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文学经典【春秋】: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2024-06-25文化

此文共有3100字,谨慎阅读

为什么要用春秋这个词呢?

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在周朝的时候,春和秋是朝聘的两个重要的时节。

一般来说在春朝秋聘,秋天的时候中央和诸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这个礼尚往来呢,基本上安排的春天和秋天进行,所以说作为这个国家这个记录,那么记春和记秋的这个事情,比较多。

我们现在看春秋这本书记的时候它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时段记的年时、月、日,年,就是哪一年,然后下来就是春夏秋冬这样去记。再下来是月,所以这是它的一个纪年的方法,如果如果这样看来,我们看整个一部春秋时,仔细看里边的词最多的可能就是春和秋。

所以我们因此把这个叫做春秋。

当时,有很多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史书。

墨子说:

吾见百家春秋。

吾见百国春秋就是他见过很多国家的史书。

这就说明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典型的这个史的这个传统。那么既然说到史的这个传统的时候,我们就要谈一谈史。

春秋是史书在中国文化中史官所承担的使命,史官在此实际上是附在王的周围,他承担了两个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呢?

司马迁曾经写过: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大意就是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这个话是司马迁写的,但是并不是司马迁一个人想到了这句话。因为呢,我们现在看汉朝的其他的人也谈过类似的话。

比如说有一个人叫史官荀 悦他说通古今之礼,达于变化之术。

通于古今之理,达于变化之数,也就是说关于史官的使命,在汉代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

史官的作用

一方面呢,要通天人 , 通天人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的发展,他们之间的这个关系是什么样的对人类的这样的人文和社会的影响的变化,所以这个我们说叫通天人。

老子也是出自于史官,就是我们所说的收藏史官。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呢,它叫国家图书馆。

而老子的智慧也是来自于史官的智慧,对待兴衰,成败,祸夫有他自己的一个判断。跟周易里边所讲的吉凶祸福合起来都是来对人事的走向,对社会的走向,包括自己发展的走向,做出一个判断。

所以这些都是不同的判断方法,只不过有的放在周易里边,那么有的放在老子道德经里边,包括有的可能就放在其他的这个史书里边去讨论这些问题。

因此这些东西统一就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这个史学体系。

那天人呢?这是史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边还有卜官,就是占卜的这个官员,也属于史官的一个组成系统,那么它也是我们类似于我们大家看到的甲骨卜词里边的这个,问这天有雨无雨,卜吉还是卜凶,有收获还是无收获,这个也算是早期史官一个组成系统。

史官的第二个使命就是通古今 ,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史学的含义,就是古代的这个君臣指示这样的治国经验,他需要慢慢的给它梳理出来,梳理出来以后呢,就是秉笔直书,拿起笔不加隐讳地径直写出,多用于形容书写史实不隐晦。

正因为史官他有通天人的职责,他就是要忠实的记录天和记录人之间的变化,所以史官的责任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被赋予了非常崇高的地位,那就是说代替天地立言的这种使命就是史官。

那么那么史书呢,这里边有一些做好事的,做做正事的,有道之君就得到保养,那且他自然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荒唐的,我们所说的无耻的,甚至这个昏昏庸的,最后就得到历史的评判。

既然春秋,是一个各国都有的一本史书,而且呢,在各个国家呢,都是用来记载本国历史的。那现在我们流传下来的这本书呢?是鲁国的春秋。

【春秋】只是鲁国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

那时候孔子还没有出世,这个时候鲁国就已经有了春秋。那由此我们就知道,孔子跟春秋的关系。

实际上是孔子后来有可能编定了春秋,或者说修订了春秋,按照孔子的说法是数而不作,这些春秋都是存在的,那么孔子呢,对他进行了修订整理,尤其是用它来交际的弟子,所以这个春秋,就成为了一个本子流传下来,就是我们后世所谓的春秋,孔子可能没有整理的,或者说在孔子没有见到的,或者说是在孔子之时已经失传的。

春秋该怎么读

「三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三传的这个差异,其实这个差异我们要是用心去读的话呀,我们就能读出来,但是我们现在很少人耐下心来把这三段全部读了,尤其是三本书比较着读。

我们有时候也很难就静下心来去读书,用个几年功夫,用五年十年功夫把三段给啃下来,这很难,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下他的一些基本的特点。

春秋这本书它是光读经,我们是没有耐心去读进去的。我们需要注释,所以说我们一般读的话,都是从左传入门去读,就是左传,左传入门去读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左传,它前面的就是附上一句话,后边呢开始来叙这个事情是经,有的时候在注释的时候,经和传是分开的,它会标较经,然后下面写传,有的直接就合在一起了。

所以我们还是从这个史学的角度来讲,或者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还是要先去从左传入手去读,左传的这个这个注本读起来不太累,容易理解。

从文学的角度来入手,如果我们去研究思想史和经学史的角度来讲的话,恐怕就要对待这个公羊和榖梁 进行讨论,因为公羊和榖梁 基本上蕴含了大量的汉代的这样的一些文献和汉代的这样一些思想的特征。

我们读春秋的时候,三个角度,一个就是史事,就是历史的这个事件的这个角度,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笔方,就是屹立这个角度,第三个就是经义。

读春秋的意义

学史可以明智。

春秋200多年的一个恢弘的历史进程,整个这个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就说旧的很多的这个层家族都在这个过程中消失了,新的阶层新的讲出现,所以呢,有很多可以让我们继续深思的问题。

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

春秋时候在齐国姜姓,到战国时期变成了田姓,漫长的200多年的过程中,一个家族保证长盛不衰,因为我们知道除了一些历史的机遇外,稍微有点不顺,这个家族就覆灭了,但是这样一个家族为什么200多年能够保存这样一种生命力,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而且我们知道这个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外面流亡了19年。24年才回到晋国,28年就建成霸主勋业,那么短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就能成就霸业,固然在晋文公之前,有他的祖父晋武公,有晋献公不断的吞并小国,打下基业,但是同时这个晋文公作为一个执政者和决策者,他有很多的值得我们这个学习取法的地方,就是他采取哪样更合理的政策,包括这个如何的去这个施政对待这个卿大夫这样一个这个阶层。

对待民众这个阶层,他肯定有很多科学,那么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继续去深思和学习的,也就是说孔子为什么能够出现,跟到春秋后期那一批贤士大夫的这个涌现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一个伟人的出现,他是一定有一个群体的衬托力方面。

鲁迅说:

没有天才之前,我们可以先做土壤。

同样的孔子这样一个人出现他之前,他一定有土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可以继续去深思和思考的地方。

春秋包括三传中表列表露这种强烈的道德伦理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注意的,我们知道春秋是乱世。

那么孔子通过这个春秋,他对当时的事情都有一种价值判断,所谓叫做惩恶而劝善,哪些是做的对的要褒扬,做的不对的要谴责。那么这些对我们今天是非常有启发的,我们知道这个社会要合理的运作,那么这个三观是非常重要的,三观就是一种价值观。

所以孔子为什么伟大,就是他为士这个阶层提供的一种价值观念,这些地方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和思考的。

春秋三传他以不同的方式去阐发了春秋的意义,左传通过历史,历史叙事,公羊通过阐发这微言大义,义字褒贬的, 这些不同的解释方式都蕴藏着先哲的思想智慧,我们通过不断的与先哲的对话,实际上就是汲取先哲的一种智慧思想的方式,所以这就是经典为什么拥有永恒的魅力。

阅读经典,就是不断的向先哲学习,去汲取智慧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