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整理了【三国志】40条封神名句(下)

2024-06-14文化

写着发现,全部写完快一万字了,索性分成两篇发吧。但愿这些句子,对大家有小小的帮助。阅读上一篇可以点击【<三国志>40条封神名句,关于修身、成事、哲理字字珠玑,收藏下来肯定有用】进行阅读。

04 成事篇

6.巧诈不如拙诚。

【出处】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注引【傅子】: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谚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与世士相经纬,内不推心事上,外困於俗,卒不能自安於天下,岂不惜哉!
【释意】善于巧诈,还不如拙笨诚实。
【扩展】这是傅玄对刘晔的评价。是说以刘晔的明智和头脑,假如用德义、忠信约束自己,就会成为真正的贤士。而他却依仗自己的能力,当两面人,人前人后对魏明帝各说一套,致使自己失宠难以善终,实在是太可惜了!同传中,董昭对曹操说过这样的话:"盖闻孝者不背亲以要利,仁者不忘君以徇私,志士不探乱以徼幸,智者不诡道以自危。"意思是志士不应该在乱世中投机,然后用欺诈手段肯定会使自己陷身危险。同班为臣的刘晔应该听过董昭的这段话,可见他是没有听进去,这才是最大的可惜呀。几千年后的曾国藩听进去了一部分(以拙诚示人),他就成功了。

7.士之出处,宜度德投趾,可不之节,必审于所蹈。

  • 【出处】 【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孙盛曰:然士之出处,宜度德投趾;可不之节,必审於所蹈。故高尚之徒,抗心於青云之表,岂王侯之所能臣,名器之所羁绁哉!自非此族,委身世涂,否泰荣辱,制之由时,故箕子安於孥戮,柳下夷於三黜,萧何、周勃亦在縲绁,夫岂不辱,君命故也。夔知时制,而甘其宠,挟药要君,以避微耻。诗云"唯此褊心",何夔其有焉。放之,可也;宥之,非也。
  • 【释意】士人出仕,应该先用德来衡量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当遇到可与不可之间的事情,一定要审慎地做出选择。
  • 【扩展】德是尺子,慎是态度。
  • 8.事留变生,后机祸至。

    【出处】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九州春秋】: 初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今将军以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其部曲将吏,皆英雄名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其时也。今为天下诛除贪秽,功勋显著,垂名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以诏书领兵卫守,可勿入宫。"进纳其言,后更狐疑。绍惧进之改变,胁进曰:"今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何为不早决之?事留变生,后机祸至。"进不从,遂败。
    【释意】事情滞留不办就会发生变化,贻误时机就会招来灾祸。
    【扩展】同传还有一句话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和这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再结合上一条「可不之节,必审于所蹈」,行成了一个完整的处事原则:行动之前甚至对待,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方能成事。

    9.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 【出处】 【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注引【益部耆旧传】: 后丞相亮问秦宓以安所长,宓曰:"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 【释意】要记住人家的好处,而忘掉别人的过失。
  • 【扩展】这是秦宓称赞当时的学者任安(不是太史公【报任安书】的哪个任安)的话,多年后北周文帝对一位叫苏亮的官员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周文帝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荐达后进,常如弗及,故当世敬慕。」
  • 10.开诚心,布公道。

  •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 【释意】对人以诚心相待,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 【扩展】这段话是陈寿对诸葛亮的总体评价,除了那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外,其他的都没有什么争议。这足以说明诸葛亮在政治和人格方面的魅力: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 11.以善相待,无不致快也;以不善相待,无不致嫌隙也。

  • 【出处】 【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注引【杜氏新书】: 喜欲恕折节谢己,讽司马宋权示之以微意。恕答权书曰:"况示委曲。夫法天下事,以善意相待,无不致快也;以不善意相待,无不致嫌隙也。而议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当待以善意,更堕其调中。仆得此辈,便欲归蹈沧海乘桴耳,不能自谐在其间也。"
  • 【释意】对人以善意相待,没有不愉快的;如果以不友善地相待,没有不造成矛盾的。
  • 【扩展】魏明帝时期的征北将军程喜本想让杜畿之子幽州刺史杜恕向自己屈服,所以指使司马宋权示意,而杜恕不从。杜恕说出了上面的话。程喜于是借处斩鲜卑之事弹劾杜恕。杜恕本当被处死,最终因父亲为国事死而被免为庶人。
  • 12.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

    【出处】 【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太祖乃止。
    【释意】用大事取代小事也好,以安全取代危险也好,都是权衡当时的形势决定的,这样不用担心根基的不牢固了!
    【扩展】这是荀彧在曹操攻徐州不得而兖州又被吕布、陈宫夺取后说的话。这话一针见血,要曹操认清根本,放弃一些安危,抓住主要矛盾,先平定兖州,再找机会去攻徐州。事情发展,果然如荀彧的预料。所以,曹操才说荀彧「吾之子房也」。

    13.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 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释意】时间在不断流逝,人很快就老去,这个时候没有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是多么悲伤的事情呀!
  • 【扩展】这是个人感慨最深的一句话。由这段话专门浓缩成了一个成语叫「髀里肉生」。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是一员亲自带兵的老将,寻常的士人,谁会在乎大腿多生了一些赘肉呢?
  • 14.要言不烦也。

  • 【出处】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注引【管辂别传】: 辂为何晏所请,果共论易九事,九事皆明。晏曰:"君论阴阳,此世无双。"时邓飏与晏共坐,飏言:"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故也?"辂寻声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因请辂为卦。
  • 【释意】重要的事情不用啰啰嗦嗦地说。
  • 【扩展】关于管辂lù,我刚好不久前在【小话三国 | 三国第一预言家 能测祸福还能预知生死……】中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去了解。
  • 15.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

  • 【出处】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注引【典略】: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於制春秋,游、夏之徒不能错一字。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於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於割断。刘季绪才不逮於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 【释意】有南威那样的容貌,才有资格品评美女;有龙渊剑那样的锋利,才可以议论宝剑。
  • 【扩展】不要好为人师!不要好为人师!不要好为人师!
  • 05 哲理篇

    1.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将不可悔。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怀惊惧之虑,享祚无穷,岂有灭亡之祸哉?
  • 【释意】福气降临是有原由的。灾祸的降临,是逐渐累积起来的。
  • 【扩展】所以很多灾祸是可以预见的,而很多好事情是自然来的。这就号召人们,多行好事,莫问祸福。
  • 2.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释意】尚未染色的绢没有颜色,给它染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
    【扩展】这是陈寿给后主刘禅的盖棺定论。就是说刘禅就像一个白纸一样,遇到诸葛亮这样的贤臣,就是个明君;遇到黄皓那样的奸臣,他就是个昏君。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那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还让我想起一句更经典的话,那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一句台词。嘉靖说:「 没有所谓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哎,政治动物,哪有什么贤臣与奸臣,君子和小人?

    3.矫枉过正,则巧伪滋生。

  • 【出处】 【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 夫矫枉过正则巧伪滋生,以克训下则民志险隘,非圣王所以陶化民物,闲邪存诚之道。和洽之言,於是允矣。
  • 【释意】如果过度纠正错误,就会滋生虚伪和狡诈。
  • 【扩展】如何掌握尺度,一直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 4.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

  •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
  • 【释意】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有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 【扩展】防患于未然。
  •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释意】蛟龙得到云和雨,就不会被束缚在池塘中。
  • 【扩展】有远大志向,高超本领的人,终究会挣脱束缚脱颖而出。2024年的朋友们,现在还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