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为何国学热始终不减?

2024-06-11文化

国学热兴起之后,热度始终不减,很多大人都送孩子到所谓的国学班,研修国学。掏了学费之后,孩子就可以跟着老师来学习国学了。看似对国学进行了资本化运作,但其实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也就给国学热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下海朝兴起之后,很多人都想下海捞金,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东西都可以当成商品来出售,学术文化场景冷落萧条。在这个时候,国学研究有了几分底气。一方面因为与海外交流的渠道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是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些空白,需要它填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只在学院与专业刊物上有一席之地,却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国文化品味追求善和美远胜于求真,而国学正好适应了人们这种追求,带有真和善、美的品性,却不一定具备求真的性质。毕竟,在古代,很多学说的提出都是为了皇权统治服务的,也都是为了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却不会真正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即便有了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也在发展过程中被统治阶级改编,被剔除了这样的思想,以至于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被改编之后的儒家思想,要求人们做顺民,老老实实耕田种地,即便是书生也要老老实实读书,而不要看到阶级差距,不要看到贫富差距,更不要替人们代言。农民的本分就是种地,即便被剥削被压迫,也要老老实实种地而不能反抗。书生的本分就是老老实实读书以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之后可以获得功名,至于农民种地吃不上饭,最终要成为流民,至于书生,勤勤恳恳读书,多少年都考不中,以至于一事无成,就不是统治阶级考虑的事情了。书生们读的「四书五经」就可以算作国学经典了,当然国学里面还有老子、庄子的书,有韩非子的书,有墨子的书等等,只要适合于教人求真的,向善的,审美的就可以了,没必要教人们寻找事情的真相。当资本进入社会每一个角落之后,国学也成了被资本运作的项目,要用来赚钱。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在权力的默许之下,国学热兴起了。本来国学就是权力系统主推的学问,起码有利于端正事态人心,让人们老老实实安分守己,而不要整天想着不劳而获,而统治阶级的成员大多都会不劳而获,却不会认真种地。国学宣扬的思想就是要人安分守己,让人学到一些道德礼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逃避社会现实,看不到社会问题的真相,而只是沉浸在温文尔雅的所谓儒家道德之中,本身就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观念体现,于事无补。可是权力系统主推国学,甚至要把国学传播到国外,而资本趁势而入,开始运作国学。不但有了各种各样的国学班,而且卖汉服,卖仿照的古代线装书,卖折扇,卖茶具等等,诱导人们购买。甚至一些女学班也兴起了,却只会教一些女孩子「三从四德」之类的玩意儿,把封建糟粕当成了精华来教学,也就出现了愚民的意思。在资本运作之下,各种各样的国学热兴起了,以至于出现了女学班之类的可笑项目。

从权力系统的角度来看,国学的推广似乎可以消除社会的戾气,可以让人们变得温文尔雅起来,变得知书达理,不会为了某些事情愤愤不平,也不会始终监督权力系统以及资本的运作。毕竟,教育普及了,人们都有些知识文化了,可以接收很多互联网信息,知道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了,而且民主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互联网文化推广的民主让人们大多有一些感触,在这种背景下推广国学,无疑具备一种普遍的意义。孩子们从小学国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远离手机的干扰,远离互联网文化的干扰,专注于读国学经典,懂得一些传统的礼仪文化,也就可以限制自己的行为,专注于读书了。可是在互联网文化普及的今天,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主动远离互联网文化,主动远离信息,本身就是封闭保守的行为,和传统的闭关锁国有什么区别?

但是国学热悄然兴起了,资本在推波助澜,权力系统也在怂恿。如此一来,市场化的国学就会被很多人看到并接受,而他们接受的所谓国学都是被改编过的国学,而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当一些大学教授开始研究国学并到各个大学去演讲赚钱的时候,国学事实上已经衰落了,而作为市场化的国学却兴起了,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