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新华全媒+|「火龙灯舞」传承火热新春

2024-02-13文化

新华社成都2月12日电(记者董小红 袁秋岳 尹恒)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

约1500摄氏度的铁汁被击打成10多米高的铁花,舞龙者赤膊上阵,一条金黄的「火龙」穿梭其中,当万千铁花尽情绽放的一刹那,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抬头仰望流光溢彩的夜空,在璀璨的光芒中许下美好愿望,充满烟火气的别样年味儿随之蔓延。

这是在成都双流区黄龙溪镇的「烧火龙」表演。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烧火龙」的现场气势恢宏,令人震撼。「烧火龙」又名「火龙灯舞」,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这项在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传承千年的绝活儿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越「烧」越旺。

这是黄龙溪镇「烧火龙」表演中的打铁花。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春节期间,从初一至初八,双流区黄龙溪镇每晚都会上演「烧火龙」表演。「每天晚上都有四场表演,很多外地游客专门赶来看。」黄龙溪镇「烧火龙」传承人谢鑫说。

「烧火龙」的重点是「烧」得好看,也就是铁花要打得漂亮,这其中甚有讲究。谢鑫告诉记者,在表演前,两位师傅要在舞台边烧两个炉子,把生铁烧成可流动的铁水。表演时,一位师傅用长勺舀出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位师傅用宽木板奋力一击,铁水顿时在空中绽放成美丽的铁花,恢弘壮观,气势磅礴。

「打铁花要讲究风速和角度,才能让铁花落下时温度保持在30至40摄氏度,这样不容易烧伤舞龙队员们。」谢鑫说。

漫天「火树银花」中,舞龙队员们跟着「龙珠」穿梭,18米长的金龙在璀璨光芒中摆出各种造型,这是「烧火龙」表演的高光时刻。

「烧火龙」绚烂夺目,也照亮了传统非遗项目的薪火相传之路。

今年41岁的谢鑫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已经在火龙队待了20多年,其父亲谢先锦是黄龙溪镇火龙队的创始人之一。

从小在火龙队长大,10多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这门绝活儿,虽然「烧火龙」的种子深埋在谢鑫心中,但要真正接过父亲的衣钵,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他也有过一番挣扎。

「我大学学的是工程专业,最初毕业后还是想去城里找份对口的工作。」谢鑫说,当时火龙队里很多老队员年纪大了,队伍青黄不接,父亲想让他回来扛起这条「龙」。

经过父亲的劝说,谢鑫决定回来试一试。重新梳理队员名单,改编新的舞蹈……这一干,就坚持了20余年。越干越觉得有意思,也越来越喜欢,儿时深埋的种子逐渐发芽,如今已在他心中长成参天大树。谢鑫说,表演「烧火龙」让他自信满满,观众的喜欢更让他十分感动。

「烧火龙」传承人谢鑫在演示如何摆动「龙头」。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目前,火龙队已经形成了一批固定队员,还有一些兼职队员。「有的队员平时是厨师、司机,喜欢这门技艺,也经常抽空来练习。」谢鑫说。

火龙队也吸纳了一些年轻人加入。今年27岁的周芮15岁就入队了,现在已经是队里的骨干。「在火光中表演时,台下观众激动的欢呼声和阵阵掌声,让我觉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周芮说。

如今,谢鑫带领火龙队持续在传承中创新,每月到黄龙溪镇当地中小学校进行「烧火龙」表演及教学,培养了一批小小爱好者。

「烧火龙」的表演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元。「春节期间,我们和火龙队一起编排了新的舞台剧——【火龙·薪传】,让‘烧火龙’与舞台剧跨界合作,更有故事性,年轻人也更喜欢。」年轻导演岑棋说。

穿越千年熠熠生辉,「烧火龙」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这些年,谢鑫带着火龙队到过澳大利亚、韩国等地表演,收获了无数掌声与喝彩。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国古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词描绘了绚烂节日灯火的浪漫场景。铁花易消失,精神永流传。而今,古老的「烧火龙」正在焕发新的光彩,而不变的,是其中无畏向前的精神。

「在漫天铁花中,我们不能退缩,舞龙就像做人一样,面对困难,要浴火拼搏、自强不息,才能绽放璀璨光芒。」谢鑫说。(参与采写:胥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