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还原一位哲学家的真实生活

2024-05-07文化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难以捉摸的后起之秀」】的文章,作者是延斯-克里斯蒂安·拉贝。全文摘编如下:

海因里希·海涅曾坏心眼地写道:「伊曼纽尔·康德的生平难以描述,因为他既没有生活,也没有故事。」关于他的种种偏见——例如康德(1724年-1804年)是个生活毫无乐趣、孜孜不倦的宅男,他的柯尼斯堡同乡们会按他每天下午的散步时间来调整时钟——一直顽固地存在。然而,康德研究专家马库斯·维拉舍克认为,这些可能都纯属捏造。是时候对康德这个人和他的真实生活状况进行一次澄清讨论了。

爱好广泛不喜上学

【南德意志报】记者问:维拉舍克先生,康德真的过着一种出奇无趣的生活吗?

马库斯·维拉舍克答:完全不是。康德是个很爱交际、风趣幽默、兴趣广泛的人,喜欢与人交谈。据说他非常和蔼可亲。

问:据说他是柯尼斯堡「最高雅宴席」的常客,尤其是在晚年?

答:是的,他不仅在那里谈笑风生,还在贵族批评者面前为法国大革命辩护。一个难以捉摸的后起之秀。我真想认识他。

问:他的出身究竟如何?

答:他出身普通但——用当时的话说——正派。他的父亲是马具师。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康德的家境想象得太贫寒,而应该想象成一个地道的手工业家庭,家里有几个工人和学徒。

问:康德的非凡智慧是否很早就被注意到?

答: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不过,事情可能是这样:后来的腓特烈学院(柯尼斯堡文理中学)校长很早就找到康德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必须上中学。」这在当时对于康德这种出身的儿童而言当然并不常见。康德小时候在柯尼斯堡南边上小学,他的学业本该很快结束。但相反,他在1732年,也就是8岁时进入文理中学。

问:我们对康德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有何了解?

答:实际上,我们只知道他自己后来告诉朋友们的事情。其中3位曾是康德的学生,后来为康德写了传记。其中一位名叫埃雷戈特·安德烈亚斯·瓦西安斯基,在康德生命的最后几年照顾他,并管理他的遗产。

问:康德喜欢上学吗?

答:不喜欢。腓特烈学院对他来说可能过于虔敬主义,过于执着于虔诚的外在表现。康德一生都对虔敬主义深恶痛绝。据说他后来甚至经常在大学庆祝活动之后翘掉礼拜。

问:为什么他16岁就上大学了?

答:这在当时并不算早。如果被允许上大学的话,这是正常年龄。文理中学16岁就毕业了。莱布尼茨和歌德上大学时年龄也不大。

问:康德立刻开始学习哲学了吗?

答:是的,但不仅如此,他还广泛学习了物理和数学。当时哲学系开设的课程也包括所有自然科学。但他当时并没有毕业,而是中断了学业。

问:这是为什么?

答:1744年,在他即将大学毕业时,父亲中风了。当时他母亲已经去世7年,于是,他开始照顾父亲和兄弟姐妹,他有1个姐姐和3个弟弟妹妹。他也放下了自己当时已经写好的书【论对活力的正确评价】。不过,这本书是用德语写的,不可能作为毕业论文,因为当时毕业论文必须用拉丁语书写。在照顾完家人,以及随后在柯尼斯堡及周边地区给贵族和牧师家庭的儿子们当了六七年家庭教师后,康德才重返阔别11年的大学。

「闲散」却卓有成效

问:因此,他从未离开过柯尼斯堡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答:对。不能说他从未离开过柯尼斯堡这座城市,但他的确没有离开过东普鲁士。不过,当时的柯尼斯堡可不是一般的小地方,而是普鲁士王国的两个首都之一,是该地区的大都市和重要的贸易中心。

问:他是个好家庭教师吗?

答:他曾多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朋友和熟人说,从没有比他更糟糕的家教。他可能也有过与家长打交道的糟糕经历,因此他后来在教育学讲座中一再主张家长应该置身事外。顺便一提,在此期间,他一直在大学注册学籍。

问:所以他是个「闲散的」学生?

答:是的,不过他把这段时间利用得很有成效。他在这些年的阅读量很大,写下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一本非常重要但几乎无人知晓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太阳系和银河外星系是如何在引力作用下由星云形成的,这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受欢迎的大学讲师

问:他是什么时候成名的?

答:很久之后。但他自从在18世纪60年代中期发表了几篇今天几乎没人知道的著作并成为全国关注的知识分子后,就不再是无名小卒了。我们可以想象,40岁的康德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他作为硕士的学术地位实在低得与之不相配。

问:他当时还不是教授?

答:还早着呢。但他是个受人尊敬、衣着高雅的人,经常外出,也经常受人邀请。

问:也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大学讲师。

答:他很幸运,因为那时作为大学讲师是没有工资的,只能靠学生们所谓的讲课费生活。讲课也不是在大学的教学楼里进行,而是在讲师和教授家里,或者在租来的房间里。

问:有多少听众来听康德讲课?

答:100人左右吧。这在当时是个庞大的数字。他讲授形而上学、数学、力学、伦理学等各种可能的主题,因此也掌握了极其广泛的知识。他最受欢迎的课程是「自然地理学」,由他自主讲授,没有教科书。

问:这是关于什么的讲座?

答:对康德来说,「自然地理学」的含义类似于一般地理学,是从物质方面描述地球,包括地球上的一切:从海洋到山脉到动物以及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

名誉未冲昏头脑

问:康德有密友吗?

答:有,特别是来自英国的商人约瑟夫·格林。他们每个周日都在一起过。在格林的影响下,康德真的成了一个有些符合「尽忠职守」这一刻板印象的人。他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毕生事业,就必须更加专注于工作。

问:他在40岁时就意识到这点了吗?

答:他在当时肯定意识到在哲学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他可以做到:也就是为道德奠定前所未有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并不想发明一种新的道德,这一点人们总是搞混。在他看来,人人都有一个道德指南针,因为他们是理性的。

问:康德最有名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出现在所有道德理论著作之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对康德来说,【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认识论革命是解释道德的必要前期工作。

问:然而,【纯粹理性批判】很快就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这是否改变了康德?

答:我没有这种印象。该书出版时,他56岁,成名时大约60岁。名誉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

独身但从未独居

问:这样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妻子和家庭呢?

答: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既有意愿,也有人选。据说他自己曾经说过,他在想结婚的时候结不起,等他负担得起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问:但他从未完全独自生活过?

答:是的,即使是在出租屋里,几十年来他身边也一直有小他十岁的仆人马丁·兰珀,但他们并不住在一起。后来,家里还有一位女厨师,为康德著名的午餐会准备食物,他通常邀请3到7位客人参加,其中有他的朋友,也有旅途中的学者。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聚会,但只有男人才能受邀参加。

问:他们讨论哲学吗?

答:不,他们讨论其他一切:政治和科学,有时还有柯尼斯堡社会的丑闻。

问:他们喝很多酒吗?

答:不,比较节制,「一两瓶」,尽管聚会开始的时间总是比较晚,大约下午2点,而康德的工作日在此之前就结束了。他在凌晨5点到8点之间写作和思考,从8点开始上第一堂讲座课。(编译/钟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