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8月7日立秋,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秋后还热吗?

2024-07-30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对古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尤其是古人的农耕生产与衣食住行都与二十四节气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所彰显的宝贵经验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当下的文化生活领域依旧有着蓬勃的生机。虽然时刻千年,其产生的文化内涵历久弥新,为冰冷浮躁的工业社会注入了自然的活力。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立秋更是二十四节气中举重若轻的四立之一,作为秋天的伊始之征,古往今来都是人们心中天气由热转凉的标志。

虽然文人墨客多言悲秋寂寥,但在民间百姓眼中,秋天却更是值得期待的。秋季农作物在立秋时进入关键的成熟期,水分成了较平时更为重要的需求,这些信息在民间俗语中有着生动形象的体现,如「立秋无雨人人愁」、「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等等。此外,除了农耕上对秋后雨水的关注,生活上对立秋后冷暖的关注也不妨多让,如「朝立秋,凉飕飕;暮立秋,热到头」、「过了立秋节,一夜冷一夜」。虽然今天农耕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冷暖还是要切身感受的,而于此相关的俗语还是值得玩味的。

比如这句「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咋听之下,难免疑惑。秋天作为季节的概念,怎么还有「公」「母」之分?古人又是怎样区分?二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俗语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得大多数俗语都是妇孺皆知,公秋丢扇显然是说公秋的天气凉爽,用不着再扇扇子。「母秋」的天气则刚好相反,虽然不至于「热死牛」那般夸张,显然也与三伏时的炎热无异。

如此一来,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而言,自然是希望即将到来的是「公秋」而非「母秋」,那么二者究竟如何区分,今年的秋季是「公」还是「母」呢?

古人区分秋季的「公」「母」大致有三种说法,因为单一的气候无法覆盖地大物博的中国,所以不同地区对相同季节难免产生不同的区别方法。比如有的地区是看几月立秋来分别,有的地区则是看立秋当天日期的奇偶,还有的地区则看是早上还晚上立秋,以此来加以定论。

第一种情况则看立秋所处的月份是六月还是七月,前者属于公秋,后者属于母秋。第二种情况则是根据古人对数字的奇偶、阴阳等属性的定义来划分,双数和单数即偶数与奇数,前者属阴,后者属阳,阴阳对应雌雄即母和公,如果偶数日立秋就属偶属阴属雌为「母秋」,反之则属奇属阳属雄为「公秋」。第三种则是看立秋交节的具体时间,白天属阳,为公,此间立秋当属「公秋」,夜间属阴,为雌,此间立秋则为「母秋」。

有了这些信息,再来看今年立秋,「公」「母」自然也就明了。

今年农历七月初四立秋,具体时间为早上八点零九分十三秒,对照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是「母秋」,按第三种说法则是「公秋」,这些说法的具体地域已无从考究,如此便只能以多为尊,所以今年可以按「母秋」划分。

对于我们来说,这显然不是好消息,因为俗语说「公秋爽,母秋凶」,「凶」指的是气温高的程度,即便立秋是转凉的标志,但实际的气温依旧炎热,甚至可能持续到处暑之后。

总的来说,立秋后的气候大抵是有了眉目。不过,俗语本身的地域性以及当下环境今非昔比,俗语也仅仅只能当作参考,如要要指导生活与生产的话,还是得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实时预报。#图文新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