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最美10篇古文,意境深邃,富有哲理,一生至少读一次

2024-07-20文化

兰亭集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与,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全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作者: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取众家之长,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都比不上。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做范本。现今他流传下来的书帖中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自小就很有书法天赋,七岁时就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字。十二岁那年,王羲之偶然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讲解书法的好书,就偷偷地拿出来阅读。从此他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一丝不苟地按书中讲的方法运笔练字,书法水平不断提高。

欣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于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时所作。全篇共计有28行,324个字。

【兰亭序】不仅以其书法艺术闻名,其文辞也颇具哲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被视为中国书法和文学的双重瑰宝。

【兰亭集】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稧,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有了冠绝千古的【兰亭序】。

【兰亭集序】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散文风格: 【兰亭集序】文笔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这种写作风格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许多文人在创作散文时,追求自然流畅、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
人生思考: 序中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引发了后人对生命意义、时光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深入探讨。这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常常出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使文学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深度。

山水描写: 文中对兰亭周围山水景色的描绘,为后世文学创作中的山水描写提供了典范。后世文人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往往借鉴【兰亭集序】中对山水的细腻刻画,以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学主题: 【兰亭集序】中体现的对生死、自然、人生等主题的关注,也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这些主题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演绎和拓展,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书法艺术: 【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艺术价值对后世书法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书法家从【兰亭集序】中汲取灵感,追求书法的神韵和意境,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名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后之视今亦猶今之视昔。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书圣王羲之的千古名篇,天下第一行书,文章和书法都是登峰造极之作,确实是「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而且每次览都有所感!

【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篇骈文,素有「千古第一骈文」之名,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代表了中国骈文之高成就。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滕王阁序】

作者: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 (苏教版为「晨」)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 (苏教版为「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滕王李元婴,23岁时始建南昌的滕王阁,滕王阁一共建了三座。
第一处是山东滕州。第二处就是江西南昌,第三处在四川的嘉陵江畔与台山腰附近,也就是四川阆中。
王勃写【滕王阁序】这一年,滕王45岁,当时不在南昌,并未参加都督阎伯屿的宴请。
王勃比滕王小20岁。写完【滕王阁序】的第2年就去世了,年仅26岁。
李元婴,即滕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是62岁高龄时所生的儿子。

欣赏: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因其华丽的辞藻、严谨的结构和深远的意境而被后人广为传颂。【滕王阁序】描述了作者在登上滕王阁后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滕王阁序是天下第一骈文,全文有774个字,里边有40个成语37个典故,开头介绍了滕王阁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在滕王阁看到的景色,后边结合自己的抒发了人生的很多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因为王勃私藏犯人,最后连累了他的父亲,父亲被贬到越南境内。这个时候,他将要去看望他的父亲路过江西南昌滕王阁时,正好闫都督重新修建好新滕王阁,要在滕王阁上举行盛大的宴会,王勃恰好已被邀请,目的是让自己的女婿出头为滕王阁写一篇序,已经事前写好。其他人都推辞,只有王勃立马写了一篇序。

起初闫都督非常的愤怒,假装更衣就到后边去了,当他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非常的惊奇,觉得这绝对是一位天才超过了他的女婿。据说,这时候有一个人很快的就记下了整篇文章,当场背诵,说王勃是抄袭的,在最后的槛外长江空自流,他就空下了一个字挥手就走,但是闫都督都就让一个官员骑着马去追赶王勃,追上王以后就问那个地方是个什么字,王勃说你伸出手,我在你的手上写一个字,但是你不能看你要一只手骑着马到了闫都督那的时候,当面打开,于是这个官员就一只手拿着缰绳骑着马到了都督面前,打开一看手上空空的一个字也没有,督明白了是一个空字。明白了!只可惜,他在看父亲回来渡海的时候溺水身亡,看到这里真的为他感慨万千,真是天妒英才!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千古名篇,其中包含了数量众多的成语和典故。如下
成语:

物华天宝:形容物的精华如天上之宝。
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
胜友如云:形容许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一处。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形容人才辈出,文采飞扬。
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和奢侈生活。
云销雨霁:指雨停云散,天气放晴。
天高地迥:形容极其高远。
逸兴遄飞: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萍水相逢: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典故:

