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浅谈宋代农耕文化对瓷质酒器的影响

2024-03-08文化

引言

中国自古就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宋辽金元时期,战乱频繁,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矛盾冲突,也造就了两种文明的进一步交融, 进入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不自觉地「汉化」。这种「汉化」往往是由上而下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者崇尚汉文化,不仅是为了适应中原统治,更是需要学习汉文化来补充发展自身游牧文化的不足。

随着统治者文化思想的转变,每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者,如契丹、女真、蒙古族都认识到学习「汉法」、 利用中原文人儒士有效地管理中原。而汉民族也吸取了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迈、质朴尚实的民族特性,这股「幽并之气」也深深地影响了北方瓷质酒器的发展。

一、和谐中庸的儒家礼制

【荀子】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宋代瓷质酒器的出现,蕴含在内的是农耕文化体系下,和谐中庸的儒家礼制思想及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观念 ,表现在外的是农耕文化下科技的进步。

农耕文化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统治阶级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周礼制度、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皆是千年传承,特别是在吃穿住行方面,即用餐标准、服饰装扮、建筑样式、出行方式,这些无不体现出礼制观念的法则。

和谐中庸的礼制思想,在古代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儒家文化以「礼」为基本准,巧妙自然的将制度规范划分层次, 遵循礼仪也就是「默认」了等级制度,这正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山西寺观壁画中酒器的使用,很好地诠释了儒家的等级礼制,这为研究当时酒器功能的法制化、礼仪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宋代瓷质酒器受儒家和谐中庸的礼制思想,其内在艺术性极高,造型方面:宋代瓷质酒器简约明快,含蓄内敛, 强调器物的美观实用性,符合儒家「中庸之道」中「和」的内涵,即遵循「既不偏枯,又不毁燥」的原则。

器物的形状大多是根据自然形态模拟而来,体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装饰方面: 宋代瓷质酒器的装饰风格以细腻的线条和纹饰为主,不以夸张的色彩来吸引人的眼球,而是以精巧的花纹装饰,虽然看起来装饰一致,但仍存在细节跟绘制手法上的差别,体现出「君子和而不同」的大局观念。

二、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观念

【庄子齐物论】记载:「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谐与统一。 最早是由道家先祖庄子所提,在宋代的瓷器制作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宋代道风盛行,老庄美学在宋代得到进一步阐扬。讲求治内、治心,引导个体探求内心世界,由此将人的审美情感过滤和提纯到极致。 此时的陶瓷艺术不再追求物象的宏大,不追求情感的外,在艺术造境上更侧重对心灵情境的精妙观照,对情感的入微辨察,以及对宇宙人生细腻的品味及对历史的领悟。

宋瓷还追求釉色之美,去繁就简,鄙薄过分雕琢,朴素自然之美成为美的典范,完美地将自然美、心灵美、艺术美融为一体, 不仅其审美境界卓越千古,更有超然物象之外的深邃精神表达。

酒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精神层面,备受儒家所推崇,在其社会属性中已做诠释,处处体现儒家礼制等级的内涵;在物质层面, 酒器作为道教的法器和礼器,蕴藏着古老的道教文化。作为本土发展而起的道教,在发展中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融汇成一股本土势力强盛的宗教力量。

道教酒器是主要是用来在道教仪式中,供奉以拜礼神道。在其元代永乐宫【道观斋供图】中,描绘的就是道童准备供奉仪式前的场景。 酒器是由瓷质材料制成的,仪式通常由精美小巧的球形瓶和引流壶搭配使用,既具有观赏性,又符合仪式的庄重。

它们的表面有着精美的彩绘,上面有着许多神仙故事和宗教图案。其中许多图案都是古老的道教文化的象征, 比如龙和鹤、八仙过海、老子出关、三星高照、福禄寿、吕洞宾醉酒等,这些彩绘图案表达了古代道教文化的宗教属性,其中有着许多信仰、宗教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的元素。

