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没有人会否认,我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不管是小到还在跌跌撞撞的孩童,还是大到古稀之年的长者,都可以很轻松的开启自己的刷视频之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沉迷」于视频的朋友,原本是打发碎片时间的APP,现在变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不像很多人说自媒体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笔者认为现在这是一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一个很难出现经典的时代。
在这里,笔者不分析时代的转变是非对错,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想要取得进步,那么一些东西的牺牲就无可厚非。只是现在一些现象,比如刷着视频撞电线杆,男女朋友约会各自刷视频,回到许久没去的父母家只是换个地方看手机而已,这是现象,也是社会问题。
那这一块的社会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很多人对于文章,视频和直播没有反感,会去挑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仅仅只看自己需要的信息,没有对错,但大家可以问问自己,对于一些文章和内容,有多久没有沉下心,好好读完了?有多少内容都是被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了?
浮躁,沉不下心,一味求结果却不深究内里,习惯快节奏的呈现方式又不懂事物的背后逻辑。这是问题,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现象,这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现状。
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爆点,热点新闻和内容,但是存在时间呢?最多就三个月,然后就泯然众人。而这一现象最明显的例子就在音乐界,从18年开始,每年有多少线上神曲,每一首都是那段时期的王者,但是时过境迁,现在有多少歌是你还记得的?于此不同的是,在2010年前的流行歌曲,很多人都有很深刻的印象,甚至不时还可以哼几句,即便放在现在来听,也不会觉得过时。这就是快餐文化的特点,管饱却不管味道。
这一切就是现在自媒体时代的状况,可以有爆款,可以有热点,可以轻松点击量过亿,但几乎没有再出现经典了。
这一切的原因就是现在快节奏,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的造热点,成名人,即便是弄虚作假也在所不惜。没有对内容的打磨,没有生活经验的累积,没有相关行业的沉淀,最后就像是气泡,都是在最大的一刻破灭,然后消失不见。缺乏一种工匠精神,也缺乏工匠精神的培养环境。
也许是我们华夏民族长期的习惯,一些民族特性,一些需要付出和专研的行业,习惯于默默耕耘,骨子里的踏实,肯干,务实,低调内敛,让我们不习惯于秀。但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有点落寞,无法吸引大家的眼球。就像郑强教授说的「年轻人要什么低调」,对于民族的本质东西,我们不能再内敛了,需要有一个声音喊出来,不然文化有种碎裂的感觉。
今天的自媒体文化,一首歌三天,一篇文章15秒,一个观点随时就来,一个热点人云我也云,短平快的特点呼之欲出,但笔者想说的是,很多东西还是需要时间打磨的,没撞过墙怎么知道墙硬?
快餐文化不是说不可以,但一定要有另一条线,而且需要是主流文化,「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一定要明确。希望明天不是一个作品满天的时代而是一个为经典喝彩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