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看红楼:贾家为何会在江南甄家存五万两银子?这钱来路不干净

2024-06-28文化

看红楼:贾家为何会在江南甄家存五万两银子?这钱来路不干净。这可是一笔老底子了!谁能想到,贾家这个看似清贫的世家,竟然在远在江南的甄家存有五万两白银啊?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就连贾家自己都将它视为"老本"呢。可这些钱的来历实在让人捉摸不透,难不成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贾家平素清白家风,怎会突然有这么一大笔钱财呢?是走了什么肮脏的上门捷径吗?还是说,这背后另有隐情?

说起这五万两白银,可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贾家自身虽说家世显赫,可毕竟摇身一个世代官员之家,哪来这等巨款?尤其是当时的贾家已濒临破产边缘,"前紧",根本就是"罗锅上山"啊。按说钱袋子空空如也,连给元春置办省亲别院的本钱都要发愁,怎么还会在外头存着这么一大笔银子呢?

纳闷归纳闷,事实就是有这码事儿。我们且从贾蔷的一席话中下手窥探一二。原话说得很隐晦,只说动用甄家存的钱是因为"有个会票在那边",却没透露其中原委。

这"会票"一词颇为玄乎。按当年商路习惯,要是想在外头转账,就得凭这种所谓"会票",也就是今时的本票、支票之类的东西。旧钱庄为方便客户,就发行这种会票,到需要用钱的地方径自兑现即可。相比白手起家,自然是家富人家更需倚重这一便利。

会票归会票,贾家这会儿前紧后尽,就算存了钱也应该早早调回利用才是。偏偏贾蔷等人到这个当口,才想起动用这笔钱,怎么就这么不省事儿呢?照我看啊,其中恐怕另有蹊跷。

仔细一查,贾家过往可就有些勾当,实在邪门得紧。赵嬷嬷说起贾家曾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可谓是"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这期间不免蒙了不少钱财利权,也给贾家攒下了这笔"老本"。尤其在贾家接驾期间,更是大大发了这笔外快——王熙凤就直言不讳,说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了。

当年封建朝野,权钱交易可是赤裸裸的,根本就不怕天理什么的。这批钱确实脏乎乎,出自皇帝家的银库。不过,做官发家的不也都是这个路数么?我只奇怪,贾家既已有了这一大笔活期,为啥还要放在外头,不早早调回来用呢?

八成是因为贾家早已瞧不上这点可怜的钱了。一时兴起,就将这笔外快往外头一放,却没料到钱没了银子也就跟着见了底儿。这才到了今日这般境地,不得已翻出旧账,拿这笔存在江南的老本来周转了。

当然,也不排除贾家的一贯惯性思维在作怪。毕竟是家族作风纨绔,想必是觉得这点小钱已不够消遣了,干脆就往外头一抛,反正有利钱在那儿生息,等啥时缺钱了再说。谁想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恰逢晚清动荡,这旧迂腐想法也就跟着破了产,到头来茶饭钱都成了个大问题。

猜测也不过是个人看法,现存历史文献又无从印证,也难全然相信。贾家为官一门,又是望族显亲,官官相护,说不定还有更多腌臜勾当被有意掩盖了。反正眼下看来,贾家积聚下这么一大笔银子,背后的来历可实在让人不齿。

虽然贾家表面上也是望族世家,可细细追根究底,他们的家产和钱财的来路可就不那么干净了。当年凭借与朝野上层的勾连,大大小小蒙了不少权钱交易,权钱积攒下了这笔巨款。尤其是接驾那阵子,索性就是拿着皇帝家的钱大捞一把,才囤积了这笔"老本"。家道中落、钱袋空空后,贾家不得不拿出这笔存放在外的旧款,以维持最基本的开销。可这钱的出处实在邪门得紧,环顾当世,又有谁干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