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50岁参加诗词大会,凭初中学历夺取亚军的甘肃农民工,如今怎样了

2024-02-02文化

| 笑史云烟

编辑 | 笑史云烟

农民工和诗词大会。

当这两个词一起出现的时候,你似乎会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在 【2023中国诗词大会】 的舞台上,一位甘肃农民工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01

朱彦军的背景并不典型,他不是出自文人墨客之家,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

朱彦军的父亲是个赤脚医生,用有限的医疗知识和药材,治疗着村民们的疾病。

而朱彦军的母亲,是一个纯朴的农妇,虽不识字,却有一颗勤劳的心。

在这个家庭,朱彦军接受了最初的教育,也在这里,他的诗歌之路悄然开启。

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平常的课堂,朱彦军遇到了他的 第一首诗 ——【悯农】。

那悠扬的诗句在他心中激起了波澜,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在烈日下的土地上挥汗如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句似乎在描述他们的生活,朱彦军被深深地触动了。

不久,朱彦军的父亲注意到了儿子对诗歌的喜爱,并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他把自己珍藏的两本书送给了孩子。

这两本书的页边已经泛黄,上面还有朱彦军儿时歪歪扭扭的拼音标注,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朱彦军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彦军的阅读能力逐渐增强,到了三年级,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查阅字典了。

在那个物质不富裕的年代, 字典 成了他最宝贵的伙伴,他形容说:

「那时家里穷,没什么书,同学家也很少有,所以,它们是我仅有的课外读物,爱不释手。」

朱彦军的童年,就这样在诗歌和字典中渐渐长大。

初中毕业的时候,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读书无用论」。

许多同龄人选择辍学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机会,朱彦军的朋友们也都一个个离开了学校,他们告诉他,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每天待在学校简直是在 浪费时间。

朱彦军心动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每天埋头于诗书的生活,是否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学校之外的世界才是值得追求的?

最终,他决定跟随朋友们的脚步,去往那个他认为更加精彩的外面世界。

02

当他第一次抵达西安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时,他的内心 充满了惊喜。

高楼大厦和霓虹灯光与他所熟悉的乡村风貌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感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尽管城市的辉煌让他感到自己渺小,朱彦军却没有被吞噬,他决定留在西安工作,只要合法,他都愿意尝试。

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和水泥打交道,搬运重物,为私人老板效力,工作时而繁忙时而清闲,但朱彦军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期待。

在工作不多的日子里,朱彦军会回到自己简朴的住所, 独自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

古诗文成了他生活中的慰藉,每当工友们忙于喧哗的娱乐时,他总是选择独自阅读,虽然工友们不理解他的「装模作样」,认为他的文化素养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但朱彦军总是以微笑回应,因为他知道,这些诗句是他心灵的栖息地。

随着岁月的流逝,朱彦军到了结婚的年纪。

尽管他对婚姻的看法是实用主义的,但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惊喜。

他的妻子虽然没有多少书籍知识,却在生活中给予了他 无限的支持和温暖, 她勤恳地管理着家务,照顾着双方的父母,同时还要外出工作赚钱,却从不抱怨。

朱彦军看到妻子默默的付出,心中充满了感激。

他在读诗时,她总是不打扰,还为他准备热腾的饭菜,给了他一个温馨的家和坚强的依靠,这份简单的幸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动力。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朱彦军没有停歇。

他四处打工,甚至借钱,在县城为孩子们买了 一所二手房 ,以确保他们能有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彦军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即使他自己每天的收入微薄,他也不吝啬在孩子的书籍上花费。

他相信,只要孩子需要,任何投资都是值得的。

朱彦军的女儿不负众望,毕业于复旦大学, 并准备考研 ,而儿子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扎实地追求自己的学业。

朱彦军的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他相信,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朱彦军的人生旅程中,诗歌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他后来变换了多个工作,从管道漏水维修到水暖工作,他总会找时间阅读诗歌,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他自己也默默地背诵了超过 1000首古诗 ,这成为了他言传身教给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他相信,自己的行为和知识会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03

在2013年,朱彦军首次观看河北卫视的 【中华好诗词】 ,由此激发了他对诗词的深厚兴趣,促使他立志要在未来某一天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他的梦想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努力。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朱彦军不遗余力地 背诵古诗词 ,他的诗词储备量在五六年的时间里已突破一千首。

2019年8月,朱彦军终于在诗词大会第五季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进京参赛的资格。

然而,一个意外的工地延期却与节目的录制期撞在了一起。

那一年工作难找,他们全家只能依靠朱彦军短短三个月的劳动收入 维持生计。

妻子的劝说和孩子的教育需求让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放弃赴京的机会。

在央视导演的诚意邀请下,朱彦军展现了他的 坚持和尊严 ,拒绝了由节目组承担损失的提议。

这份坚持不仅赢得了导演的尊重,也成为了他人生故事中的重要篇章。

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2022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的筹备工作在进行中,当初的老导演将朱彦军推荐给新导演,朱彦军的舞台梦想再次被点燃。

妻子的支持成为他的力量,她不仅精心为他挑选了登台服装,还鼓励他去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

诗词大会上,朱彦军面对的是各路诗词高手,其中有年纪尚小便背诵 超过500首诗词的神童, 有在国际上获奖的北阮小演奏家,更有冲着冠军而来的上赛季亚军博士后。

尽管他在这群高手中并不显眼,甚至因为年龄和方言受到了观众的误解,但随着比赛的进行, 朱彦军凭借其沉稳的声音和从容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04

在那个 决定性的夜晚 ,朱彦军站在了高光时刻的聚光灯下。

他的故事就像他所信仰的诗词一样,充满了才思和柔情,浪漫与温暖。

他与记者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言语朴实而诚恳,说他此前总觉得自己像是一只孤狼,对诗词的喜爱只能独自享受。

然而,诗词大会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找到了共鸣的灵魂,就如同孤狼找到了归属的狼群。

诗词大会的每一步都像是朱彦军 人生攀登的缩影 ,每一次背诵,每一次解读,都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和对文学的尊重。

他的每一次登台,都在向世人证明,即使是最普通的个体,也有着触及灵魂深处的能力,而当他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流露出的那份自信与从容,无疑给了无数平凡人以梦想和力量。

朱彦军在诗词大会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

他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和对诗词的深切热爱,唤醒了 人们对经典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诗词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待我们去细心发现和感受。

如今朱彦军最近被聘为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负责在静宁县广电和旅游文化局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举办讲座、培训和与孩子们的直接沟通交流。

在这个年纪能够获得如此机会,对朱彦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也预示着他未来的日子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