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笔小神。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12个最容易理解错误的词语,一起来看一下吧!
@Vol.1
「劳燕」最惯是分飞
「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和「辛劳」没有半点关系。「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而不是「纷飞」。
@Vol.2
「七月流火」非天热
「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七月指的是农历,「火」是指恒星大火星,「流」指的是西沉。祖先早在几千年前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大火星会落向夜空的西边,是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Vol.3
「衣冠禽兽」曾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Vol.4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作用之一是作为一种下葬工具。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种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这种特殊的葬礼规格,起初适用范围有严格限制,后来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即在坟前立起石头。
@Vol.5
「人浮于食」本好事
「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
@Vol.6
自谦才能用「忝列」
「忝列门墙」为谦语,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使用「忝列」是在说对方不称职,有辱于所任。
@Vol.7
「不刊之论」不能改
「不刊之论」的「刊」字,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而是「删削」或「修改」。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
@Vol.8
「不足为训」非准则
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训」不是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所以,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Vol.9
「负」「孚」两字意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这两个成语经常被人们混用,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负」和「孚」,「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孚」的意思是使信服,「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
@Vol.10
「凯旋」不应接「而归」
「凯」意思是胜利,「旋」意思是归来,而「凯旋」就是胜利归来。既然「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个「归来」都是画蛇添足。
@Vol.11
「滥觞」到底是何意
结合文献,概括「滥觞」有如下义项: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指小水;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波及,影响。泛滥;过分。由此可见「滥筋」含义之多,不应只局限在一个意思里使用。
@Vol.12
「犯而不校」是宽容
首先明确「校」不是学校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计较」,「犯」是「触犯」的意思。「犯而不校」是说受到别人的触犯或者无礼,不去计较很多,是一种宽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