宜的,便宜得以致于有其他店主认为这是不正当竞争。我想孔网的书价较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有一部分店主的货源足够便宜,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致使书价较低;还有一部分就是这些书上传的时间太早,后来上传的书籍又太多,店主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修改书价。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出于销售策略出发通过提高运费标准变相提高书价外,据说还有故意放漏的。不管怎样,这对读者来说却是福音。这也是淘书的乐趣所在。

有时在孔网淘书最敏感的反而是运费,因为通常运费比单本的书价还贵。买得多了,我就掌握了其中的门道,就是在一家店里多买几本,然后再跟店主在运费上商量。店家通常乐意在书价上作些让步,这样购买成功的机率都会比较高。但这样做也比较消耗时间。因为你通常要对这家店铺的书籍进行彻底的搜寻(我将这称作「地毯式搜索」),才能多找几本自己需要的书。这个过程在旧书店是最有乐趣的,但在孔网上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在实体店摆出来的旧书总是比较有限,而在网店上传的书籍却没有这个限制,买家在孔网的书海里查找一番下来,通常累得头昏眼花。


在网上买新书与在实体店买新书没多大区别,但是买旧书却是有很大的不同。在实体店买书,可以亲自掂量,抚摸书籍的页面,仔细审看品相。而在孔网上,只能凭借有限的图片去揣摸。因为价格低,有的店主也懒得回应买家补发图片的要求了,有时还不能向店主过多发问,问多了,店主临时调高书价也是常有的事。因为各种原因,网上购书总不如在实体店真切,由此带来的惊喜和失望通常要延迟到收货时才能体会。但是在孔网上买书也有它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孔网上货比三家,还可以跟其他网站对比,也可以在百度或豆瓣上看看这些书的简介或评价,有时还能看到片断,这样心里更有底气,眼界也开阔了不少。而在实体店,当着店主的面这样做总有些不合适,主要还是靠平时多做功课。


我在孔网购书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先是按图索骥,然后是「地毯式搜索」,最后再到拍卖区竞价。在「地毯式搜索」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无意中进了拍卖区。在拍卖区买书,照样能够让你碰到各种各样的好书,但却能免去「地毯式搜索」的劳累,还能带来新的刺激。拍卖区是动态更新的,成交价格也通常是不可预知的,有时候还能捡漏,但也有可能拍出比书店区更高的价格。这样的不可预见性反而令我乐不思返,在里面大拍特拍。


书籍积累过多,有时就不是乐趣了。首先是空间的问题。书们都是需要地方来存放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也不能都用来放书,更何况现在的房价并不便宜。原来的书架上本来已经摆满了书,现在又在原来的书籍外围摆了一排。为节省空间,又将一部分立放的书改为横放,尽管如此,书籍仍然无法摆放。书满为患,存放书籍的纸箱进驻了其他房间,客房的床铺下,儿子的书桌旁,车库的搁物架……既有碍观瞻,也使得本来就不太宽敞的房间显得更小了。

这些书一旦被这样存放,实际上也等于被冬眠,至少是短暂休克,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唤醒。时间一长,有些书自己也不知道放在在哪里了,甚至有时候都拿不准自己是否有这本书。怎么办?我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卖掉一部分书。将一部书籍释放出来,既减轻我自己的压力,又让书们找到新的主人。但是一整理,发现很多书没有认真读过,有的甚至连翻都没翻过。阅读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在孔网上买书的速度。一年下来能完整读下来的书廖廖无几,倒是用在孔网上买书的时间却十分可观。这更加深了我的罪恶感。原来买书到底容易,读书实难。看来在新的一年里,真正要想少买书,唯一的办法还是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