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红楼梦】:晴雯病死后,袭人劝他的那句话,才是对他最狠的讽刺

2024-03-25文化
#红楼梦#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我找我倾诉哦

让我来做你暖心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真实的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

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

小丫头子说:「一夜叫的是娘。」

判词知分晓

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死后,贾宝玉曾问身边探望她的丫鬟,询问晴雯临终前可留下只字片语,但丫鬟的回答,却令宝玉感到不可置信:

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

小丫头子说:「一夜叫的是娘。」

宝玉拭泪道:「还叫谁?」

小丫头子道:「没有听见叫别人了。」

宝玉道:「你胡涂!想必没有听真。」

这是【红楼梦】原文中,除却宝玉悼念晴雯的那篇【芙蓉女儿诔】外,最后关于晴雯的段落。

而这也正是晴雯这一生的悲剧所在。

作者给她的判词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然而作为副册十二钗之一,晴雯本身却并不是这样的女子。

若以花来喻人,晴雯当以木芙蓉自居。

晴为黛影。

晴雯自小失了父母,被哥嫂卖到贾府后到了贾母的身边,却又因为针线功夫好,模样也好,又送到宝玉身边,最后的命运,却又因王夫人的忌惮和厌弃被赶出大观园,活活病死。

是个人,却又像个物件一样被送来送去,是这大观园中最鲜活的生命存在,却也是最为「命如草芥」的真实代表。

一定程度上,晴雯的结局,其实也在映衬黛玉的一生。

而黛玉亦是在幼年失去母亲后,又失去父亲,唯一的倚仗便是贾母,可贾母却还是要因为考量贾府发展和利益,未必要全心在黛玉的身上。

身似浮萍,命若游丝,时刻缺乏安全感,其实都是这二人的相似之处。

生命的最后关头,晴雯喊了一夜的娘。

而身不由己,命不由心,一直是她这一生最无奈,也最真实的写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晴雯原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因为针线功夫好,人也机灵聪慧,长得又好,口齿也活络灵巧,所以被送往宝玉的房中听用。

可悲的是:

晴雯成在这张嘴上,也败在这张嘴上。

大观园中人人都说:

「晴雯的嘴厉害。」

就连宝玉,黛玉都在不经意间,被她这根刺扎伤过。

经典的桥段诸如晴雯撕扇,病补雀金裘,甚至于嘴里不饶人怼袭人的时候,都在时时刻刻展现她的人物性格。

大观园的每一个女孩子都是鲜活有生命的。

但可悲的是,在那个压抑吃人的时代里,偏偏容不得这么鲜活,这么热烈人物的存在。

终究,晴雯的这根刺,扎伤了别人的同时,也扎伤了自己。

晴雯的生命消亡史,其实早有迹可循。

古语有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晴雯逃不过的,其实并不是她落下了「勾引宝玉」的罪名,她逃不过的,其实是既定的宿命——一个连身契都捏在旁人手中的丫鬟,连自身命运都无法掌控的人,又如何能够在一众污浊的府中活下去?

原著中这样写道:

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晴雯这边对着贾宝玉好一番辩白,自己自诩清高,却不想如今还是被流言所困,招了人的陷害。

正所谓流言难辨。

讽刺的是,到最后,证明晴雯「清白」的,竟然是从风流的多姑娘口中说出的。

而更悲哀的是:

潜意识里,其实晴雯是知晓宝玉护不住她,更护不住这大观园中的任何一个人的。

宝玉淋雨回房发脾气说要赶走她的时候,其实晴雯是惶恐的。

但她只得习惯用张牙舞爪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担忧,甚至尖利地回应宝玉说要散了的话。

而这,也正是晴雯在抄捡大观园前,唯一一次流露出自己担忧的情节。

原著里,晴雯被赶出府后,宝玉曾当着袭人麝月几个人的面哭了。

「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袭人道:「太太只嫌她生得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很嫌她,像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宝玉道:「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这可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论我们,也有玩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宝玉笑道:「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她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她,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作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她生得比人强些,也没甚妨碍去处;就只是她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她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说毕,复又哭起来。

