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伊朗女孩,17岁高中生,从未到过中国,却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2024-06-08文化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09位真人故事

我叫Saba Amiri,17岁,伊朗人,居住在德黑兰。中文名字是高雪樱,目前还是一名高中学生。

尽管我从未踏足过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但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我的梦想是将来到中国留学。在伊朗,学习汉语的机构屈指可数,所以我的汉语大部分是自学的。我非常热爱中国,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份对汉语的热爱与执着,源于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在那次旅行中,我有幸遇到了一位热情的中国人,他的友善与热情让我对东方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一刻起,学习汉语的种子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我和姐姐是双胞胎)

2007年的冬天,我出生在伊朗德黑兰。 妈妈说我们出生的日子下着大雪,因此我的中文名字里融入了「雪」的元素。

我和姐姐是双胞胎,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尽的爱与关怀。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始终扮演着严厉而慈爱的角色。

妈妈则为了照顾我们姐妹俩,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操持着家务,关心着我们的成长。

爸爸在银行工作,很少关心我们,他和妈妈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常常争吵。从小到大爸爸一直在外忙碌,妈妈一个人操持家务,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会埋怨爸爸不够关心我们,所以在家常常也会听到妈妈的唠叨。

(我)

我的性格比较安静,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也是爸爸妈妈心中的乖乖女。然而,我的内心却异常强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从小到大很少哭。 有一个双胞胎姐姐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当然也要一起分享。我和姐姐不仅是亲人更是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可能因为我们是双胞胎,所以我们两个非常默契。有些时候我不说话,姐姐通过眼神就能猜到我心思,这让我们彼此之间没有秘密。

在生活当中,妈妈对我们姐妹俩一视同仁,任何东西都会买一样的两份。就连喝果汁这样的小事妈妈都要给我们分得一模一样多,所以我们相信妈妈对我们的爱绝对公平。

(我们姐妹是不是长得很像)

妈妈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我们,替我们打点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生气的时候我们也很害怕妈妈。爸爸在我们的成长中属于缺席的状态,他从来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想要什么。所以生活中我们更怕妈妈一点。

在伊朗,女孩子从小可以化妆,但我却对此并不感兴趣。相反,我对汉语充满了热爱与好奇。 这份热爱源于我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我渴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在我四岁的时候,父母带着我和姐姐前往伊朗南部的基什岛度假。 在那次旅行的飞机上我们遇见了一个热情的中国人。 他是一位年轻的叔叔,在伊朗工作,说着一口流利的波斯语。

他笑着和我们打招呼,逗我和姐姐玩,和我们聊天,向我们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 我们分开后那位中国叔叔的笑容和友好让我难以忘怀。四岁的我还不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概念,但是我知道了在东方有个中国。

(我们姐妹俩小时候)

那次相遇让我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们学习汉语的愿望。我和姐姐就向父母表达了学习中文的想法。

然而,在伊朗学习汉语并不容易。由于资源有限,学习汉语的机构寥寥无几。 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学习中文,因为在伊朗学习英语很普遍,大家也都认可。就这样过了六年,我和姐姐几乎已经放弃了学习中文想法。

但是妈妈还记得我们姐俩当初的愿望,她很支持我们学习中文。当时,为了给我们寻找学习汉语的机会和资料,妈妈四处奔波,穿梭在伊朗的各个城市。

是妈妈的坚持让我和姐姐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尽管如此,我的爸爸对我们学习中文并不是特别支持。

(婴儿时期的我们)

我记得那时候,许多亲戚和朋友都对我们学习汉语的决定嗤之以鼻,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先学习英文而不是中文。

然而,在妈妈的鼓励支持下,这些言论并没有减退我和姐姐学习汉语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

我们深知,学习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更是为了打开一扇通往古老东方文明的窗户。我们渴望通过语言这个桥梁,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传统。

