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这些江南太湖名石都在哪?湖州这两座园林「镇园之宝」位列几何?

2024-10-21文化

正是桂雨漫城时节,冒着绵绵不绝的秋雨,撑一把伞在桂香弥漫的莲花庄中漫步。

在莲花庄潜园如意池旁,有一处成半环形立着奇特的五峰太湖石,人称「五老峰」,又称「太湖五老峰」。

湖州︳莲花峰

「太湖五老峰」中的一块太湖石被称为「莲花峰」,是莲花庄的镇园之宝,高3.8米,宽约1.2米,因亭亭玉立、石顶如盛开莲花而名,又因曾有诗赞此石为「玉芙蓉」,故又名「玉芙蓉」,为太湖石中之精品,上刻「莲花峰」三篆字,为赵孟頫手迹。

陆心源修筑潜园时,又寻得形态各异的四峰太湖石,伴立于莲花峰两侧,因此便有了「太湖五老峰」。

以太湖石等传统观赏石点缀庭院、园林,古已有之,到了宋代更是达到了顶峰。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曾制订颁布了花石纲,命令全国各地的名石、奇花都运至当时皇城的所在地——开封,建造了历史上闻名的艮岳。

从此以后,中国园林,尤其是在江南园林中,太湖石等传统观赏石成了不可或缺的造园素材。这些观赏石作为置石的形式出现,构建成园林秀美的景观,给人以清灵的感觉。

如上海豫园的太湖石【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太湖石【冠云峰】,常州天宁禅寺的太湖石【飞龙石】、湖州莲花庄的【莲花峰】等,它们为这些历史名园、古寺增色添彩,成了镇园(寺)之宝。

苏州︳瑞云峰

瑞云峰相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小谢姑」石。

明代湖州南浔人,先后任右春坊右中允、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的董份,当他得知在宋代「艮岳之役」时遇到风浪,落入太湖里的一尊名石时,不惜花费巨资,派人打捞上岸,千辛万苦运到南浔,后又将五尊奇石在嫁女时,作为嫁妆送给了苏州籍女婿徐泰时。

徐泰时在苏州建造东园(今留园)时,请当时的叠石高手周时臣叠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并将在太湖里打捞起来的奇石冠以「瑞云峰」。

清朝时,被迁至彼时的江南织造署,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一直至今。

瑞云峰是一块太湖石,峰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整体石形若半月,多孔,呈玲珑多姿之态,石身涡洞相套,褶皱相叠,明人袁宏道曾在他的【园亭纪略】中盛赞瑞云峰是「妍巧于江南」之石。

上海︳玉玲珑

玉玲珑坐落在上海豫园玉华堂前,高约四米,俏丽精致,玲珑剔透。

据说玉玲珑石身有72个孔穴,自上浇水,洞洞流滴,自下烧烟,穴穴冒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叫人感叹不已。因其迎风玉立之势,玉玲珑与豫园内的元代铁狮、清代紫藤、明代银杏合称为「豫园四古」。

千百年来,玉玲珑几经易主,历尽沧桑,最终在豫园尘埃落定,成为沪上一块名石。

苏州︳冠云峰

冠云峰位于留园的东部,林泉耆硕之馆以北,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观此石即可名状。

冠云峰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冠云峰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为6.5米,重约5吨,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的湖石之最。

常州︳飞龙石

常州飞龙石也是花石纲遗物。此石原出自苏州西山消夏湾私人庭园春熙堂,据【洞庭西山史志】记载,春熙堂系宋徽宗驸马蔡世洪次子蔡继孟故居,花园内原有奇巧花石一座,名「老人峰」,又名「飞龙」。

该石于2001年移置于常州天宁寺内,高280厘米,长230厘米,厚100厘米,重达8吨,苍天造化,形肖神似,造型极具传统石「瘦、皱、透、漏」之元素,洞穴透天,瘦态婉约,线条流畅,凹凸韵致。其整体造型,宛如飞龙昂首啸天,横翔长空,腾云驾雾,大有威震九霄之势。

无锡︳介如峰

无锡也有太湖石佳品。在寄畅园的东南角有个小亭,亭中一碑,镌刻有乾隆御笔题诗和作画「介如峰图」。亭前一池,池东立一湖石,倚墙而立,有人说这石头像一个美人对镜理妆,所以称其作「美人石」,而这个池子也因此得名「镜池」。

但乾隆皇帝并不满意,他将这块石头改名为「介如峰」。这美人石对面还有一块黄石,很多游客说,这是一块癞蛤蟆石,因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太仓︳簪云峰

太仓南园的名石簪云峰,重 19 吨,净高 5.2 米、连底座高 7 米,宽 3.3 米,厚 2 米。石分为三折,每折有每折的特色,但又浑然一体。

簪云峰虽然不及名石冠云峰、玉玲珑等百窍千灵,但也面多坎坳,遍布弹子窝,而且有漏空之洞六七个,至于石眼石窝则难以计数。且底部口子收得恰到好处,上雄下瘦,赏心悦目。既有亭亭玉立之柔美,又有猛将守关之凛然。

如果用瘦、绉、漏、透的四字标准来衡量之,除了「瘦」字稍逊风骚外,其他太湖名石毫不逊色,而且它的粗犷雄浑又是一般太湖石所缺少的。

所以簪云峰虽灵气不足,有藏拙补之,也算难得了,即便在江南园林众多的名石之中,也可称为上品。

湖州南浔︳虎啸石

湖州南浔民国时巨富、藏书家、刻书家的刘承干购得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一尊高约2米的奇石,置于小莲庄内。

此石形似虎踞,石腹上有一小孔,吹之声如虎啸,故被称为「虎啸石」,上面还有阮元题刻的「啸石」隶书二字。

千古名石盛誉之下的太湖石,是中国四大传统玩石中最能体现瘦、皱、漏、透这一古典赏石标准的,所以备受石界推崇。

虽说就当下境遇而言,因为赏石审美理念的变化,太湖石今非昔比,但其完美的观赏价值风采依然。

唐宋赏石,太湖为甲,在古典诗词中太湖石的名字是常常被提及的。

杜甫、白居易、李煜、苏轼、米芾、陆游、赵孟頫、董其昌、米万钟、郑板桥、李渔等等,他们对于太湖石绵绵不绝的赞美,是太湖奇石赏读最诗意最文化的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说,赏读太湖奇石,离不开巨大的文化背影,文人大家眼中的太湖石是交融了历史与文化,附意了志向与才情的解读和赏析,本身就是独具魅力的美。

散落江南这么多的太湖名石,你都打卡了吗?

你说湖州莲花庄的「莲花峰」、南浔小莲庄「虎啸石」在这些太湖名石中可以名列第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