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十八学士图(一)

2024-01-11文化

秦府十八学士是唐初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十八位学士的统称。分别是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十八人。

十八学士图 绢本设色 45cm×182cm台北故宫藏,此卷前隔水有董大嘴鉴语,定其为刘松年摹周文矩十八学士图。周文矩十八学士图不知所状,不知其一老董何据,画无款识、题跋佐证,不知其二老董何依。盖依据其鉴啥啥不是的大嘴。

此卷笔法有古意,但不及南宋早中时候,画中用线铁线细谨,穿插巧思合理,人物生动,动作自然,设色纯熟匀致。画中各段以屋中树木均匀分开,说巧也不巧,说奇怪也不奇怪。屋中陈设精美华丽书香四溢,画中人物、器具陈设及画中重屏上画,习气深重套路稔然。此卷成画在南宋末至元间。笔法、笔性、套路皆非刘松年,即便是母本,更不到五代。

「十八学士」原是一群博览古今、明达政事、善于文辞的文人。甚在立唐之前,其中的一部分人就已经誉倾一时名重四方了。秦府文学馆并非单纯文化学术机构,而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发挥重要政治斗争作用的文人集团。「他们的活动成为太子诸王的政治工具」,以文化学术活为掩饰,实以政治目的为主,是李世民政治军事斗争的「智库」和私人班底。

第一段:四人,居中年长者为蔡允恭,边上坐在角藤制方墩上为许敬宗、左侧树下于志宁、苏世长交头接耳聊得不亦乐乎。

蔡允恭,美姿容,有风采,善缀文。西梁左民尚书蔡大业之子,未及仕,后梁为隋所灭,与虞世南相友善,邀为隋炀帝从官。仕隋,历起居舍人。隋炀帝属词赋,多令讽诵之。隋炀帝曾派他去教宫人,他耻为之,数称疾不入内,乃遭疏远。炀帝死后,相继被宇文化及、窦建德延揽。入唐,以虞世南荐引为秦王天策府参军、文学馆学士,著有【后梁春秋】。

许敬宗,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深有才学,起草文告一会而就,辞意畅达文采斐然。然此子人品较差,为人狡诈,长于为自己狡辩。人见人厌,朝堂之上皆以避瘟神般躲避,此画中苏世长和于志宁在树下聊天,根本不搭理他,蔡允恭也坐得远远。甚至在李公麟本的十八学士图中就没有画他,只有十七个人。

左于志宁,右苏世长。于志宁本姓万忸于氏,出身关陇贵族,曾祖与父先后在北周与隋居显位。在李唐王朝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

苏世长,北周到唐朝时期大臣,北周宕州刺史苏振之子。早年聪颖,十一岁时便上疏北周武帝,得以召见,袭封建威侯。隋时,授长安令,迁都水少监。唐朝开国后,历任陕州长史、行台左仆射、天策府军谘祭酒。机辩博学,敢于直言进谏,劝说唐高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淫厉行节俭。贞观初年,奉命出使突厥,出任泗巴二州刺史,赴任途中,乘舟落水而亡。

客观上在促进唐初文化学术繁荣的同时,秦府学士广泛参与政事,甚至参预机要,直接的功用如如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参与之下谋划了玄武门之变,帮李世民夺权,李即为后他们参与文治,辅佐太子。范仲淹【奏上时务书】亦云:「唐兴之时,特开馆殿,以待贤俊,得学士十八人,声满天下,此文皇帝养将相之才,以论道经邦而成大化也。」十八学士于贞观之治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第二组有褚亮、姚思廉、盖文达、李守素四人,褚亮与童子一道正为点茶之事。

褚亮自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十八岁时拜访当时名流徐陵,与陵商榷文章,陵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当堂命其赋诗,褚亮兴致勃发高声吟咏旁若无人,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

李守素,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精通氏族谱牒之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人称「肉谱」。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一开始谈论江左、山东士族时,虞世南世南尚能应对,谈到北地时,虞世南就只能干笑着听,虞叹曰:肉谱牛逼。

姚思廉,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

盖文达,博涉群书,尤明【春秋三传】。高祖武德中,授国子助教。太宗贞观初,召为文学馆直学士,历任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与族弟盖文懿皆名儒,人称「二盖」。