宋代瓷器的造型具有一种优美、和谐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宋代陶瓷匠师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他们认为,瓷器不仅是一种实用工艺品,更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创作。他们追求的是整体性、和谐统一的美感,从而塑造出了一系列造型优美、匀称协调的瓷器。

宋代瓷器的装饰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装饰上,他们尽可能地将天地之美、自然之美融入到瓷器,不做过多的干预, 如特殊的釉色装饰:开片、窑变、金丝铁线等,是天然之美的体现;还有内容多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主,如花卉、动物、人物等,不浮夸,以淡雅精致的表现形式,体现儒家文人士子追求与自然天人合一的高雅情操。

三、农耕文化的外在影响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也被称为「瓷的时代」,其对瓷器的珍爱也远超以往。农耕文化长期繁荣发展, 为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创造了稳定的增长空间,这些高超的制瓷工艺背后源于宋代科技水平的革新和提高。

科技的革新促使宋瓷烧制工艺不断提高。许多瓷窑不仅为较粗糙的胚体施加化妆土,还能利用它做出种种美妙的装饰, 宋代发明的刻、雕、剔、镂空等工艺,大大提高了瓷器的外在审美。特别是北方地区定窑系的辉煌成就,从早期定窑烧制工艺的正烧(即仰烧)、中期的覆烧、晚期的叠烧,一次次技法革新,使宋代制瓷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技法的多变让后世学者都很难分辨,其中挂烧这一方法,多被看作采用覆烧法制成,如仔细观察器皿流釉的「泪痕」状态, 不难看出是自上口向下方流淌的,这与挂烧口边外缘一圈无釉影响有关,同时印证了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所载「定器有芒」的论述。

覆烧法的发明为瓷器批量化烧制提供了可能,不仅提高了单个窑炉烧制时的空间利用率,还有效降低了瓷器烧制的残损率 ,提高了产量,这样烧制的瓷器更加轻薄,不易变形,其缺陷也很明显,口沿无釉成为一大特征,常被称为「芒口」,因此多会被包以铜、银使用。

宋代瓷器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分为选料、制模、绘画、上釉、烧制等多个阶段,不仅要求工匠的技艺精湛, 而且需要严格遵守制作流程和规定。这导致宋代瓷质酒器品质非常稳定,大批量生产的瓷器品相良好,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

【宋史】记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瓷器的烧制还需要温度的加持。这与其所用的燃料有很大的关系,五代以前窑口仍用木柴作为主要燃料,至北宋年间, 各地发现多处煤矿,以长安和太原开采最甚,用煤冶铁、制瓷也已经普及开来,煤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

北宋政府就曾专门设立「官卖石炭」,增加国家税收。北方作为优质煤炭开采的集中地,直接推动了北方制瓷业窑炉燃料的换代更新 ,特别是以烧造白瓷为特色的定窑,因其白瓷胎坯中含有很高的三氧化二铝,需要更高的温度,所以改进后的馒头窑使用煤作为燃料,能促使窑内气氛发生变化,增强窑炉保温性。

另外,这与窑炉设计是分不开的,由于北宋中期需求量激增,为了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窑炉容积变得更大,内部结构更加合理, 设置窑床与烟道之间的隔墙,设置吸气孔。烟道分大小两个烟道,气氛控制更加合理高效,这种设计对于提高装烧量和保证成品率起到重要作用。

宋代科技的飞速进步瓷质,标志着中国酒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瓷质酒器是宋代酒器的代表,其选材、制作、 艺术性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特点。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宋代瓷质酒器成为了成熟、精湛和华丽的艺术品,从而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结语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农耕文化作为当时社会的核心文化,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北宋是中国酿酒业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著名的酒类和酿酒技艺都在这个时期诞生,其所统治下的农耕文化对酿酒行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荀子】

[2]【庄子齐物论】

[3]【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