徐孺下陈蕃之榻:东汉时期,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特设一榻,徐稚去后,又将榻悬起。
渔舟唱晚:化用自【楚辞·渔父】中的「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言。」
冯唐易老:西汉时期,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李广难封:西汉名将李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猛善战著称。但终因军功不够而没能封侯。
紫电青霜:指宝剑。晋代时期,张华看见斗牛、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张华派雷焕为丰城令,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名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9岁的杜甫和李龟年,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四十年后重逢。排山倒海的情绪涌上心来,那一刻杜甫却用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间又逢君。轻轻抹过,只字不提那四十年间道不完的无奈。

杜甫用一首诗,浓缩了唐朝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都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短评:

杜甫和李龟年确实在历史上有过见面的记载。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音乐家,擅长演奏和歌唱,深受当时文人和皇室的喜爱。杜甫在多首诗中提到过李龟年,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思念。

一场朋友间最平常又最不平常的相遇,一个朝代盛世与乱世的见证,就平淡的隐藏在这「又逢」二字中。李龟年【长生殿·弹词】所唱「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正是最佳注解,却不及杜诗二十八字之含意未伸,有案无断。

李龟年是唐朝音乐家,特别受唐玄宗的赏识。诗里是唐朝的江南,在今天的湖南。
杜甫少年时,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这世间不是所有的友情都如伯牙与子期那般轰轰烈烈,也不是所有的友情都如李白和汪伦那般酣畅淋漓,有如琵琶女与白居易那般的同时天涯沦落人。也有李龟年与杜甫这般的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考证,【诗经】中与合阳有关的经典佳作就有30多篇,如:【蒹葭】【关雎】【韩奕】【氓】等均描写着合阳的美好。

佚名〔先秦〕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题:女子咒骂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丈夫
成语:信誓旦旦
氓:毛【传】「氓,民也。」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憨厚貌,无知貌。
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谋:高亨 注:谋,指计划结婚之事
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
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将(qiāng):毛【传】「将,愿也」。无:通「毋」,不要。
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复关:1)复,返也。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车厢,2)复关:卫国地名、3)复关:男子名。
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尔卜尔筮(shì):
卜,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筮:用蓍(shī)草五十个占卦
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又,体,幸也。
咎(jiù):不吉利,灾祸。
贿:毛【传】「贿,财」,指嫁妆,妆奁(lián)。
沃若:朱熹【集注】:「沃若,润泽貌」。
于嗟鸠兮:于:通「吁」(xū)鸠:斑鸠。斑鸠食桑葚会迷醉,喻女子恋爱脑
耽(dān):毛【传】:「耽,乐也」,玩乐。
说:通「脱」,解脱。

陨(yǔn):坠落,掉下。
徂(cú):往;徂尔:嫁到你家。
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渐(jiān):浸湿。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帷:帐,裳:裙
爽:朱熹【集注】:「爽,差」
贰: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贰,当为「貣」之讹. 貣:变也
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靡:朱熹【集注】:「靡,不。。。不以室家之务为劳」
咥(xì):讥笑。
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漯河,流经卫国境内。
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宴:喜乐,快乐。
旦旦:诚恳貌。
反:背叛,违背。
反是不思:违反这些。
已:了结,罢了

【氓】介绍:主要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初中学【蒹葭】【静女】,告诉你爱情的朦胧美,就像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高中学【孔雀东南飞】【氓】,告诉你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如果把这几首连在一块融成一个故事那就更有趣了,真真就是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要不然怎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释意: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不开心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诗人一吐郁闷之气,表达了不向权贵低头的高贵人格,展现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也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释义:
人世间的欢乐也像梦中的幻境一样虚幻无常,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李白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将人生的欢乐比作短暂的梦境,以东流水喻人生的无常。
读这句诗,我仿佛随李白一起飘渺在那梦游天姥的仙境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
李白的这种豁达和潇洒,对我而言,是一种生命中的高远追求,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刻,活在当下,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欢乐。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春天,去沙湖游玩遇雨,有感而作的一篇记事抒怀名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欣赏:

尤其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七个字里,关键在「蓑」和「任」字。
人生路中遇雨,在所难免,逃也逃不掉。或淅淅沥沥,或狂风暴雨,有躲雨的地方还好,没有地方躲雨,只能迎头向前,任凭风雨打在身上。
蓑,农夫的蓑衣。如果改成「衣」,或者是锦衣,或者素衣,似乎还有退路。而「蓑」字,农间常见,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素到极致,毫无退路。但仅仅只有蓑衣傍身,面对风雨,也只能坦然面对。

