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天津城市文化本质与特征专家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2024-04-27文化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

武少民

4月24日,天津城市文化本质与特征专家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应院长、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之邀,津门文化界众多学者、专家、作家等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天津城市文化的构成与特征」「京津沪城市文化性质比较」「津派文化的优势」「天津城市文化景观与标识」「天津的城市精神与文化形象」等话题展开研讨,凝聚共识。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代表学校欢迎专家学者们的到来,并表示,由冯骥才先生发起的「热爱我求学的城市」活动已在天大开展多年,此次研讨会能在天大召开备感荣幸。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天津大学有责任支持天津的文化建设,向世界传播天津的精神气质。

研讨会上,十余位津门文化界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阐述对天津城市文化本质与特征的理解。

原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方兆麟,通过对天津城市形成与变迁过程的梳理,提出天津文化从农耕文化到绅商文化再到市民文化到三个发展阶段,着重分析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激烈碰撞对天津市民以自嘲对抗无奈的幽默性格的塑造,以及天津市民文化对市民阶层审美意识、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的反映,辨析了市民文化与俗文化的不同。他认为,市民文化实际上就是大众文化,「如何更好地发展繁荣大众文化,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大众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评论经需求,是现阶段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天津社科院图书馆馆长、市作协副主席闫立飞,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探讨天津城市文化的构成与特征。他认为,从时间维度看,天津城市文化大致由近代文人诗文文化、近代市民和商业文化、现代工人文化三类构成。从空间维度上看,天津城市文化总体上属于由卫而始、由漕运而兴、因开埠而大、因工业而强的依海傍河新兴北方城市。天津城市性格总体特征明显,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像天津这么古朴、洋气、大气、精致而且具有亲和性。

天津市档案馆编辑研究部副主任周利成,对津派文化与海派文化展开比较,分析两座城市都是中西合璧、华洋杂处,为何文化却有鲜明的不同。他认为,开放包容是津派文化的核心,也包括、蕴含和统领着租界文化、海河文化、运河文化、哏都文化、盐文化等。他还提议天津也应该有一本【津派】刊物,作为研究津派的阵地和平台。

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良,用「山水相映、雅俗共赏、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概括天津文化特色。他提出,人们对天津的认识往往偏重俗文化的一面,对天津的雅文化认识不足,希望能加大力度挖掘和宣传天津的雅文化。

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天津城市文化定位的思考。他从天津的自然风貌与地理特征、空间领域和区位功能、人口阶层、生活方式、时代精神的演变五个层面,对天津文化初步定位为多元包容的河海文化、忠诚担当的畿辅文化、融通和谐的多元文化、乐观豁达的大众文化、引领时代的创新文化。其中,河海文化是根脉,解释天津文化从何处来,畿辅文化是灵魂,决定天津文化向何处去,多元文化是源头,回答天津文化因何而成,大众文化是形体,彰显天津文化去往何处,创新文化是精神,凸显天津文化动力何在。

研讨会上不乏观点的碰撞。原今晚报社社长贾长华,提倡应大力张扬「近代百年看天津」,但究竟看什么,需要严格界定历史时期和历史内容。他希望能建立一座「近代百年看天津」主题的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津独特而丰厚的近代历史文化资源。【天津日报】高级编辑罗文华同意「近代百年看天津」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津文化口号,但他认为不必将古代与近代、近代与现代切分得太严格,如天津的不少古代建筑也承载了近现代的历史文化事件。

更多的是不同领域的专家提供不同角度的理解,使天津文化驳杂难辨的面貌在讨论中一点点清晰起来。著名作家、原天津市作协副主席肖克凡,用京津两地市民在菜市场里对同一蔬菜的不同称谓举例,以作家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对北京市民文化的理性与天津市民文化的感性做出比较,凸显天津文化的特点。原【今晚报】副刊部主任姜维群认为,天津文化兴于河、繁于商、容世界,以天后宫为大本营的世俗文化接地气、易传播,以劝业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则与民众和民俗紧密相连,而码头广纳四方随你来去,成就了天津人包容世界的文化心态。南开区文旅局研究馆员、天津民俗专家尚洁从妈祖文化与天津的精神血缘关系切入,通过「老娘娘连着年」的谚语谈天津民众对妈祖的共情共鸣,论证妈祖文化是天津城市文化不能绕开的一个重要标识。原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建筑师路红提出,对于城市精神和文化形象,应围绕文化遗产来梳理、围绕自然遗产来丰富、围绕保护传承来创新。此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春彦,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西青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杨柳青文化专家冯立,也分别从城市文化的建筑基底、非遗品牌文化的创新和杨柳青文化的挖掘等不同角度展开研讨。

冯骥才先生表示,天津的知识分子有责任也有自觉,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智识和力量,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场在思想和学理上给人以享受的研讨会。在他看来,城市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活着的遗产,而天津如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大城市一样,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其文化丰富、多元、斑斓、独特,不可替代,又错综复杂,但为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学界需要找出天津文化的本质与特征。

冯骥才先生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总结,提出天津的文化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城市兼容并包。天津从来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开埠之前码头上的人「五方杂处」,开埠后又「华洋杂处」,移民性强,兼容并包、多元并存是天津的首要特点。这也造就了天津人豁达幽默、厚道和谐的风土人情。市井文化有着浓郁的烟火气。

二,城市面貌争奇斗艳。多元的历史文化使天津的建筑极其多样。既有天津本土的民居建筑、各类历史建筑,也有上世纪前半叶九国租界留下的各种风格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独有。

三,文化雅俗共赏。天津一方面有很强的市民文化色彩,民俗厚重浓郁;一方面又有大量文学、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的雅文化;一方面是现代歌舞,一方面是相声园子。雅俗共赏、雅俗共存、互不排斥,是天津城市的文化特色。

四,本土特色鲜明。天津在历史上形成了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两个区别明显的城区,但因各租界分治、存续时间长短不一,外来文化并未像上海一般与本土生活充分融合,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因此在雅俗共赏、中西合璧、多元包容的基础上,天津的本土文化仍是主角,地方特色尤为鲜明。

冯骥才先生认为,较比很多城市变化巨大,天津的一大幸运是城市的主要肌理仍保持原状,仍然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犹然能够支撑上述城市特征以及城市文化的多元和斑斓。具体说有12个十分重要和珍贵的城市文化板块:三岔河口(天津城市的发源地);古文化街(「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非遗众多,年味浓郁,还有国家非遗妈祖信仰等。这里是民俗文化的聚集地);海河风景线(天津母亲河。两岸文化景观和遗产密集,天津原住民大多沿河而居,从解放桥到三岔河口的一段河道清晰而神奇地展现近代百年中西文明碰撞与融合的独特的历史过程);等等。冯骥才先生建议:天津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不妨采用【今晚报】在上世纪评选「津门十景」的办法,调动市民参与城市名片的评选,以此唤起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和荣誉感,让城市的主人也成为自己城市文化的传承人。「有对自己城市的情怀,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在新时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