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回顾父母去世独生女回老家跪拜老屋,愧对先祖族谱到这一代断了

2024-03-25文化

引子

走进贵州这片曾经堪称"世外桃源"的旖旎山水之中,一股悲怆的余韵正像地道里娉婷飘荡的薄薄白雾,在每个农家的祖居中缓缓弥漫。

远古时代,炎黄子孙便在这里扎根生生不息——父生子,祖祖相传,香火延绵永续,家族香火成为延续的命脉。而如今,一种悲凉的感叹正愈演愈烈地在几代人的心里回荡:家族香火,或许要熄灭了。

从一阵阵悲凉感传来的老宅里,年过半百的陈家独生女刚刚回到自己的祖居进香。她环视着破败的老宅,仰望着墙上那幅发黄的三代先祖像,泪水不禁悄然滑落。内心的自责与痛苦,瞬间被激荡得汹涌滚滚:我对不起祖宗啊,我让家族的香火断绝了……

天地之间,那宛如男尊女卑的冷落一线梗在她心坎里梗得生疼。隔这重重梗阻,使她再也无法找到虔诚延续香火的法门和出口。这个叫做"陈大红"的女人,就这样在父母先后离世后又折返老家,她的满腹酸楚只留在这破旧的祖居中,无处可说。

事实上,在中国乡村,像陈大红这样的"香火断绝者"还有很多。今天,让我们去真正解开中国乡村传统香火观念的迷障,一探这其中犹存的冷暖腥血和人性光明。

三代香火断绝者的自痛

我亲自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了陈大红居住的国家级贫困县。只见此地山连绵而来,犹如披上一件苍翠外衣。

村落坐落在缓缓起伏的丘陵之间,村民们舍弃闯荡他乡,大多留在家园枕水栖居。我一眼便在村中发现了这座三四十年前便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四合院的樟木大门斜斜地撑在那里。失修的老居,每一道裂痕,似都在哀诉着一段沉重和凄凉的往事。

"这老房子是我的祖居,我已是陈家香火的最后一代了。"站在门口的陈大红见我而来,略有些扭捏地说道。

她赤着脚,身穿破旧夹袍,又瘦又小,但一双眼睛炯炯可亲。透过这双眼睛的注视,我从中看到了这个人过往生活的沧桑。

"我父母并没有其他子嗣,八十多岁离世前,也一直安慰我'只要你在,祖宗的香火就不会断送'。前段时间,他们刚去世。按照本地习俗,我也只能归来老家进香祭祖。"陈大红轻声呢喃。

陈大红说着,不知何故突然哽咽起来,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在祖上面前,我真是万分惶恐……作为家族唯一后人,我却连传承香火的责任都无法尽到,对得起先人吗?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是个女儿啊……"

四周一时,只听见陈大红的哭声在老院落中响起,粗重的呼吸声夹杂在里面。此时此刻,不只是陈大红一个人在自责,数代祖先似乎也透过她的哭泣在哀悼着,一种无法驱散的寂寞与惶恐袭击着我的内心。

作为女儿,无法传承香火这显然是延续千百年的封建陈规所致。然而陈大红言辞中并无怨恨,却有一种对古老传统的虔诚。大部分农村地区至今仍视"一女不继"为理所当然。对于独生女儿,许多家族并不会传授祭祀等仪式,导致她们无法取得"接班人"资格。于是女儿们只能承继封建思想,在被剥夺了权利的同时,还要自我谩骂。

香火在民族心理中的分量不言而喻。我听说,在这片贵州山区,曾多有一些父母为传承香火而痛绝人伦:一旦独生女儿长大嫁人,他们便自刃寻死,以免香火无人传递……天理何在,让如此多人陷入痛苦的无奈困局?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女性无法传承的问题,还在于这一陈规老矣的观念从未摆脱"家族生生不息,才是人生最大圆满"的执著追求。

当我第一次见到陈大红,她还勉力挤出欢颜,并谦恭退到一旁,竟然也由衷期盼我理解她的"罪愆"。我也终于明白了:这不仅是面临香火问题的女性的无奈,更令人痛心的其实是传统观念长久禁锢了被"践踏"的农村女性自身的内心。

一个父亲的涕泣——女儿也重要

现代中国农村,这样的女性当然已不在少数。我所到之处,不少寻根的"香火独女"正在奋力打破禁锢——谁说女儿就不能香火传承?

在一个田园风光宜人的村庄,我恰巧遇到一户农家。这已是第五年,定期到这里探亲的女儿尚未见其父亲王天成一面了。富有智慧的女儿在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束缚后,祭拜伊始便设身处地了,"你要相信我,我将传承我们的香火!"

