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考证元代红釉的起始与成熟状态-元代红釉贯耳瓶又及胆瓶

2024-01-11文化

摘要:

元代红釉瓷器,很少、存世者尤甚,以至于屈指可数、寥寥数件。故而,深入研究者亦难, 不怪有学者说:「元代釉里红,其实是红釉。」 如:

著名,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80年江西丰城出土元代釉里红人物俑,到底是釉里红还是红釉?!此,确需确切定论、以求真实。

本文,谨以 【考证元代红釉的起始与成熟状态-元代红釉贯耳瓶又及胆瓶】 著论解析 「元代红釉的起始与成熟状态」 ,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作者: 张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

高约12.2cm足外径约5.9cm

序言

元代红釉瓷器,很少、存世者尤甚,以至于屈指可数、寥寥数件。故而,深入研究者亦难, 不怪有学者说:「元代釉里红,其实是红釉。」 如:

著名,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80年江西丰城出土元代釉里红人物俑,到底是釉里红还是红釉?!此,确需确切定论、以求真实。

本文,谨以 【考证元代红釉的起始与成熟状态-元代红釉贯耳瓶又及胆瓶】 著论解析 「元代红釉的起始与成熟状态」 ,利于学习、研究和鉴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80年江西丰城出土2件釉里红人物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80年江西丰城出土2件釉里红人物俑之一

第一章 元代红釉

一、文献

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编辑而推出相关专业的第一部书籍、冯先明先生总编、1990年出版、2001年9月11日修订本 【中国陶瓷】:

「目前已发现(唐代)湖南长沙窑有通体高温红釉的制品,宋代钧窑则使红釉的烧造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但他们的胎釉制备都远逊于元末明初景德镇的制品。从遗址确认的明初洪武红釉的纯正程度看,这种烧制工艺,在元代肯定已经十分成熟, 但问题是迄今为止很少发现完全可以确认的景德镇元代的红釉瓷标本。

此,介绍了元代红釉之外,再无可见新意。亦即, 「标本」太少,只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

之前,不见任何历史文献有过相关介绍。

二、示例

1、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 高3.2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1.9厘米。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足墙,内外斜削。 内壁模印云龙纹,龙、五爪。盘心刻、划三朵「品」字形排列的云纹。 胎、细白。内外均施红釉,口沿及纹样凸起处釉层较薄,隐现白色胎骨。 圈足内无釉。

元代红釉瓷器传世很少,此盘通体红釉纯然一色,且印花清晰,是件难得的佳作。

通体一色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但当时只是偶尔制作。只有到了元代,景德镇才开始少量生产高温铜红釉瓷器。 元代高温铜红釉瓷的成功烧制,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明代鲜红釉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三

2、360百科: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

通高12.5cm,口径3.5cm,足径5.3cm。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有长流,另一侧有如意式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壶盖圆顶,有宝珠形小钮,盖侧、以及壶口沿各有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 通体、以及足内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时代特征鲜明。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稀有珍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底部特写照

3、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

显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云龙纹盘」、「梨式壶」,已经有了印、刻、划的工艺装饰,尤其是「云龙纹盘」修胎极为规范而又底部泛黄色调的「干粉状」化妆土工艺、「梨式壶」足内也施红釉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元末明初的时代感。亦即,此类已近明代永宣时期鲜红釉的标准。

当然,不论是元、元末明初的红釉,还是永宣时期的鲜红釉,都有着共性的缺点:

A、存在或轻或重的色调浓淡色差。

B、存在或轻或重的窑变杂色色差。

C、存在或轻或重的或缩釉气孔下凹棕眼、或颗粒鼓凸所形成的白点。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胆瓶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胆瓶高约11.1cm足外径约4.1cm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胆瓶底部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胆瓶底部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胆瓶底部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胆瓶:

*、 高约11.1cm,足外径约4.1cm。

*、胆形 ,直口、长颈,颈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重心下坠。

*、圈足 、较高微外撇,足端、粘有细砂,底部无釉、显现涂抹 「干粉状」 淡黄色调的化妆土工艺、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底部化妆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足边修胎、等等器物相关的特征、体现工艺 一脉相承。

*、 足边外侧,露胎之处呈 沧桑油腻 状的感觉、有别于底部 「干粉状」 的表现。

*、 口沿, 「灯草边」 尚且不够鲜明。

*、 外部、以及口内下部施有 红釉 ,色调依然偏深、凝重,却而已经堪比同期同类可考已知器物,可谓已近 「鲜红」。

*、 足内墙壁较浅,与底面之交无明显折角、似为 弧形

*、 釉质均匀,表面 几无色差 、显现零星散布的缩釉 气孔棕眼 、暗隐无色 冰裂细纹。

*、此物,来自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民间。其,应该是元代红釉器物之中成熟的一个典范。