「任」字是一种态度。面对人生,少年时常常会问:如何选择人生?人过中年,哑然失笑,人生岂是凡人所能选择?
走在十字路口,你选这条,是命。你选那条,也是命。索性不选,也是命。回首来时路,所有走过的路,看着是自己选的,其实都是性格、心性使然。这大概就是「命」。所以,面对这样的人生,大概也只能「任」。「任」也是一种释然,一种和解,一种无可奈何的顺其自然。

人生都会经历风雨,但苏东坡遇到雨觉得是一种潇洒和清新,淋漓和畅快,并不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苦雨,人生的境界是这样的,平和自然,这也就是随遇而安,随缘自在。
过去了的就让它永远过去,不再滞留在心里留有余伤,「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再去看这段人生的经历「空空如也」。唯有豁达的心境处之,清静无为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不是禅师但能用诗词表达出人生的哲理,耐人回味的只有苏东坡。

苏轼名句:
最超脱的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最富哲理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最豁达的一首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最温暖的一首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最淡然的一首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最雅致的一首词: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最悲情的一首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最洒脱的一首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教科书必背,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深刻的哲理性而被广泛引用。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仕途不太顺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文学方面成就巨大,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写作背景:

诗人被罢官闲居在江阴老家。
陆游一生仕途不顺,生于北宋灭亡之时(1125-1210),生活在南宋交困之历史时代,极力主张抗金。一生写了许多诗篇,留存9300余诗,是历史上作诗最多的一位诗人。
其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名句,用来鼓励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人,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克服了眼前的重重困难,终有一天会看到希望。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罢官归里,心情可谓是相当复杂,苦闷、激愤交织在了一起,然而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人感到人生的某种境遇与所游之境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山回路转,出路难寻,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人生中,每一天都是一场轮回,每一刻都是一次重复。
花开花谢、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日子,就在这一天天的重复中悄然而逝。难的是,如何在这一成不变的重复中,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清清浅浅人生路,简简单单随缘行。生活也许未能尽如人意,但也始终相信:黑夜的尽头是黎明,时光的尽头是释怀。熬过所有的苦,便会遇见另一场明媚。

【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欣赏:

千古名篇【赤壁赋】,其思想内容及语言成就,让人叹为观止。可谓古今散文史金字塔顶尖熠熠发光的神品。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代表作之一,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上,呈现了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
此赋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赤壁赋】是苏轼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这篇文章以豪放激昂的笔调展示了苏轼的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慨。【赤壁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地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亮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 鲁迅【热风】


大先生对中国青年的期待和祝愿历经百年沧桑,仍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热风】当时的中国,孩子的现状是怎样的?胡适曾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作为知识分子的鲁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认为儿童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重要大事。当时的中国,孩子的现状是怎样的?鲁迅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并鼓励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其次,我们谈到了当时社会妇女的遭遇,她们没有恋爱的自由。受包办婚礼带来的苦果,经济不能独立,精神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悲惨的命运是那些陈旧的糟粕造成的。
最后,我们提到了鲁迅对新文化的态度,鲁迅积极拥抱新文化,并用小说、杂文等倡导新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帜。

【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用一生才气铸就的神文!

曹植,三国时期文学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

【洛神赋】(节选)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洛神赋】是曹植曹子建在离开洛阳、前去东藩之地时候,在洛水遇到洛神,感慨洛神之美而作的赋。主要讲述了曹子建遇到洛神宓妃,极尽能事,描述其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如画中人。曹子建非常钟情,却又担心被洛神欺骗,故而犹疑,不敢过分亲近。洛神明其意,忧伤不已。后被众神接迎而去。从此,人神永绝,一别两地,怅然若失。后人多认为,是曹子建因思恋其嫂甄宓而不可得,忧思并作此赋。

「三国时期,文学仙才曹植行于洛水之上。梦见一丽人,心生爱慕,与之言好。哪知船身一抖,美梦破碎。梦醒时分,文思激荡,挥洒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近二百多年后,东晋一代画圣顾恺之感其赋之华彩,叹其情之哀婉,决定绘一幅长卷与仙才有一番神交。」

【桃夭】,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农村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青貌美。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断。

【桃夭】【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茂盛桃树嫩枝丫,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丫,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丫,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全家。
——程俊英【诗经译注】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花朵怒放生机勃勃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其华(同「花」)。之子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宜(和顺)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树叶繁密的样子)。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注:

蕡(fén),蓁(zhēn)
【周南·桃夭】是中国【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也叫国风,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有160篇。
【国风】里有反映人民劳动生产的诗歌,有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有揭露统治者丑行的讽刺诗,还有不少人们抒写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