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孙青瑜:从【道德经】考宣夜说和浑天说的生成

2024-08-02文化

据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的圭表,说明最晚7000年前,先民已经掌握「圭表测影」的测天推步技术。

所以「盖天说」的宇宙认知观也起源比较早,大概缘于新时器时代。

盖天说和圭表有什么关系吗?先看一下盖天说的发展史。

随着圭表测天和推算技术的成熟,圭表这个简单的测天推步工具,到了周朝,不但成了文王易时代的测天定侯的主要参标,在天步推算上也走向了巅峰,并形成结晶——【周髀算经】

而实际上,在周代以前,古人就可以根据圭表,大致推算出太阳拱极的高度:夏至日时距北极十一万九千里,冬至日离地球北极二十三万八千里,天地之间八万里,同时天地中央比四周高出六万里。

然后通过这串「锅盖式」的数据,再加上太阳一天的运动过程:从东方升起,到正午最高,再到西方落下,其整个肉眼可见的运动轨迹,也像一个锅盖,于是古人就形成了盖天说的宇宙观。

后来随着圭表测绘和数学推算水平的提高,周代的天文学家在测绘各大星辰的拱极运动时,不但能测算出黄道的存在,也很容易发现很多星辰的运动轨迹。

而黄道和其他星辰运动轨迹的存在,等于说对周人证明着:宇宙并不是周前所认为的锅盖,而是是一个无限大的,可供形各大星体进行周天运行的空间

这个大的空间里头是什么呢?

古人觉得这个大空间里头充塞的都是气体,日月星辰浮都在大气间,并在气的推动下运动。

但是我们通篇看了【道德经】不难发现,老子觉得宇宙间并不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 「恍惚」之气,而是上善若水。

什么叫上善若水呢?

老子以坤为太极,坤为地母、而坤在八卦方位图里,正位处北水之地。

也就是说「上善若水」的本意就是:能像北母之水一样,恩化万物,母仪天下者为上善。

这个可以化生万物而不争的坤水——就是老子太极,引身到人道论里就是:我们没有出生时,活在母体的氧水里,就像地球在宇宙间一样,漂浮在一团水里,这才是老子的宣夜说,也是后世「浑天说」的来源。

也就是说,老子的宣夜说告诉我们:宇宙间充塞的不是气,而是水。

由于水的物理学性质,遇热可以蒸发为气,才有了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进一步论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也就是老子的之无——空气也。

等于说,老子的宇宙本元是水气一体的。

到了庄子时代, 庄子直接把宇宙本元定为气:「通天下一气耳。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后来【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又把这个可以孕育万物而不争的气,更名为太虚:「太虚廖廓,其化元,万物资始。」

到了汉后,天文学家们又回到老子的「上善若水」论,弃宣夜说,改立浑天说:也就是说宇宙间充塞的不是气,而是水,地球就像我们没有出生之前漂浮在养水里一样。

这样一来,宇宙间充塞的到底是气?还是水?地球是运行在气中?还是漂浮于水中?就成了天文学家和易学家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于是到了宋代,随着儒道的再次合流,宇宙本源又演变成了水气双论。

比如以张载为代表的儒家,关于宇宙本源的问题,开始侧重于实证物理学的探索,于是就慢慢形成了: 「气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幼学琼林】) 宇宙认知论,既有有水,也有气,水是气(水遇热为气) ,气也是水(气遇冷为水 )。

这也是道家的大气一元论的发展史。

儒家呢?在宣夜说的影响下,也有自己的大气一元论,儒家的大气一元论是什么呢?等着看我的书【重塑中国哲学史】

——节选于孙青瑜的【重塑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