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少游作品 【长恨歌诗意—金屋装成娇侍夜】
如果不是近期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鲍少游艺术展,估计不少人并不知道或了解广东近现代画坛「竟有」一位美术大家。这位诗、书、画均有杰出成果的画家,无可否认是广东画坛的另类,更是为广东近现代美术的革新意义作了完美的注脚。
主流观点认为,近现代的广东美术,在岭南画派和国画研究会的共同推动下,构成了多元的面貌。但当我们回望历史,寻找一些不曾注意到的事迹时,却难免对某些重要的线索有所忽略。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转型中,借道扶桑的人物有不少,常提及的是高剑父、何香凝、黎雄才等,然而,鲍少游留学日本尤为值得一提。他与一些早期留学日本但难以详实佐证资料的艺术家不同,据美术史论家李伟铭查证,「鲍氏书写的历史,基本上是准确可靠的,他所提供的自己包括两位中国校友——郑锦(一八八三——一九五九)、陈树人(一八八四——一九四八)的材料,在京都市立艺术大学近年编写的校史以及当年印行的展览出品目录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验证……」某种角度看,鲍少游借道扶桑的探索十分清晰而正统。使得他在早期接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熏陶后,到日本受到「学院派」的系统训练,可以说,这算是一种经典的中西融合探索之路。
鲍少游与校友郑锦、陈树人不同,他喜欢请益多师,求教于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山元春举等多位近代日本美术大家。1915年,其作品【夹竹桃鹦鹉】大画屏获日本东京文部省第九回全国美术大会优异奖,被日本报界誉为「中国少年画伯」。1920年3月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研究院毕业并取得教育文凭后多次应邀在日本举办画展,致力于中日文艺的交流,宣扬中国文化艺术。
回国后的鲍少游曾在高剑父的邀请下,于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短暂任教。后留居香港,与夫人曾丽卿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由此开启其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他被誉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先驱」,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其中,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杨善深,在1892-1895年间便学习于鲍少游创办的「丽精美术学院」,也因此结识高剑父。杨善深对广东画坛的影响更毋庸赘言,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梁照堂也曾受教于他,而梁照堂在教育方面则更影响广东美术界的一代代青年力量。
我们看鲍少游的作品,其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可谓无一不精,重要代表作有【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锦绣河山百景】等大型组画,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和笔墨运用,另一方面,融合了西方绘画造型,使得传统中国画图式中增添了现实的生气,严谨的造型让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他的花鸟走兽受日本意匠教育的影响,对格物致知的追求尤为强烈,笔下作品从科学的角度看,犹如标本般的造型功底,同时兼顾了中国画形神兼备的传统,有一种塑造工整、行笔写意的趣味。十多年前,黎雄才的写生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引起了北京画院的一众画家关注,并感叹广东竟然有如此面貌的作品。鲍少游的一些花鸟鱼虫题材,或同样能让一些人对广东美术有新的看法。
而鲍少游的山水,也与以往岭南山水印象有较大的不同。他或受米点皴的影响,在借鉴日本朦胧派之余,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个人面貌。
因此,若我们再次梳理近现代广东美术的脉络时,除了上述两条主线,像鲍少游这样既正统,又有丰富作品存世的画家,理应有更多的着墨,重新认识其在近现代美术发展中的价值与地位。
■梁志钦 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