褚亮手持茶筅搅拌大茶琬。一仆从正以热水注入,是点茶最后冲开茶末的程序。

唐人点茶的器具,炭火上的汤壶,下方童子磨茶。

滥觞所出,后来武后朝的「北门学士」多参预机密,议论政事、玄宗朝集贤院的「开元十八学士」可以说皆是效仿秦府文学馆而开,秦府文学馆开启了学士议政的先河。

第三组有房玄龄、李玄道、陆德明、孔颖达、苏勖、五人。右上一仆从正从书柜中翻书,左下一老奴捧书而至,此段中诸人可能正在讨论天文地理文史典籍。

台北另有一明人绘单轴【五学士图】,直接搬摹此段,图中人都是原样,画功绵弱,比例轻微失准。比起原作,就是感觉少了点什么,魂魄散去,面相呆滞,双目无神,相较下云壤立现。

明人本局部,童仆的头比房玄龄的头还大

房玄龄:你真让我头大!

脸盘宽厚、深色肃穆,气度不凡,此正是宰相房玄龄,似是刚刚到来,正脱下外套。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明人本局部

这个毫无拘束旁若无事的人,一童子正给他检查鼻孔。不避初到的房玄龄,可能是房玄龄从舅李玄道。李玄道祖孙三代都在隋朝为官,贞观十四年年老致仕,加银青光禄大夫。

居中为陆德明,神态拘谨,面色苍老,背部微驼,是个大儒。陆德明善谈玄论,代表作【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

右边孔颖达手持书卷十分专注地看,孔颖达是孔子三十一世孙,八岁从师大儒刘焯,日诵千言,入隋与国子监秘书舌战群儒一举夺魁,而尚为年青,遭年长宿儒嫉恨而欲暗中刺害,幸礼部尚书杨玄感藏其于府中而幸免。

背对着的是苏瑁,隋朝宰相苏威之孙,以精研地理著称,代表作品【括地志】史记甚少。

明人本局部

明人本局部

观中国古代功臣画像,大多数朝代以驰骋沙场建立功业的武将为主,如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南宋中兴四将、清代紫光阁功臣像,几乎全为武将。相比于武臣,文人获得功臣画像的机会要少得多。

第四组有杜如晦、虞世南、薛收、薛元敬、颜相时五人。五人正谈书赏画,展卷弄管。

案前杜如晦以扇柄指书,侃侃而谈。杜如晦为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虞世南正沉于思考,执笔托腮,虞世南生性沉静,执着好学,沉迷读书甚至十多天不洗不漱。历仕陈、隋二代。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亦是唐时书家,虞世南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右方薛收与薛元敬叔侄二人展画细品神情专注,薛收生父薛道衡,隋朝内史侍郎。薛收自幼过继给本家薛孺。薛孺工文史,生性正直,仕于隋,为官清廉。薛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孝于父母,刻苦治学,十二岁已能文,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后薛道衡因奏对不称旨,被隋炀帝赐死,天下称冤。薛收发誓不仕于隋。晋阳起兵后,为房玄龄所荐,授秦王府主簿、金部郎中。

薛元敬,薛收的侄子。少以文学与薛收及薛收的族兄薛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历仕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文学馆学士。李世民为皇太子时之太子舍人,专掌文翰,号为称职。

最下洗手人为颜相时,颜氏一门多人才,自南北朝到盛唐二纪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等家,可谓书香世家。其兄颜师古为李渊近臣。历任谏议大夫,官至礼部侍郎。

李世民登基前就曾敕令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绘像,褚亮作赞。当时天下士夫以入选为无上荣光,名之曰「登瀛洲」,故而十八学士图又名【登瀛洲图】。李登基后又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这两次功臣绘像活动不仅是唐初政治上的大事,时人瞩目,影响深重。不久的武则天时,张易之、昌宗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及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形象,号为【高士图】。玄宗亦命画工画【开元十八学士图】,并亲自撰写赞文。推及后世,「十八学士」、「登瀛洲」、「凌烟阁」已然成为历朝绘画和各种文学体裁反复吟咏的经典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