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消失的年味,淡淡的乡愁

2024-02-22文化

龙年春节最大的感受就是年味正在渐渐消失。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燃放鞭炮是春节最基本的特色。然而,村里除夕放鞭炮还不如正月初五请财神来的热烈。

今年明显感觉在村里过年的人少了,就拿我的左邻右舍来说吧。

前邻居是老两口,七十多岁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城里成家立业。前几年还坚持在家里过年,孩子们春节回家,过完春节回城里。今年年前接连下了两场雪,气温较往年偏低,孩子们早早就把老两口接去了集中供暖的城里。今年春节也是在城里过的,没有回家。

后邻居也是老两口,岁数稍小一些,两个儿子,也都在城里安了家,现在是两个儿子轮流回家陪父母过春节,今年轮到了小儿子。

左邻居两口子五十多岁,还没到六十,结婚后正赶上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女儿。女儿考上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买了房子,大前年刚结婚,去年生了一个女孩儿。孩子小,小两口又都上班,便让父母进城帮忙带孩子,今年春节没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在城里过。

右邻居两口子最年轻,五十岁刚出头,只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谈了一个对象,听说准备明年结婚。两口子去天津打工好几年了,往年都是回家过年。今年感觉回家过年耽误挣钱不说,回家待几天就回去,来回盘缠消费,一个月工资就没了。眼看着孩子就要结婚,花钱的事多起来,还不如趁着春节在城里多挣几个钱,在哪里也是过年,干脆让孩子去了天津,春节没回家。

除夕夜,我们这一片三家子没人,黑乎乎一大片,别说放鞭炮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半点没有过年的气氛。

现在过春节简单了,拜年的少了,过年的氛围没有了。

小时候过年,说法规矩多,仪式程序也多。过了腊月二十三,杀鸡沽酒割肉打扫卫生,家家户户准备过年。大年三十更忙活,写春联,包饺子,照庭,放鞭炮,准备年夜饭。除夕早起,祭天地,祭祖先,下饺子,吃完饺子去拜年,一直折腾到天光大亮。大人忙活过年,小孩子跟着高兴。那个时候生活紧,小孩子盼过年,过年能穿新衣裳,吃好吃的,放鞭炮。大年初一,敲锣打鼓,热热闹闹。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视也很少,小伙子聚在一起打扑克热火朝天,大姑娘凑到一块叽叽喳喳更热闹,大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现在过年,已经没有了那个时候的热闹。

村子里过年的人越来越少,清冷的路灯照着清冷的硬化路,大街上看不到人影。拜年的队伍稀稀拉拉,还有许多连串门都省略了,打个电话,发个红包作罢。老年人不喜欢放鞭炮,村里孩子少,放鞭炮的也不多,除夕的晚上,动静也不多。有钱买鞭炮了,放鞭炮的人少了。没人再拿着红纸东家西家写对联,手机刷一下,什么都有了,灶王爷画也能买得到。那些过年的仪式说法,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在乎了。

也许,再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村子里的人都去了城里。门口贴一副对联,一家人躲到几十平米的客厅里吃顿饺子,刷刷手机,就算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