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诺奖作家古尔纳中国行】用写作驳斥那些傲慢与偏见

2024-02-28文化

昨天, 「古尔纳来华」 的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本次古尔纳中国行活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与澎湃新闻共同发起主办,活动联合抖音「大有学问」携手抖音电商「抖音全民好书计划」共同推出。

古尔纳抵达中国之前,译文君还是想跟大家聊聊 古尔纳其人 ,以便更好地进入古尔纳的文学作品之中。

古尔纳身上的最显著的标签是 「移民」

「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这样一个身份,会让读者先入为主地认为,古尔纳关注的无非是移民在「旧世界」「新世界」里的遭受的双重苦难。

但是,古尔纳出生的桑给巴尔岛,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它的历史如同一部非洲血泪史的缩影。从16世纪开始,被葡萄牙、德国、英国等各国殖民统治,直到1963年才宣布独立,次年成为坦桑尼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桑给巴尔人

从16世纪起,这里便是非洲与阿拉伯世界、印度的贸易中转站,大量的农作物、贵金属、宝石,以及奴隶从这里出口,或流经此地,19世纪初,这里更是成了非洲奴隶贸易的中心之一。长达几个世纪的贸易流动,导致这里的居住者鱼龙混杂, 印度人、非洲本地人、阿拉伯人、欧洲人,以及多代的混血儿,让这里成了全世界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

因此, 古尔纳实际上非常熟悉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氛围 。当他自己也被迫成为移民的时候,虽然他同样会感受到孤独无助,但是他能够关注到更加深刻的东西。

【海边】这部小说里,古尔纳写了一个被迫以难民身份去往英国的桑给巴尔老人。「我是一个难民,来寻求庇护的。」古尔纳让主人公奥马尔如此自述。奥马尔受过教育,有一些钱,也会说英语,但是他知道, 只有让自己显得像边检想象中的「难民」,才有可能被批准入境

选购古尔纳作品享6折

面对这种非洲难民,西方文明世界中的海关官员,自然浑身散发着优越感。他们耍他玩、羞辱他并以此为乐,翻他的行李,一件件地审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奥马尔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于是指着他的机票说,「这是你的行李识别标签。」

当然, 这种带着鄙夷的优越感背后,还会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怜悯 。书中,海关官员认为奥马尔听不懂英文,但依然对他喃喃自语道:

你不会讲英文,你可能永远不会讲。老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你知道吗?你的申请审查起来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最终你还是有可能被遣返。不会有人给你工作。你会孤苦伶仃、一贫如洗,生病的时候,没有人会照顾你。你为什么不留在你的祖国安度晚年?这是年轻人玩的游戏,所谓避难,其实就是想到欧洲找工作和发大财,不是吗?这里面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只有贪婪。也不存在所谓的生命危险,只有贪婪。

我们不知道书中有多少东西是古尔纳的真实经历,但这种感受应该是寻求避难的难民们所共通的:被文明世界的视角审视,被歧视或怜悯,被贴上贫穷、落后、愚钝的标签。

所以,古尔纳在诺奖的获奖演说里讲道:

我在来英国后看得愈发清楚了,不是因为我遇到了什么人能在对话中或是课堂上帮助我澄清,而是因为我得以更好地认识到,在他们的某些自我叙事中——既有文字,也有闲侃——在电视上还有别的地方的种族主义笑话所收获的哄堂大笑中,在我每天进商店、上办公室、乘公交车所遭遇的那种自然流露的敌意中,像我这样的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对于这样的待遇无能为力,但就在我学会如何读懂更多的同时,一种写作的渴望也在我心中生长;我要驳斥那些鄙视我们、轻蔑我们的人做出的那些个自信满满的总结归纳。

这大概是他写作的源头。但怎样的书写才能撕下这些他者眼光下的标签呢?他的做法是,把一个流亡的普通人的日常书写出来,让它从一个远处的标签,变成具体的生活。

*本文内容引用自凤凰网读书【「冷门」诺奖作家古尔纳:比愤怒少一点,比哀叹多一点】

- END -

选购古尔纳作品享6折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