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徐世明:婚嫁(下)——昭乌达、卓索图蒙古族信仰与习俗(8)

2024-02-28文化

婚嫁(下)—— 昭乌达、卓索图蒙古族信仰与习俗(8)

徐世明

新娘进家。车到大门外,男方的两位嫂子迎接嫁妆车上的两个嫂子:道安、敬双杯酒、献哈达,请他们下车,并将拉来的蒙古包的帘子门拿下,扔到远外,然后叫儿童们取回。

新郎、新娘两方亲家进屋邀请分发老,搀扶下车,新郎的母亲将新娘嫁妆车的绳索解下,把陪送的蒙古包架在新郎房间的东南方,双方交接嫁货。

从娶亲车到蒙古包用新毡(也有用地毯的)铺路,其上撒炒米呈「卐」字。新娘披红被领到屋门口,婆婆赶紧把一张新绵羊皮铺在门坎上。新娘用右脚踏进屋,从此在这张羊皮上坐三天。此后的仪式是这样的:

伴娘代新娘给男方亲友一一敬酒、献礼品,亲友们给新娘赠送礼品。

喇嘛坐在蒙古包正位诵经。由主婚人拿来祭佛用的「阿日山」(圣水)给新郎、新娘洗脸、漱口、饮用。然后,由「分发老」用羊的肋骨叉把新郎、新娘头发联在一起梳一下,然后给新娘分发。

之后,新郎新娘向佛位叩头,为敬天拜佛,再行祭火。祭火时在锅撑子上架起五彩布烧掉,叩拜。这时公爹说道:

分开了你的头发

向火神叩头了;

拨开了你的头发

向佛祖叩首了。

接着叩拜长辈(并献哈达、敬酒),如祖父母、父母、宗族中长辈。向婆母行礼,婆母赐给新娘一碗奶食,给扎辫绳,并赐首饰,在嫂子们帮助下给新娘戴上。

男家迎亲宴会。男方娶亲活动达到高潮,其规模和形式与在女方家差不多,不过宴会中间有一段插曲:男女双方的家长将亲戚朋友集中到一屋,让新娘的母亲和嫂子们把事先准备的礼品拿出来,由新娘向亲朋一一献礼认亲(向长辈叩头),互赠礼品。之后,婆婆给儿媳吃专门做的肉汤、稀饭。

新婚之夜。宾主以诗词、歌曲取乐联欢。新郎用大杯敬酒招待客人。不许有伤风败俗和低级趣味。

送亲队伍。在男方家住一夜。第二天早晨男方儿童和嫂子们拿山丁子木、杏木条赶打客人的牛、马,向送亲的家长们报「解马了」。

即提醒客人快回去。客人们动身唱起惜别的歌,如【沼泽地的柳条】:

柳条长在沼泽地,

柔软的枝叶响凄凄,

心爱的姑娘出嫁了,

嫁到她永生的地方。

又唱给亲家母:

铁锭一块给了你,

打钥打匙随你便,

自己的姑娘交给你,

疼爱,憎恨你自知。

娘家人又不放心的返回姑娘的屋,将羊前肢肉和糕点留给她。新娘的弟弟和嫂子们用石块压住新娘袍襟,说:

岩石在地上重,

媳妇在婆家贵。

又唱:

骑上我这豹花马,

岩石压在这里了;

乘上我这黑色的马,

告别女儿启程吧!

送亲人临行前,仍喝「上马酒」,在马上举杯沿日行方向旋转一圈,将酒洒在马鬃上,便持杯而奔,夺杯游戏同在女方家一样。

送亲队伍走时,通常仍留一名亲人,一直陪伴新娘到第三天回门。留在男方家的这个人,向男方家借用炊具,用带来的茶叶招待男方家的人们,此为「喝分发茶」。

新娘回门。前一天,要举行「单膝骨锅底之宴」。公爹要讲给新娘几代人的名字,叫她忌口。如果新媳妇与长辈重名要取新名。锅底之宴仪式标志着婆婆将操持锅和火的大权传给了儿媳。

新娘开始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并清扫地毯、绵羊皮。在丢灰土时,将烟灰捏三捏放回炉坑,倒退出屋。

婚礼第三天,分发老在男方家主持亲友之宴,参加者为亲家父母及亲友。新婚夫妇给分发老献上整羊,敬酒、敬烟、献衣服、靴子等,分发老并不全收,新娘还向分发老及亲属分赠烟荷包。

新婚夫妇同吃一个整羊,并留用三天。

新娘回门前,由婆婆带领到亲属家向火神磕头。亲属门赠碗具等。

婚后,娘家人探望女儿要带牛、羊乌查以及糕点等,并盛在同一器皿里,宴会时做熟招待赴宴者。凡来探望者每人得一个烟荷包。

新婚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同送亲时留下的亲人一起回娘家。新娘坐的车由弟弟赶着,并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牲畜带回去。

新郎带以「修斯」为主的礼品。女方家宴会后,送新婚夫妇的男方客人回去,新婚夫妇留下来住几天。岳母携女婿见女方的亲友。

按蒙古族婚俗,分发阿布、额吉将成为新婚夫妇的终生保护人,起类似于干爹、干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