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璧先生与张大千相识相交长达一个甲子,交往甚密,感情甚笃。二人一起出游,一起作画,一起办展,是中国画坛上的一段佳话。
1939年,张大千应黄君璧之邀,同游峨眉山。期间,张大千挥毫泼墨,作画赠予黄君璧。而黄君璧亦兴致勃勃地创作了不少写生手稿,从峨眉风光中收获了丰富的绘画灵感。
黄君璧与张大千同游峨眉
峨眉之行,两人互相切磋交流,收获了不少佳作。后来,两人在成都举办了峨眉之行的联合画展。
在领略了峨眉山的风光后,张大千此后还数次登临峨眉,即使在渡台及侨居海外期间,他仍创作了多幅有关峨眉山的画作。黄君璧也同样创作过多幅峨眉山水。
黄君璧【峨眉金顶】
张大千【峨眉金顶】
峨眉秀甲天下,二人都被深深吸引,但对于笔下之山水,他们则各有自己的理解。从两幅峨眉山水巨制,看两位大家眼中的峨眉是怎样的。
张大千【峨眉接引殿】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8年,正值大千先生传统创作的最盛期,写出了北宋时期「纪念碑式」大幅山水的气魄。
画面设色以青绿为主调,色彩艳雅,富有变化和装饰性,表现出峨眉山水典丽厚重、气势恢宏的特点。
作品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突出了山势的高耸和险峻,笔调雄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近景处茂密的丛树间有屋舍数间,屋舍之前有一高士正沿着小路下山;中景处矗立着如刀锋般的山峰,颇为壮观,再沿着该小路往上,可见树丛间坐落着接引殿,层楼叠阁,层楼叠阁,庄重典雅;而远景处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侧流淌着奔腾涌动的云雾。
大千先生运用了斧劈皴绘制山体,又以长短披麻、解索、牛毛诸皴法表现山石的层次,线条转折流畅有力,充满质感。同时,大千先生在作此画时已多次登历峨眉,拥有丰富的写生体验,注重写实性传达,表现出了峨眉鲜活又本真的味道。
黄君璧【峨眉游僧图】
黄君璧的【峨眉游僧图】同样采用了竖幅构图,以群山的高度落差突出了山「高」「险」的特征。不同的是,黄君璧笔下的峨眉更有空灵之感,幽深古朴,云烟飘渺,尽显仙山神韵。
画面之上,群山在云雾的环绕下影影绰绰,朦胧似仙境。画面的下方,是挺拔青松屹立于悬崖边,更显山峰之苍翠秀美。一名游僧正往深山行去,尽管身后是险峻的峭壁,但却透露着平和宁静的氛围。
与张大千瑰丽雄奇的风格相比,黄君璧笔下的峨眉更为秀美灵动,于画作之中展现「想象之境界」,古意传神。
黄君璧自道「平生最爱写云山」,为此,他遍访名山大川,在真山真水中寻求绘画灵感。同时,黄君璧在创作中受到西方写实画派的影响,在保留国画深远意境的同时,又体现了写实主义,表现出了独具风格的山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