参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底部特写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高14cm口径14.6cm足径4.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红釉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的足边外侧特写照

三、元代红釉与釉里红

两者,皆以「铜」为着色剂,一是混合于釉中、一是施于釉下。然而,铜红料的铜元素在高温烧造时极为敏感活泼,不完全相同于青花等等的材料特征。亦即,其极易熔融于釉中成为一体,致使两者观感趋于一致、难解难分。故而,不怪有学者说: 「元代釉里红,其实是红釉。」

本文认为:

元代釉里红,已经成为约定成俗的专业术语,不可更改。然而,其中确实存在着两种工艺:

其一,「铜红料」施于釉下,属于 「釉下彩」 的性质。

其二,「铜红釉」施于釉上,属于 「釉上彩」的 「釉上釉」 的性质。

其三,两者,部分易辨,部分难分。难分者,主要是「铜」已经从上到下完全熔融于釉中成为一体、无法再分, 既然如此,不分也罢。 不过,显而易见者还是不能信口开河、指鹿为马。比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80年江西丰城出土2件釉里红人物俑」主体应该是红釉,而不该再称其为「釉里红」,应以定之、避免乱识。

第二章 元代红釉贯耳瓶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

高约12.2cm足外径约5.9cm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稀世奇珍。特征:

一、尺寸

高12.2厘米,足外径约5.9厘米。

二、胎

胎质:细腻、浅灰,致密、坚硬,侧视显现油润光泽。并且,暗隐或称窑裂、或称窑隙,致使覆盖釉表、以及周边产生深度色变色差。

胎体:薄厚适中、稍重压手。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底部特写照

三、形制

*、贯耳瓶,比例较为苗条修长、颈部尤甚。与其它瓷窑贯耳瓶的元代风格一致。

*、从上至下分段接坯成型。

*、方口,口沿断面为向内的「「」形、亦即向内加厚。

*、内部,距离底面约1cm处一周显现变向折角凸出的台阶痕迹、同时产生较为明显的釉色深浅色差,及其以上、直至口部几处存有较为缓坡暗隐的近似迹象。

*、外部,颈部一周间距约2.5cm、分别有一道凸起的粗弦纹,其中两侧、各置一个似圆管型贯耳2.8x1.0cm,其余大部光面无纹,侧视各处表面显有大波起伏之感。

*、底部,不同与其它瓷窑的方形、椭圆形,而是圈足、较高微外撇,足端、平切,足壁较薄、内墙较浅,平底、向心渐渐外凸、中心尤甚形成明显的一点,表面涂抹黄褐色调的化妆土、多有密集的细丝纹状刷痕。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写照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写照四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写照五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写照六

四、红釉

1、特殊,具有窑变性质,为紫、紫红、黑、黑红、灰红、浅绿、蓝丝蓝点、黄褐色斑、各有分布而又互有混合的斑斓色调。反映出「铜」在高温烧造之中有着极度的敏感性、以及致使的变化性。

2、贯耳之下、腹部各有一处分别偶有一道无色冰裂细纹。

3、表面:

A、散布大小不等的下凹缩釉气孔、甚者为爆破后月球坑状的气孔,气泡大小悬殊、大者明显稀疏小者清晰细密、犹如星罗棋布。

B、显现所谓的「橘皮纹」、缩釉致使的两处「扁心形」和「蝌蚪形」露胎斑块,反映出施釉较厚、并且有失均匀。

C、腹下突出部位一处显现轻重不同的窑粘、较大者表面尤显灰黄瓷质表面油润光泽,口沿一角表面有薄薄一层灰色细灰质窑粘、细腻亚光。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光线不同色调会有深浅变化特写照

五、稀世奇珍

元代红釉器物很少,而其早期不成熟者更少、以至贯耳瓶者尚属仅见,故而稀世奇珍。

重温 【中国陶瓷】: 「从遗址确认的明初洪武红釉的纯正程度看,这种烧制工艺,在元代肯定已经十分成熟, 但问题是迄今为止很少发现完全可以确认的景德镇元代的红釉瓷标本。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光线下的观感特写照一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光线下的观感特写照二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藏元代红釉贯耳瓶在不同光线下的观感特写照三

此物,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民间。其,应该是元代红釉器物之早期的遗物,可为研究此领域文化发展史-特别是 「特殊」 「红釉」 「贯耳瓶」 等等 的特殊意义-提供一个尚属仅见、稀世奇珍的资料。

至此,谢过有可能引用了前辈的著作知识而又无法知其姓名的人们!

同时,谢谢大家给予的各种支持、帮助和鼓励!

乾坤文物网络博物馆 创始人 张涛

2023年12月28日完稿

2024年01月10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