进入窗明几净的旧居,迎面便望见熟悉的陈设布局:佛龛正前方,一家老小照片就悬挂在上方,大红灯笼高高地垂下。父亲正蹲在这座祭祀的香案旁,一脸阴郁。

"爸,我回来了!今年我们依旧如此祭祀,我把您教给我的祭文和仪式全都记住了。"黑发及肩的女儿欢快地进屋,捧着香炉向父亲问好,"我也跟村里人买了很多鞭炮纸钱,照例该焚烧了。"她见父亲默不作声,抬手替他擦拭了额角的细汗,轻声问道:"您老人家还不放心我吗?"她很理解,因为对世代农人来说,祭祀延续香火都是神圣的传统......

见到女儿这般恪守本份,老人才微微点头片刻。

"爸,虽然我是个女儿,可我也是您血脉唯一的延续啊。"女儿开始缓缓劝慰,"您不是总说,香火是延绵一脉的传承吗?观念都是智者的创造,风俗习惯会随时代更新的。如今大家视野宽广了,知识广博了,就该谅解女儿承传家族命脉的意愿了。香火不也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体现吗?您且看看我们祭祖的次序……"

父亲静静聆听着女儿的一席话,沉默良久,终于抬起头来,万分真挚地说:"还是我的错,你这孩子说得太有道理了。这么多年来,你们女儿没被父辈传统文化重视,我真是愧对你们了……"说着,他双肩竟开始耸动,两行热泪滚落下来。这是一颗饱经世事的男儿泪水,颇具重量与意味所在。

他深深酝酿过后,接着吐露:"你们女儿们确实也应得尽传宗接代的权力。重男轻女的思想从你们祖上一代延续而来,由我辈这一代,终将铲除干净了。你们不光承继了自己家族的血脉,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过去的习俗,自当让位给新鲜的东西……"

女儿听毕此言,忍不住泪落满面。一同参与祭祀的其他亲友也全都落泪了。我望着这一幕,内心掀起震撼的巨浪。每一个女儿,都怀着对香火的尊重和虔诚;每一个父亲的改观,才是推动传统的关键。

慢慢地,村庄里几乎每一户人家在祭祀时,都会有女儿主持了。虽然习俗仍将男嗣视为香火延续的首选,但大家都明白现实:自从执行计生政策,独生子女成为必然,女儿们的历史地位正在水涨船高。

一个独生女儿必须承担的责任——让香火持续

从宗族观念走向大同理念,大家都从痛苦挣扎和逆袭中成长了,香火传承也终将迎来新转机。

令我感到曙光的,还有当地正在推广的"女儿香"的做法。贵州遵义市的丹顶鹤村便一马当先,致力于让传统祭祀活动、香火传承成为世俗化常态。村中女孩年满十八岁后,一定要进行庄严的"开香"仪式,成为"香火自传"的主体,成为村里独当一面的"女丁"角色。

这既是乡里乡亲中人性的升华,也让女性责任和地位得到一视同仁。一些女儿们欣然接受了这一传统,并为之自豪。其中便有陈大红的后辈婷婷。她已经在祖祠中成功开香,被村人视为"未来香火"了。

"我们祖上确是只把男丁视为传承主体,对女儿却百般冷落。但香火不就是一脉相传的精神吗?就算我们是女儿,却也理应延绵香火精髓。"婷婷如是说,"我们的渴望,和传统祭祀有什么不同呢?只要真心诚意,无分男女,都能传家宝。"

依我看来,这突破素的确应当被大范围吸纳进来。一是跟上时代发展,能助推社会前进;二是照顾了现代独生户的现实情况;三是解决了女性解除身份桎梏的迫切期盼。但同时,更关键之处在于为独生女儿家属重新赋予了一种可以完整承传的理念,摆脱了前人的禁锢,终于让无数像陈大红这样的人从无可奈何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也唤醒了那些宁死也不肯传承香火的古老父母该如何积极面对这个时代了。

也正因如此,我真诚希望,香火延续于世的活着文化至少能有所新意:独生女儿们,不再自我感到如此不堪了,而是以一种平常心完成必须的使命。不再封建等级森严,不再口诛笔伐妇女是非,只让文明和包容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

每一代人完成香火传承,就像每一代人参与大自然运行一样。如今,这份榫卯相承的宇宙进程理应让每个独立个体得到平等对待和尊严。以独生女儿的姿态延续香火,让家族的兴旺蓬勃得以发扬光大,也正是"儿孙自有孙儿"、"脉脉相承千秋业"的最好思维方式。

我从独生女儿的自责、父亲的改观、仍矗立于村落的习俗中,真切看到了更多人正在重新定义与亲和着封建旧习。传统必将被唤醒,但不会被曲解,人性自由至关重要。我深以为然,只要以乐观面对,用理解的眼光放眼未来,香火定不会真的中断,传承旧日的从容智慧只会愈加浓郁芳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