晴雯的死,给了宝玉极大的刺激。

也正是在此时,宝玉真正开始看清了自己的周边环境。

若说之前他还算是掩耳盗铃地活在贾母的庇护,大观园这个伊甸园所在,那么如今,宝玉便是开始面对现实了。

而这,也正是他在龄官事件后,再一次更加深刻地知晓:

「我终究是不能得所有人的泪了。」

【芙蓉女儿诔】是宝玉对晴雯这个大观园中最热烈,最鲜活的女儿存在,所做的最后一点事了。

同样的,却也仅限于此了。

因为其余的,这位多情公子,也做不了多少,唯余空牵挂。

晴雯临终前的一夜,叫了一夜的「娘」,却并没有叫宝玉,则正说明了问题。

在贾宝玉的想象中,晴雯临终前口中叫着娘,必然是小丫鬟错听的,他内心希望的,是晴雯在临终前呼唤的是他。

可宝玉这位多情公子,又如何晓得晴雯心中的辛酸?人往往在最绝望,生命的紧要关头,想的是自己最最珍重想念之人。

而晴雯这一生,偏偏最为心心念念的,便是她的娘。

当一个人的命运不能被自己掌握的时候,恰恰也是这个人最悲哀的时候。

即便晴雯临终前喊的是他的名字,满足了他心中所想,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作为这个贴身丫鬟曾经的主子,作为贾府中千尊万爱的少爷,他是不会,也不敢为了这么个小丫鬟来跟自己的母亲王夫人叫板的。

作为一个连自己命运都掌握不了的公子,他又如何能让晴雯回到怡红院,又如何能让这个可怜的女子再重新活过来呢?

是以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人心的陷阱

归根结底:

晴雯被赶出贾府,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必然性。

抄捡大观园,是贾府败落的开端,同样的,更是诸芳流散的开端。

而王夫人素来是个「糊涂人」,在做事上从来都稀里糊涂,抄捡大观园事件,为的就是树立自己的威信,可偌大的园子,往往是下令的时候是一回事,下面执行的又是另一回事了。

晴雯被卷进去,是委屈,但同样的,对王夫人来说,也是在「出一口恶气。」

王夫人素来不喜欢的,就是长得轻佻艳丽的女子,前有赵姨娘这样的女子来勾引贾政,后又有贾珠疑似因着男女之事而亡,如今又有贾宝玉与晴雯的「疑似消息」传来,她又如何不投鼠忌器,对着宝玉房中的女孩儿们严防死守?

而即便晴雯并非这样的女子,却也枉担这虚名了。

何况晴雯又素来行事高调,明里暗里早已得罪了不少人。

一方面,话说出口的时候,往往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而另一方面,则是晴雯掉入了人心的陷阱。

有时候,人就是输在了这「明面上的厉害」,枉担虚名。

即便没有做过,却因着传扬的名头,白白成了靶子,送了性命。

而「刁奴欺主」,又往往是勋贵人家最为忌惮的。

而宝玉又素来放纵身边的丫鬟们,而抄捡大观园事件中,许多女孩儿被赶出府的罪名缘由,也正是因为「私相授受,互相传递」,若是如探春一般管束丫鬟们严厉些,也不至于会落得个如此下场。

典型的例子便如宝玉在贾政那里受气后,急需回怡红院发泄脾气拿回,偏偏是雨天,可丫鬟们却关门闭户,也不管外边是否有人,是否是主子,就这么在廊下顽,直至袭人去开门,宝玉一个窝心脚踹在对方的心口上:

「下流东西们!我平日担待你们,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着我取笑儿了!」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回想起对方是「主子」的身份,而宝玉其实也早已感受到了轻纵丫鬟们带来的后果,却还是不选择严家管教,甚至继续放纵,最终让这些丫鬟们白白送了性命。

然而可悲的是,有心也好无意也罢,所有的懊悔,在事情发生之后,都不值钱,更不值得。

芙蓉花寓意高尚纯洁,而宝玉的那篇悼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描写晴雯的高洁清白。

她所求不多,也不过是想着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

但可悲是,晴雯这一生,终逃不过她的悲剧色彩命运: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南柯一梦,终南斡旋。

早就在生死簿上添了一笔的人,又如何能回得来呢?

是以,她的命运,也终究只能是如判词中写到的一般: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

亲爱的读者们,你的点赞,在看,评论,转发,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哦。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