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征文)修文小学金枚怡:榆次「年」文化

2024-03-27文化

「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每到岁末年初,人们对「年」的向往,都会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在榆次,年的味道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在榆次人看来,过年不仅是为了吃好、穿好、玩好,更是为了讨个吉利、图个喜庆、拜个年。因此,榆次人无论贫穷富贵,从腊月开始就着手准备过年的各项事宜,到除夕这天方才大功告成。所以,春节也被称为「过大年」。

「过大年」对榆次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榆次人看来,过年的氛围是从腊月开始的,是从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开始的。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一、节日由来

「年」的来历,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上古时代,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每年都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跑到村子里来伤害村民。后来,有一位名叫「年」的神,得知此事后,他决定将「年」赶出村子,以求人们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于是,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年腊月二十三那天晚上,村民们把一盘炒熟的豆子放在灶台上,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看有没有烧糊了。如果发现有烧糊了的豆子,说明是「年」来了;如果没有烧糊的豆子,说明「年」走了。所以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都是村里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演化成了现在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等习俗。另一种说法是:「年」的原型是一只叫「夕」的怪兽。「夕」在很久以前就生活在深山之中。后来因为年兽犯了天条,被玉帝罚到人间当妖怪。「夕」在人间无恶不作,害死了很多人。

二、民俗活动

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也是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祝福。在榆次,每年春节都有很多民俗活动,比如:祭财神、贴窗花、祭灶神、点灯笼、写春联、放鞭炮、迎财神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榆次人对「过年」也有了新的认识。榆次人认为,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春节不仅要吃好、穿好,更要玩好;不仅要有仪式感,更要有参与感。「年味」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是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家人和谐相处形成的。「年味」更是一种氛围,里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在榆次过年,我们可以在浓浓的年味中寻找到「年味」的影子。

三、文化特征

榆次的「过大年」,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各种年货,尤其是以食品为主。到了除夕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家人围在一起,做着各种各样的美食:蒸包子、炸丸子、炸麻花、蒸枣花……

正月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春节前,要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擦拭得亮亮堂堂。除夕夜前,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碗筷洗好、擦干。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开始做饭,包饺子,蒸包子、炸丸子……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

在榆次过年时的饮食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讲究「五味调和」。榆次人吃得最多的是面食:白面、粗粮、细粮都有,在过年时用白面做的馒头最受欢迎。榆次人吃得最多的蔬菜是萝卜和白菜。榆次人的主食是面食,如馒头、花卷、面条等。而过年时吃得最多的菜是荤菜:猪肉、羊肉、鱼肉和鸡肉等。
总的来说,榆次的年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传统魅力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和庆典,更是榆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体现。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感受榆次年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生活注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