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人生不过诗九首·曹植丨才华,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原罪,至死方休

2024-07-09文化

1

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况同生之义绝,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亮根异其何戚,痛别干之伤心。 ——【三国】曹植【释思赋】

公元192年,山东武阳,曹操与妻子卞氏的第四子曹植出生,谁也未曾料想,他就是今后将闪耀千百年的文学天才。东汉末年,以董卓为首的权力中心引起的战争频仍,导致幼年的曹植基本都是跟随父母亲行军营中,并未有安定居所。曹操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而且因势利导,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曹植兄弟各个都是需要文武兼修,不可偏废。这样的日子大概到了十岁,仍旧没有改变,不过这个时候曹植已诵读各类诗文、辞赋等数十万言,阅读量相当大,而且特别会写文章,好到他老爹问他:你这是找人代写的吧。小曹植回答道:我心中有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就是自己的文章,何须找人代写,父亲大人可以当场出题考验。总之,他从小就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果要在这份优秀前面再加以形容,那就是亘古未有。十三岁的时候,曹操终于给了曹植一个稳定的居所——邺城。曹丕经常带着曹植等兄弟,于春天集体狩猎,过了好一阵飞鹰走狗的贵公子哥生活。后来随着曹操南征北战,平定不少地方叛乱,权势愈熏,功高盖主,北方很多文人遂聚集于邺城。曹丕、曹植兄弟俩竭力组局,逐渐形成了文人作品的井喷之势,「建安文学」自此拉开帷幕,建安七子也悉数登场,曹植已然成为文士集团的骨干力量。这时候就有了【释思赋】的小试牛刀,它是弟弟曹整过继给自己的叔父,曹植对手足之情的恋恋不舍。文字中既有真诚激情,又不免于浮华,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轻曹植的热烈激扬,情感细腻。

2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三国】曹植【登台赋】

【释思赋】崭露头角之后,曹植的大才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这也为其一生不幸埋下伏笔。十九岁的时候,曹操在邺城大兴土木,建造了后世留名的铜雀台。落成之日,召集了一批文士,搞了个「有奖征文」活动。像这种上天送来的好机会,曹植当仁不让,略加思索,【登台赋】一挥而就,成为第一个交稿者。曹操一看文章,行文流畅,要义精当,不禁对曹植又暗暗生了几分欢喜。

3

念慈君之光惠,庶没命而不疑。欲力毕于旌麾,将何心而远之?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己。水重深而鱼悦,林修茂而鸟喜。 ——【三国】曹植【离思赋】

二十岁的时候,曹植以弱冠年纪被封为平原侯,随后跟随父母一同前往西凉征讨马超,曹丕受命留守邺城。这一段经历,让曹植亲眼目睹了战火侵袭之下,老百姓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这也让曹植的诗中多了几分羁旅之情,几分悲悯之心,几分征伐之气。临别前,他还特意写了一首【离思赋】送给兄长曹丕。兄弟俩明面上还没有闹掰,但曹丕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来自曹植的压力,还让谋士贾诩给自己出出主意,如何在这场继承人的竞争中胜出。反观曹植倒是后知后觉,尚且作赋以别,对手足之情始终怀有珍惜、惋惜之情。曹植连续多篇文章于此间创作,一度轰动京城,文人士子莫不青眼有加,慨然赞叹。这一年他还遭遇了女儿金瓠夭折的人间惨剧,并写有【金瓠哀辞】以祭。

4

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九旒之冕,散曜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 ——【三国】曹植【七启】

此后,曹操的权势愈加盛隆,从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到封为魏公,建魏国社稷宗庙,俨然是另一套皇权系统。 曹植跟随老爹征讨孙权,顺便还祭拜了下祖坟。面对父亲曹操一路的加官进爵,权势滔天,曹植由衷为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写了一篇他现存最长的文章【七启】来为父亲唱赞歌。 文章洋洋洒洒,气势奔涌,似有浩浩汤汤之势,无可阻挡,这波「彩虹赞」又吹到了父亲的心坎里。

5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三国】曹植【杂诗】

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植成为众兄弟中第一个万户侯,而且是最富饶的县——临淄,父亲的偏爱显而易见。当时的齐地临淄已经有十万户人家,收入颇丰,比长安都要富有,汉书说「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就这地位,直接可与后来的太子曹丕并驾齐驱,甚至还略微超出一些。这一年,曹植有一组名为【杂诗】的组诗,是他非常重要的一组诗,写得也相当美。

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三国】曹植【七哀诗】

试想以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搞不好魏国将由曹植来继任,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他的才华惹出了后续的种种,导致曹操心灰意冷,最终立曹丕为太子。那么究竟哪些错事,是曹植不应该犯的呢?其一,趁老爹不在,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曹植,纵酒驾驭马车,擅闯王宫大门司马门,在禁道上肆无忌惮,纵情驰骋,后来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仅更严苛要求各诸侯,也逐渐对曹植大失所望,失去兴趣。其二,曹操讨伐乌桓,曹仁被关羽包围,无计可施,当时是让曹植前去解围,结果又是因为恣意醉酒耽误了大事。此后,立后之事也没有再次出现过转机,曹操很快就驾鹤西去了,魏文帝曹丕继承大统。对自己弟弟曹植是严加防范,得亏母亲卞氏还活着,没有直接赐死,不断贬谪,私家官署相继问罪被诛,曹植因此而郁郁寡欢,再也不复青春年少时的积极昂扬。这期间最重要的作品应该就是这首【七哀诗】,写得文采斐然,情真意切,隐隐吐露了自己当时的沉郁心境,也是借此有讽喻曹丕的意味。

7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三国】曹植【洛神赋】

后又几度被贬,甚至几乎削爵为民,一度落魄成为了一个八百户的安乡侯,所幸后来又被改封为鄄城侯。这一路下坠,可谓多磨多难,少有安平。 在被封为鄄城侯时,曹植从晋州前往鄄城的途中,经过洛水,有「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可以说他奠定了后续文人写就赋文的优秀标准,膜拜者如过江之鲫。

8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其五】

黄初四年癸卯(公元223年),曹植三十二岁,也是曹植后期悲惨命运的又一高峰。他和兄长任城王曹彰一起来京城参加「会节气」的活动,结果在此期间,他的这位素来有勇武之气,武艺壮猛的兄长曹彰突然暴毙,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到曹丕身上。更可气的是,曹丕暗中另行安排灌均,吩咐各诸侯王分开前往各自封地,不得私自接触,严格限制他们的行动。这无疑激怒了曹植,奋笔写下了7首【赠白马王彪】,以泄心中怒火。

9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求,慷慨独不羣。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三国】曹植【薤露行】

后曹丕听信谗言诬告,要诛杀曹植,七步诗由此而成: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侥幸逃过一死,不料不过几年曹丕也英年早逝,曹睿即位,原想着能好过一点,好好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曹睿并不买账,只是开空头支票。郁郁而不得志的曹植,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之下,几近于失去希望,濒临绝望,后来自己的母亲卞氏也溘然长逝,他写下自己今生最后一首神作【薤露行】。那一年他四十岁,谁能料想要在此后的一年,他自己也撒手人寰,告别了人间。他,惊才绝艳的才华,为他曾经赢得声名,也为他埋下后半生坎坷的祸根。于其而言,才华,是自己一生命运的「原罪」,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