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不敬父母敬他人,悖礼失教无德行

2024-06-19文化

*节选自【群书治要 孝经】第 *

(全文共 819 字,阅读需 4 分钟)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爱是出于天性,这个「敬」是到了后来,人接受了教化才懂得如何尊敬父母。对父母才有应有的礼数。比如说【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晨则省,昏则定。」早晚都要向父母去请安,让父母看到自己也很放心,也是看父母有没有需要自己的地方。还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无论是吃饭还是走路,都是长者在先,幼者在后。「出必告,反必面。」你要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去哪里了。回来之后,也一定要去向父母请安,也是让父母放心,你已经回来了。「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要委婉地劝谏,使之更改,但是劝谏的口气一定要和颜悦色,不能够厉声厉气等等。这些都是对父母要保持应有的恭敬态度。

【论语】中就记载,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赡养父母,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那么就和狗、和马区别不出来了。所以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和感恩之心,必须要尊敬父母。

孔子还说:「色难」。就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能可贵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有了好东西让父母先吃,有事情儿女去代劳。难道这就是尽到了孝了吗?言外之意,这远远还不够孝顺。所以【礼记】中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一个对父母有深爱的子女,对父母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柔声下气、愉色婉容,这才是一个孝子正常的表现。

但是现在人因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领导叫自己应酬的时候,是满心欢喜、受宠若惊。但是对父母交代自己要办的事情却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这都是因为以利害之心、功利之心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所导致的。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获得别人的好感,用这样的行为去欺骗人家,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遇到这样的人,不可以轻易相信。因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就是和「礼」相悖逆的。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