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们身边的作家」第977期】故乡的年(作者/郭惠丽)

2024-02-29文化

Home Furnishin

郭惠丽,笔名星空。潞城区微子镇微子村人。热爱文学、音乐。喜欢用文字写意人生百味。作品散见于【潞水】、【潞城新闻】副刊以及「潞城凡人驿站」、「齐诗阁」、「中诗安徽报」等网络平台。

故乡的年

□ 郭惠丽

冬夜,我透过楼房的玻璃窗,俯视潞城邯长高速公路口璀璨的灯光,顿觉眼前一亮。不远处北面309国道上的夜行车辆蜿蜒行驶,那上下晃动的旖旎灯光像极了故乡过年山坡上的灯笼,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和弟弟小时候过年挑着的红灯笼,还有那难忘的九曲黄河灯。

我的故乡是一个四面环山中央平川的小山村,位于潞城区微子镇东北部,是我们乡的乡政府所在地(当时称为「公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207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政通人和,是当时方圆十里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75年邯长铁路贯穿村西大寨闹,漫流河火车站正式建成,自此我村开启了铁路交通历史新纪元。加快了奔向小康生活的新步伐。每当春节来临时,村里便组织村民们狂欢庆祝:挂灯笼、闹元宵,舞狮子、耍龙灯,全民扭秧歌,庆祝新春新民生!我记忆中故乡的年是福瑞而隆重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听到第一声爆竹声响,故乡的年便缓缓地拉开了序幕。

忙碌了一个腊月的父亲和母亲听到新年的爆竹声,伸了伸疲惫困乏的腰身,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挂满了欣慰幸福的微笑。看着锅里上下翻滚的饺子,闻着溢满窑洞的羊肉饺子的香味。我咽了一下口水,手脚麻利地剥蒜捣蒜,然后倒上醋加点香油,再分舀在几个小陶瓷碗里。等饺子煮熟了准备出锅时,弟弟会早早地等在灶台前面,大凡第一碗是拿个精致的小供碗先给老祖宗捞一碗,弟弟早早地端上供在了老祖宗牌位前面,父亲这时候会神色肃穆地点燃蜡烛再点上香,然后招呼我和弟弟跪下叩拜,据说是明灯引路了,请过世的祖宗们来家过年。第二碗是给年迈的爷爷的,再下来是年幼的弟弟和我。我们此刻早已是馋虫爬上了喉咙眼,也来不及顾及烫不烫了,先吃一个再说吧!爹和娘这时也会先尝尝饺子的味道,再接着擀面皮,继续包完剩余的饺子,最后再坐下来消停吃,边拉家常边品尝饺子的美味 ,兴许是品味辛苦劳作一年的劳动成果吧!而我和弟弟此时早已吃饱跑到了屋外,借着窗口射出的灯光捡拾瞎焾和未点燃的炮仗 。有时还会拿来手电筒仔细地捡,留着等到明天再和玩伴们饶有兴致地燃放。每当放炮时胆小的小姑娘一般会拿两手捂住耳朵,躲在远处看。调皮捣蛋的男孩则会故意往人身边扔。

等我和弟弟玩够回到屋里,这时候父母亲早已吃完饭洗漱干净,父亲会悠闲地点上一根香烟,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而母亲则在头上箍上一块黄色方头巾,摆放上早已备好的供品,等到零点一到,父亲就会给家里的每个神位点灯上香,邀请各路神仙来家过年,祈祷神仙们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安康!烧完香后,放一挂1000响的大号鞭炮,庆祝大年初一开门红!

听长辈们常说年三十要熬寿,谁熬的时间越长福寿也会越大越长,此时我早已是上下眼皮直打架,恳求母亲说:「我可不可以偷偷先睡,实在熬不住了。」说着就拿脸盆舀上温水胡乱洗漱了一下,然后迫不及待地爬上床,拽开被窝先睡了。

大年初一早上,被阵阵鞭炮声吵闹醒,我一骨碌翻身起来,母亲早已把我和弟弟的新衣放在棉被上面,我和弟弟赶忙起床,趁母亲做饭的工夫,早早地跑到对岸老奶家去拜年,其实是去挣那一毛钱压岁钱,此时老奶早已打好绑腿穿上小鞋,梳好发髻,盘腿坐在土炕上,笑嘻嘻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我们听着老奶的寒暄,吃着老奶分发的糖块,揣着老奶发的压岁钱心满意足地离去。

早饭后,我们小孩子们会随父亲、叔叔们去给本家长辈们拜年磕头,奶奶爷爷们都会笑脸相迎,拿出核桃、柿饼、柿皮、炒南瓜子招待我们,并会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每人发两至三毛压岁钱,一阵问候拉家常后,我们一行十几人的队伍告辞而回,回家准备中午的猪肉臊子割扯。

初二拜舅舅,初三拜丈人,初四拜姑姑,初五送五穷。到了初六,多数亲戚也走得差不多了。村上以小队为单位,就开始张罗闹红火搭灯盏的事情。记得我从十三岁开始就加入小队的秧歌队,正月在东北场排练,铜锣会都是爱红火的本队群众,吹唢呐的叔叔老跑调,常逗得大伙哄堂大笑。记得有一年最威风了,本家堂姐和对岸的一位叔叔借来了学校的大军鼓,堂姐个子高大,背着大军鼓颇有气势地敲起了洋鼓:咚啦啦咚,咚啦啦咚……再配上小鼓、小擦的前呼后应,那个精彩劲就别提了!我们沿着村上转了一圈,可真是出尽了风头!感觉像春色满园、暖阳拂面般的和煦温暖……

那时候队里搭九曲黄河灯阵,家家户户要送灯,每年家里有娶媳妇的、生孩子的要多送几盏灯,预示着喜事连连、多子多福。姑姑、姑父很是心灵手巧,常常会给我和弟弟制做一盏猫篮灯啊、小宫灯,我和弟弟常会乐得屁颠屁颠的,那个开心劲就像中了大奖似的!母亲和父亲也早做好了六七盏小彩灯,一到了正月十三晚上,一家人早早吃罢晚饭收拾停当,就由父亲拿一根长长的木棒挑上几盏灯,母亲抱上弟弟,领上我,弟弟这时挑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猫篮灯,我则挑一盏红灯笼,里面透出蜡烛的微光,映红了我们幼稚纯真的脸庞,这大概是那个年代最浪漫最诗意的节日活动吧……

我们一路上坡,终于到达处于我家对面高地的东北场,向西望去,半山腰悬挂着透着灯光的一孔孔窑洞,犹如神话中的仙景,「接汉疑星落,倚楼似月悬。」我们竭力在众多灯火中找寻着自己的家园:「找到了!找到了……」我们小孩子都乐得欢呼起来。父母亲挂好灯,由队长给女娲老奶奶神位上完香,再让铜锣会响乐引路,我们众人一行熙熙攘攘而又排列有序地开始窜灯盏。九曲黄河灯阵,相传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灯阵呈迷宫形式,一般挂上365盏彩灯,代表一年365天:「日日有灯,福星高照!」据说窜灯盏时有个规矩,谁也不能走捷径,否则就会迷路,找不到出口。这也寓意着漫漫人生路,人只有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才能无病无灾,来年顺风顺水……

「少年不解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我长大后也窜过许多地方的黄河灯阵,但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黄河灯!最难忘的年莫过于故乡的年!那是浓浓的乡愁牵动的漫长思念,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流连忘返……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朋友,我们准备好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