在伊朗,并没有专门的汉语学校,中小学生普遍以学习英文为主。 我和姐姐的汉语学习之路始于一位伊朗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们从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和声调学起,逐步掌握了汉语的发音规则和基本语法。

(妈妈和我们一起游玩)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的词汇量不断增加,我们开始尝试自学,借助网络资源和各类汉语学习材料,不断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书籍,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并不易懂,但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 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了汉语之后,我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高雪樱。这个名字既是对我生日的纪念,也体现了我对樱花的钟爱。

在起名字的过程中,我特意查阅了中国人起名字的方法和讲究。了解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互补平衡的原理,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名字的深刻寓意和美好期望。

(婴儿时期的我和妈妈)

从10岁开始学习汉语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我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并在13岁时就开始担任汉语教师和翻译的工作。比如假期的时候兼职当导游,当一些生产线的翻译。 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尽管在伊朗能够接触到的中国文学作品有限,但我依然努力寻找并阅读那些能够让我更深入了解中国的书籍。

此外,我自己也在尝试翻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虽然只完成了部分内容,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我能够将它完整地呈现出来。

(游玩的我)

在初中之前,我对编程毫无兴趣,甚至觉得它枯燥乏味。然而,进入初中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突然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网上自学各种编程语言和技术。我发现编程世界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每一次解决问题都让我感到成就感满满。

虽然有时候我会担心男性在编程领域可能更具优势,但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和不断实践,我也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现在,我已经决定将编程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计划前往中国留学学习软件工程或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我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科技产业和文化环境,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对地理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喜爱中国,我对中国的地理位置、省份城市等都了如指掌。

(戴头巾的我)

目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还未曾踏足过中国的大地。 大家都知道我们伊朗是个宗教国家,女性出门通常需要戴头巾,这是宗教习俗的一部分。我们的警察会在路口专门抓不戴头巾人,甚至会对不戴头巾的人罚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这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我出门时通常不戴头巾,但会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的学校是男女分开的,有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 当然女校里面没有男老师,男校里面也没有女老师。

在学校的男女分校制度下,我们学习时可以不用戴头巾,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我的自拍)

我们的校服也是长裤和长袖衣服,也有头巾。在我们的学校,男生和女生是不允许穿短袖短裤的。

因为伊斯兰教不允许吃猪肉喝酒,所以在伊朗的餐馆里不允许卖这些东西。然而,在私人场合或出国旅行时,有些人会偷偷品尝这些禁品。 这种变化反映了宗教信仰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应和变通。

就像许多年轻人见面也会握手打招呼,这在以前是不被允许的,但是现在人们在慢慢接受这样的礼仪。

在伊朗的大城市,一些传统的宗教制度也在逐渐改变和消失。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女司机载着男乘客行驶在街头,这是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体现。

在伊朗,人们非常喜爱喝茶,家中常常摆满了各种手工艺术品和毯子作为装饰。这些元素反映了伊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幼儿时的我们)

在我心中,中国不仅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国家,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国度。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能够在中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喜欢翻开世界地图,在地图上仔细查看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想象着它们独特的魅力。我期待着能够亲身感受那独特的文化氛围,体验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我渴望漫步在北京的长城上,感受那份古老的庄重与历史的厚重;我也希望在上海的外滩欣赏那灯火辉煌的夜景,领略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我无数次想象着香喷喷的北京烤鸭,鲜美的小笼包,回味无穷的羊肉泡馍,美景美食所有的一切都在吸引我去探索它们。

我深知,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我期待着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我深感中国与伊朗文化的相似之处,或许是源自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让我更加渴望融入其中,与中国人民深入交流,探索两种文化的奥秘与共通之处。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成为连接中伊两国的友谊使者。 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中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为伊朗和中国的友好关系添砖加瓦。

(欢迎关注主人公账号「伊朗雪樱」)

【口述: 高雪樱】

【撰文:周舟】

【编辑:乌溪雾】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