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他从军十二年,退役后自食其力安了家,还成全了老妈和岳父的姻缘

2024-01-18文化

口述/柳志红 整理/秋韵

本文为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抄袭或洗稿,都将被追责!

在我们村,闫士江的家,曾经是村里最穷的一户。弟兄两个姐妹三个,女孩们长的粗手笨脚面目丑陋。两兄弟老大体弱多病,一点重活儿都做不了。老二智力仅有五成,整天嘴巴不干不净胡咧咧,经常因为招惹女孩子被人追打。

这样的人家,是没有姑娘肯嫁的。可是他们赶上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不知何时何地兴起的「换亲」风刮到了我们那一带。他们的老爹做主,用自己的三女儿给大儿子换了个媳妇儿。

他家换过来的媳妇儿长的挺漂亮,她自己娘家也是两个哥哥,她也是家里的三女儿。也是因为家里太穷,父母做主用她给哥哥换了亲。

这个换来的媳妇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刘美兰。她自己说,这名字是她自己取的,她说她曾经读过几年书。父亲给取的名字叫刘三丫,她觉得难听,自己改了。

她毫不隐瞒自己嫁过来之前的一些事情。她说她从小崇尚军人,村里一个当兵的人是她暗恋的对象。可惜人家提了军官,她只能将那份情感暗藏于心。

她还说,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被父母如此安排。最初知道这个安排的时候,她曾经自杀过。但看到哥哥那副可怜的样子,她不忍心了。

她是个喜欢打扮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人的衣着基本灰黑蓝为主打色。她却给自己缝制一些大红大绿非常扎眼的服装,穿出去非常博眼球。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她开始学着化妆,还学着自己缝制一些非常赶时髦的衣服穿。那时候别说是农村,城里人都很少有她那样装扮的人。

两个孩子稍大一些,她把孩子留给男人照顾,自己跑出去经常不着家了。刘美兰丈夫身体虽然不好,但性格不错。随和稳重,俩孩子被他照顾的很好。

刘美兰经常在外面不回家,她自己说是进城在饭店打工,但有人传她是白天端盘子洗碗,晚上却是做了暗娼。

还有人说,在县城一带,提刘美兰没有人知道,提起三丫,名气可大的很呢。但这名气却是伴随着一些很不光彩的传说。

这些传说到了村里,自然也是被人议论不止。有人说她天生的不安分,老闫家那穷窝子病秧子,是留不住这样一只狐狸的!

有人说,她嫁给老闫家那个病秧子本来就是委屈了。这样出去招摇,没准儿就是对父母,对老闫家的一种抗议和报复!

更多的人说,那个病秧子种几亩地都侍弄不好。那个老二傻乎乎的啥都不干,还总想着沾嫂子的便宜。

两个老的,还有刘三丫给他老闫家生的一儿一女,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这花销哪儿来?

这一家子还真就多亏了刘三丫这个媳妇儿,不管她的钱来得干净不干净,要没这么个人给挣回来,一家子就静等着喝西北风去吧!

刘美兰生了俩孩子,大的是女儿。模样遗传了姑姑们,长的粗手笨脚。脑子多少有点像那个傻叔叔,七八成的智商。

尽管刘美兰很希望女儿通过读书改变下命运,可是那孩子不争气,一年级读了三年都升不了级。只好回家帮着父亲种地,刚满十八岁,刘美兰给她找了个人家嫁了。

刘美兰的儿子,模样随了他妈,个子瘦高,模样清秀俊朗。性格随了他爸,从小就听话懂事。

他读书读到初中毕业,考上了镇里高中。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考上大学,自己家里情况不好。白白浪费时间和学费不值得,不如回家帮父亲种地来的实在。刘美兰为这还打了儿子一巴掌。

刘美兰名声不太好,她自己应该是知道的。有一阵子村里人对她的议论,都到了不避讳她的程度。有些男人还公开或者暗地里对她动手动脚,说些不堪入耳的荤话。

对人们的恶意挑逗,刘美兰从来不生气,有时候还陪着他们荤的素的胡侃一通。但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这样的情况得到了改变。

那是她儿子保军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与儿子一起,路过一群闲坐晒暖的人群时,一个男人冲她开起了不堪的玩笑。刘美兰扭身冲进人群,狠狠地扇了那人一巴掌,人们当时都惊呆了,被打的人也立马噤了声。

事后她告诫村里人,你们取笑我没事儿,当着我儿子取笑我,绝对不中。那不是打我的脸,是打我儿子的脸。他爹妈命贱,他不贱!

