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8月7日立秋,老人说4人不一般,要「躲秋」,是哪4人?啥说法

2024-07-31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节气风俗历久弥新。其中四立之一的立秋正在向我们走来,受够了夏季三伏炎热的我们即将迎来凉爽的秋天。作为一个有着重要标志意义的节气,时至今日,依旧备受关注。

炎热的气温随着立秋的到来逐渐下降,古人观察到这时天体运动的反应,并据此认为天体运动不仅能够改变人们的气温的感受,还会影响我们看不见的磁场和运气,为了能够顺应天时以避免发生不好的事情,他们便据此发明了一个「躲秋」的习俗。这样习俗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躲秋」是咋回事?

「躲秋」作为民俗概念自然不难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在立秋的时候不外出。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在公历8月7日的早上8点09分13秒,按古代十二时辰来看也就是辰时。

「躲秋」于古人而言,是一种敬畏自然的传统表现,在科学知识没有普及的古代,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他们眼里,这样特殊的时刻,只要遵循祖辈传下来的老传统就可以趋利避害平安如意。这些习俗影响着古人的生活并因此得以流传下来,在天灾不断的古代,这些习俗的产生却也在情理之中。如今看来显然让人忍俊不禁,但其对节气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如今已经很少看到「躲秋」习俗的存在,大抵只在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中有着只言片语。作为一段历史时期的产物,其生动地体现了当时人们面对自然气候转变时的人文风貌,对于研究古代人文历史而言,这些传统习俗无疑是最佳的研究材料之一。

二、「躲秋」的都是哪些人?

作为古人应对气候变化的习俗,其中的讲究自然妙趣横生,「躲秋」也不例外。这还要从我们家喻户晓「太岁」说起。「太岁」是人们茶余饭后关于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谈资。传说它们是天上的神仙,共有60位,根据干支历来轮流值守人间。今年甲辰年,据说是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值守。因为他们是传说中的神仙,所以要恭敬不能犯忌讳,这就是所谓的「犯太岁」。今年是龙年,按古人说法除了生肖龙还有狗、兔、牛,也就是共四种生肖「犯太岁」。

三、立秋习俗

除了以上「躲秋」的习俗外,古人还有必不可少的食俗。夏季炎热影响人们的胃口,俗谓之「苦夏」。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的食欲也逐渐恢复,人们在大快朵颐肉类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瓜果蔬菜,避免出现秋燥的情形。

食秋桃

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一带。人们会在立秋当天挑选秋桃食用,吃完的桃核不能丢,要保存起来。除夕的时候,找个火炉,把它悄悄的丢进去,待其烧尽后就万事大吉了。古人认为这样一来,当年就可以不受瘟疫侵扰。

贴秋膘

由于夏季三伏酷暑难耐,人们的食欲会有明显的下降。古人会在立秋当天测量体重,然后与立夏时对比,轻了就是苦夏。便要在秋天补回来,尤其是肉类,俗谓之「以肉贴膘」。尤其是北京与河北一代,人们会在这天吃炖肉,也有白切、红焖、炖鸡炖鸭。

啃秋

啃秋听起让人忍俊不禁,毕竟「啃」起来多少有些放得开。其实,啃秋指的是啃西瓜,城里通常都是在立秋当天买西瓜回家,一家人围坐着放开了啃。而农人则不局限于西瓜,白生生的山芋和金黄黄的玉米也啃秋时的常客。古人借此来表达丰收的喜悦。

不难看出,秋季进补几乎是大江南北的通俗习惯。不过也不能毫无节制,还是要注意均衡。时令蔬菜瓜果必不可少,肉类也要注意避免上火。合理的进补才能相得益彰,为寒冷的冬季作准备。#图文新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