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精读【复活】(7)

2023-12-17文化

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共同读完了【复活】,看到人性在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身上复活。

01创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困苦。

1891年至1892年,托尔斯泰已经开始了本书的创作,他不断地参加赈灾工作,亲眼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

在这之前,他已相继完成了长篇巨著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

在进行艺术探索的同时,他也不断地进行着精神探索。进入晚年后,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他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认识到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农民贫困的根源。

他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中巨大批判力量的源泉,在【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02玛丝洛娃:托尔斯泰塑造的美好形象

托尔斯泰塑造的玛丝洛娃,在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天真善良的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种初恋少女的朦胧爱意。

但这种感情很快就被这贵族少爷糟蹋了,怀孕后被主人驱逐,为了生存,她经历了悲惨的生活,顺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地往下滚,最后沦为妓女,过了多年非人的生活。

不仅如此,她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监狱,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玛丝洛娃的命运跌至了最低点,对于这个悲惨的结局,她痛哭,她愤怒,可是无力改变。在统治阶级的眼里,扼杀底层人民的生命与踩死一只蚂蚁一样轻松。

尽管历尽苦难,饱尝辛酸,玛丝洛娃却始终善良厚道, 在地狱一般的牢房里,她总是帮助别人,关爱孩子,有吃的与大家分享。

她被押往法庭时,对路人看她的轻蔑眼光毫不在意。当一个卖炭的乡下人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时,她却脸红地低下了头。

这一缕羞涩,如同闪电,照亮了她的灵魂,显示出她纯洁的天性。这也是一处伏笔,预示着她在精神上一定会「复活」。

玛丝洛娃灵魂上的觉醒,恰恰是在她堕落到最低谷的时候。第一次探监与聂赫留朵夫见面,使她回想起过去,她的精神开始苏醒。

在苏醒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当聂赫留朵夫对她说要赎罪,要与她结婚时,她反感地骂起来: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玛丝洛娃恨聂赫留朵夫毁了自己的人生,可一旦发现他是真诚的悔改,还是从心底里饶恕了他。

玛丝洛娃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除了第一次见面时要的十个卢布,她没有为自己提过任何要求。每次见到聂赫留朵夫,都是请求他帮助别人。

她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却不愿意和他结婚,不愿拖累他。

后来,在政治犯的影响下,她变得越来越好,赢得了政治犯西蒙松的爱。为了使聂赫留朵夫得到彻底的解脱,她选择嫁给西蒙松。

当她对聂赫留朵夫说出「请您原谅」时,这种感情不自觉地表露了出来。

玛丝洛娃处于这种悲苦境地,却选择离开贵族老爷,嫁给一个服苦役的政治犯。可见,玛丝洛娃的精神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达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

03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思想感情的载体

读完整本书,我们会发现,【复活】写得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

小说中多次说到,聂赫留朵夫心里的魔鬼时常作祟,那就是他心中的善与恶在做较量。

聂赫留朵夫上大学时,是个朝气蓬勃,有思想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他的精神被压制了,沉睡了。

但在他心灵深处,还潜藏着追求正义的种子,他年轻时抱有「正义不容许土地私有」的观点,还把父亲留给他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文章一开始,就说他很苦恼,继承了大量土地,既不能放弃,又不能否定年轻时的理想。

这是作者的一处伏笔,暗示聂赫留朵夫心灵里还残留着一丝光明,日后在精神上还有觉醒的可能。

直到在法庭上再次遇见玛丝洛娃,回想起当初的事,看到由于自己的过错导致了玛丝洛娃的悲惨命运,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开始了逐步的觉醒。

他常常有羞愧的感觉。玛丝洛娃的苦难是他造成的,农民饥寒交迫地用血汗供养着他的贵族生活,他为此感到卑鄙可耻。

他开始用全新的观点观察和思考起社会制度、法律和宗教。

当他鼓起勇气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时,实际上是在精神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放弃土地,不要仆人,离开阔绰的家,搬进公寓,抛弃贵族生活,聂赫留朵夫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远离了自己的贵族阶级。

托尔斯泰晚年也是这样,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以最坚决的态度同贵族阶级决裂。

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四处奔波求情,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官僚的嘴脸,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种种丑恶。他愤怒地抗议沙皇专制制度,揭发上层官僚的血腥行为。

在结尾时,借一个无名老头之口,大喊「不要皇帝,不要任何当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情绪,也散发出革命风暴渐渐来临的气息。

在接触政治犯后,聂赫留朵夫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是政府的残酷,逼迫他们不得不采取恐怖手段。

他最敬爱的克雷里卓夫,本是个和善的大学生,在目睹残酷现实后,成了民意党破坏小组的组长,入狱后患痨病在流放途中被折磨致死。

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过程,也是深刻认识社会和背离贵族阶级的过程。

书中用大量篇幅写出聂赫留朵夫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见解,这也是托尔斯泰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见解。

04无名的疯老头:托尔斯泰的代言人

接近结尾时,有个像彗星一样划过的疯老头,他的出现虽然短暂,却必不可少。

确切地说,聂赫留朵夫只是托尔斯泰思想感情的载体,这个无名老头才是托尔斯泰的代言人。

老头子的话极其深刻和犀利。【复活】必定渗透着托尔斯泰的思想,他有自己的话要说出来。

但怎么说,通过哪个人物,以什么形式说出呢?如果让聂赫留朵夫来说,显得太露骨、太激烈,不符合人物性格,也会引起审查机关的注意。

因此,托尔斯泰设定了这样一个不引人注意、一闪而过的疯老头,借疯老头之口,对宗教、监狱、法律和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而激烈的批判。

05艺术性、真实性与人性的结合

古今往来,一切伟大的作品都具有超高的艺术性,高度的真实性和深厚的人性。【复活】在这几个方面都达到了非同一般的程度。

关于艺术性,【复活】中使用的对比手法相当高超绝妙。托尔斯泰是最善于使用对比手法的。

开卷就写春天的美好,接着便是监狱的凄惨景象;

当玛丝洛娃被押着去受审时,聂赫留朵夫还躺在舒服的弹簧床上;

聂赫留朵夫穿着雪白的衬衣,坐在头等车厢的丝绒软椅上打牌说笑,玛丝洛娃在凄风冷雨中追着火车奔跑……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托尔斯泰凭着自己的良心和胆识,如实地描绘了人民的悲惨境况,和官僚们丑恶的嘴脸,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会欺骗群众的实质。

【复活】写成后,当时的审查机关大幅删减了五百多处。就这样,发表后还是激怒了教会,把托尔斯泰革出教门。

【复活】中表现的是人性的深厚 ,聂赫留朵夫作为托尔斯泰思想感情的代表者,对待不同的阶级是爱憎分明的。

对劳动人民满是同情爱护之心,对革命者充满敬意,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贵族满是厌恶。

【复活】描述的是人性的复活。 这些爱憎分明、真挚强烈的人性的感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也是【复活】成为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不朽名著的原因吧!

下一次,我将陪伴大家精读的是这本书——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关于爱情,你能想象到多少种情形?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跟随马尔克斯,共同见证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探究爱情的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