那以后,人们不仅当面不敢取笑刘美兰,背地里也很少有人嚼舌根了。

刘美兰儿子保军在家里种了两年地,盼到了那年的征兵季。在刘美兰从小的灌输中,当兵成了他唯一的志愿。

农村孩子想出去当兵的人很多。他那样的家庭,想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很难。

这个时候,刘美兰发挥了作用。她不知通过怎样的渠道,为自己儿子争取到了名额。只是他去的部队在边境,是比较艰苦的地方。

在部队,他养过猪,放过羊。在大食堂打过下手。

与他同期参军的乡亲们,回来把他在部队的情况说的很不堪。说别人当的是兵,他当的是打杂的,没多大出息。

刘美兰听到这样的说法,给儿子写信,跟他说进部队不容易。不管干啥,只要尽心都会有收获。

保军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即使没有他母亲的提醒,他也劲头十足。他们所在的地方,最冷的时候到过零下40℃。与他一起入伍的战友受不了都偷偷的哭过,他却总觉得部队比在家里享福的多。

他能吃苦的劲头,很受领导赏识。与他一起参军的老乡,两三年以后就受不了苦复员回家了。只有他一直在坚持,他在大食堂打下手时,偷偷学了厨艺。后来被团部挑选,做了小饭堂的厨师。

他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同期来的老乡中,唯有他得到了转士官的机会,在部队一待就是十二年。

如果不是女友的撺掇,保军可能还会在部队待下去。女友是他曾经的战友,一个来自沈阳的姑娘。

女孩从小没妈,父亲一个人拉扯她长大。她看中保军能吃苦耐劳,又脾气好,很懂的照顾人的长处。当然,保军英俊的样貌也是打动姑娘芳心的重要因素。

姑娘于两年前退伍,临走时,她主动向保军表白,希望他退伍以后去她的老家。将来与她一起照顾孤独年迈的父亲。

女友退伍以后,一直劝保军退役。刘美兰知道儿子有了对象,高兴之余,也是一直催他赶紧转业。让儿子早早成个家,了却她的心事。

保军权衡再三,终于下决心退役了。

领导征求他意见,是希望安排工作还是自己创业?最终他选择了拿安置费回去创业。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一下子竟然领到了近百万的安置费。

到了沈阳,他与女友一起,用那笔安置费和多年积攒的积蓄,买了房子买了车。一切安排妥当,他将刘美兰接到了自己身边。

自儿子参军以后,刘美兰就不再出去了。伺候年迈的公婆,照顾病弱的丈夫,那些年她做的很是辛苦。

刘美兰其实是个很善良的人。婆婆瘫痪三四年,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全靠她一个人。一直爱美的她,那几年累的都脱了相,但人们从来没听到她有过对老人的嫌弃和抱怨。

送走公婆,丈夫也病倒起不来了,没几年也去世了。家里只剩刘美兰和那个傻小叔子。傻老二别的方面不聪明,男女之事无师自通,不分昼夜一直纠缠刘美兰,还找村干部让人家做工作,把嫂子嫁给他。

刘美兰赌气再次离家出走,去了离家更远的隔壁县的县城,在一家小饭店做了洗碗工。

儿子和女友一起回来接刘美兰去沈阳,这事儿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

保军在部队这么多年,就他父亲去世时回来过一次。再次回来,真有种衣锦还乡的味道。人们感叹,刘美兰竟然有如此福分,要去大城市生活了!羡慕的有,嫉妒的也不少。

此时的刘美兰忘记了过去的所有苦楚,带上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些积蓄,在各种复杂的目光中,随着儿子去了沈阳。

刘美兰走后的消息,通过与她换亲的老闫家三姑娘源源不断的传过来。

刘美兰到了沈阳,第一件事情,与亲家公一起操办了儿子的婚事。

第二件事情,全家人兑下了一家小饭店。简单装修,很快就开始了营业。保军主厨,刘美兰打下手。儿媳妇管账加服务员,亲家公采买。

村里人听说这样的分配,又有了笑柄。笑话刘美兰母子,说这哪儿是创业呀!明明就是在给人家扛活,人家父女掌控着财权,他们母子做的是苦力。说不定哪一会儿就被人家给踹出来,闹个人财两空。

人们的揣测没有变成现实,一个更让人没想到的消息传过来了,刘美兰嫁给了亲家公。

据老闫家三姑娘说,成全这桩好事的是保军媳妇儿。他父亲有一次摔伤了腿,刘美兰全程在医院陪护,照顾的非常周到。

保军媳妇儿自己怀孕期间,刘美兰比亲妈伺候的还好。

儿媳妇说自己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为了她这个闺女不受后妈的气,一直没再娶。她参军以后,她父亲找过两个女人,都因为嫌弃他下岗,工作不稳定收入不太多,从他这里捞不到多少好处而有始无终。

她主动跟保军说,婆婆心眼儿好,我爸也实在,不如两家并一家。现在他们帮我们,将来我们照顾他们也方便。

保军自然没意见,母亲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成全了两位老人,以后也少了婆媳相处不易的担忧,一举两得。

小两口分别征求两位老人意见,竟然一拍即合。就这样,两亲家成了老夫妻。

去年年底,刘美兰的二姐去世了,保军开车带老妈回来奔丧。刘美兰烫着一头卷发,穿一身貂皮大衣,举手投足都带出了洋气贵气。

她讲述这些年在沈阳的生活,言谈话语中不乏欢愉和知足。她告诉人们,小孙女马上要上小学了,老头子说让闺女要个二胎。趁着他们老夫妻身体还健壮,帮他们多带一个孩子。丫头小子都没关系,只为多一个孩子多一份欢乐。

看着如今的刘美兰,人们不再笑话她。却都羡慕她命好,养了个好儿子,让她有了晚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