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建筑地图】江南的皇家园林——文澜阁

2024-01-10文化

文澜阁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后改为 圣因寺 乾隆年间为珍藏 【四库全书】 建造全国七大藏书楼,将圣因寺旁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之藏经阁改建为如今文澜阁。

文澜阁的建造得到乾隆皇帝的直接关心指点,又有浙江盐商资助建阁费用,浙江官员尽心督造,于 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年底前 在西湖孤山落成,以待贮藏 【四库全书】

▲文澜阁古今对比

清代乾隆时孤山一带无高大建筑,登阁四望, 左白堤右西冷桥,远山青黛,平湖潋滟, 确是藏书读书的佳处。远远望去,重檐飞宇,勾栏望柱,气势雄伟古朴,为西湖增添了文澜读书的胜景。

文澜阁不大,东西约 35 米,南北约 90 米,占地总面积约 3150 平方米。 其整体建筑包括 门厅、御座坊、趣亭、大御碑亭、光绪御碑亭和藏书楼主楼 等, 总建筑面积约达 1750平方米 , 其中文澜阁主楼约 826 平方米,东西 24. 5 米,南北 13.80 米。

▲文澜阁园林胜景

文澜阁的园林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 江南庭院建筑群 , 同时又具有皇家建筑均衡对称、庄重严谨的特点。园林布局基本保持原貌,顺应地形高低,适当布置亭台、游廊、水池和石块,并通过游廊使之互相贯穿。 凿池蓄水,假山洞壑、回廊跨桥,花虫鱼鸟散布其间,动静结合,花香融书香,营造出清幽雅致的园林意境,颇有人间仙境的韵味。

▲文澜阁园林胜景

文澜阁的假山 玲珑剔透山之下有洞,洞内分成三条路径供行人选择。其间有古树生长于假山的缝隙中,颇有一种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感觉,穿过假山群则为御座坊。

御座坊,是古时皇帝休息以及召见大臣的地方。 堂间悬挂 「敷文观海」 大匾,乾隆第六次南巡,四十九年三月辛丑到杭,游文澜阁,赐题「敷文观海」匾额。意为「用文字描绘大海」,表达了对于知识浩瀚如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御座房」敷文观海「

仙人峰

御座坊后则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分即文澜阁主楼和楼前的水池 ,空间豁然开朗。水池中央有一奇石,名为 「仙人峰」, 又称美女峰。该石为太湖石,纹理清晰,姿态婀娜,远远望去犹如从天而降的仙女, 瘦、透、漏、皱 ,颇为雅致。 水池之后则是 文澜阁主楼 ,是整个建筑群最耀眼的环节,同时也是空间序列的结束部分。

▲仙人峰

文澜阁的建筑

文澜阁作为以藏书为主的建筑群体,最大的隐患即 火患 。 在当时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大环境下,古代的文人匠师们会把自己的理念与文化运用到建筑的设计中。首先从文澜阁主楼的命名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文澜」寓意「波澜」 ,且「澜」本与「水」意相近,以克火之隐患。

其次体现在建筑外观上,主体宁波天一阁的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的理念密切相关, 「上通为一,下分六间」 ,顶层通作一间,取 「天一生水」 之意,底层六间,取 「地六成之」 之义。六是偶数,属于阴,象征水,同有克火之意。

建筑整体以白墙、黑柱构筑而成, 黑与白代表五行中的金与水,金生水,有克火之意。 屋顶是绿色的琉璃瓦,屋脊和瓦当处是翠绿色,中间的瓦片则是黑色的,这就是古人说的 「黑瓦翠绿剪边」 。 那时的民俗观点认为,黑色和绿色相搭配属水,可防火。琉璃瓦带各式云水纹,屋脊有龙头装饰,也可防水。

▲文澜阁

在主楼的设计中,除了入口正门外,在其次间开有侧门,便于书籍的整理与运输。主楼窗户使用了刻有步步锦花纹的 支摘窗 ,外层上段可以支起,不仅利于通风换气,而且不占用空间。

内部也仿制宁波天一阁的构造, 「明二暗三」 ,外观看上去有两层重檐,实际上却利用上层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了一个夹层,全阁共有上中下三层。这种建造方式既美观大方,又节省工料,便于贮书而且实用。同时中间层和井口有利于书籍、搬运、通风和照明的使用。 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难技巧。

▲图自【中国的建筑与景观(Baukunst und Landschaft in China)】 1923年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著

▲文澜阁内部

池东有御碑亭,御碑为乾隆兴建江浙三阁之诏谕。亭后,文澜阁东又一御碑亭,亭内为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御碑。

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入藏,无疑对杭州和浙江的文教事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加了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