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鼓楼摩崖石刻(23)

2024-03-27文化

鼓楼摩崖石刻引言

闽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城内以三山摩崖石刻为代表的文字,简括记录了古城的历史文化与人事活动。这些石书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直观佐证城市发展的历史,生动展现闽人以及入闽士人的文采与书艺。为展示域内石刻精华,特选取乌石、九仙、越王等山的摩崖石刻文字,对其内容、人物、书法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和品鉴,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题刻内容与历史背景,重温过去、欣赏书法、认识古贤,增进对家乡、对他乡热爱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信心。

对于鼓楼诸山摩崖石刻,前辈文史专家已做过相关调查、统计。这次介绍,旨在挖掘石刻背后历史,阐述它们的内涵和意蕴,相信对游客在观览这些古迹时会有所帮助。

元绛与「金粟台」

作者 潘登

明何乔远【闽书】记载:「金粟台。宋郡守程师孟取王氏塔中所塑金粟像名,后守元绛,篆‘金粟台’三字于石。」根据历史记载,元绛1062年知福州,程师孟于1068年以光禄卿出为福州知府,显然「程师孟取王氏塔中所塑金粟像名」不可信。

金粟台位于福州定光寺白塔的西北侧。此处有一块大石头自然开裂而成一堆小巨石,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耀下,层层叠叠巨石如金粟堆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恰似如来佛坐下的金粟莲台。

唐末,闽王王审知在于山西麓建造白塔的时候,正是金粟如来信仰盛行之时,其事迹在唐代流传甚广,因此王审知命工匠在定光塔(白塔)上塑祀金粟如来佛像。佛教中的金粟如来佛,以智慧卓越、辩材无碍的神通,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他出入于酒楼闹市而能方便弘法,入污泥而不染地接引众生。佛界称他是火中金莲,智者的化身。

北宋福州文人郡守元绛任职福州时做了很多文化善事,其中便有在白塔侧坡地上命名、修筑了金粟台作为佛教居士们的活动地,为此元绛题写了篆书「金粟台」三个字留存于今。字高50厘米,宽35厘米,纵1行。郭柏苍在【竹间十日话】也有所记载:「金粟台,篆书,一尺七寸,嘉祐间知州元绛书。」后来,元绛的侄儿元积中继任福州太守,绘制金粟如来佛像于台侧。

元绛(1008-1083),字原之,一说字厚之。钱塘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他自小聪颖好学,5岁时便能作诗,9岁时拜见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太守,太守试以三题,惊诧于他的才华,并将其文章呈进于朝。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嘉祐七年(1062)知福州。

元绛一心向佛,曾出私钱助刊佛教大藏经。据【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记载,【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为【崇宁藏】起首,卷尾刻有「参知政事元绛」的属名。大约在熙宁至元丰年间,他偶然得知福州东禅寺(现在塔头路的福州锅炉厂,如今在厂内还能见到一些莲花座和石柱断垣。)住持慧空大师劝募开雕大藏经。私造大藏经是以为皇帝祝圣延寿之名义开展的。深知朝廷因经费紧张而停止印经实际情况的元绛打算以此功德,祈愿安泰。

在任福州期间,他致力于深入传播了中原的文化知识,「以文学为士民师范」,通过开设讲座、设立学堂等方式,将中原的经典文献、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文化精髓传授给当地民众。他还关注福州的民生问题,通过推广中原的农业技术、医学知识等实用技能,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他的贡献对于福州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元绛主政福州时间不长,可他为福州所做的事情,受到了福州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可惜闽州风物好,一生魂梦到三山」,可见他对福州的感情之深,即使在离开福州多年之后,他仍然梦回三山!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会想起当年奋笔疾书写下的「金粟台」三字篆文,是否想起他曾经栽下的棵棵榕树!

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于山摩崖题刻之「金粟台」入选,这是于山现存摩崖石刻唯一入选的。如今的金粟台被五棵浓密的榕树环绕,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这些榕树宛如守护神一般,静静地伫立在台周。榕树根在岩石间攀爬,连体交融,形状奇特。树龄由百年至千年不等。高度不超过15米,但枝干舒展,枝繁叶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榕树根与岩石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它们的根须逐渐将岩石包裹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上,映出斑驳的光影,为金粟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