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书讯丨【庄子集成】第一辑出版

2024-04-29文化

【庄子集成】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合作编纂,精选魏晋至民国间【庄子】注疏文献一百余种,予以点校出版。兹将第一辑十种分别介绍,以便读者了解、购藏。

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庄子】是先秦道家重要经典,战国中期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庄子】原为五十二篇,经西晋郭象删削编定,尚存三十三篇流传至今。【庄子】在两汉未受特别重视,至魏晋之际,因与玄学思潮投合,注释渐多,影响较广的有崔譔、向秀、司马彪诸家,但多已亡佚。惟郭象参考诸家之注,加以发挥,形成后世通行的注本。唐代成玄英又依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补释郭注未及的字义名物,在思想上也有独到阐发。陆德明【经典释文】中有【庄子音义】三卷,因保存较多唐以前异文旧注,为治【庄】必备之书。

目前流传下来的【庄子】注本,多成书于宋以后。宋学长于义理思辨,以儒、释、道解【庄】的倾向较为明显,到明代更形成了会通三教的风气。宋代兴起文章评点之风,林希逸、刘辰翁评析【庄子】,引发对【庄子】语言及行文的探索。明代又出现方式更多样、结构更严密的【庄子】评点类著作,【庄子】文章批评成为专门领域。

清乾嘉以来,考据辑佚之学盛行,注【庄】者更重视校释文义、考正韵读、辑补佚文,如卢文弨、王念孙、茆泮林、俞樾、孙诒让诸家,均取得较高成就。清末郭庆藩、王先谦先后撰【庄子集释】【庄子集解】,虽繁简各殊,而均以集纳众长、具总结性质,成为百年来最通行的【庄子】注本。近代以降,随着新旧学术转型,【庄子】研究多从哲学史、文化史角度展开,或进行学术史的总结,已突破传统格局。

历代庄学著述今存三百余种,近人严灵峰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续编】及【老列庄三子集成补编】,始予系统影印;方勇主编【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又续有增益。然均未经点校,不便阅读。为总结历代庄学成就,推动庄学研究进程,福建人民出版社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合作编纂【庄子集成】,系统整理魏晋至民国间中国学者有关【庄子】的注疏文献,分辑出版,以备广大读者、研究者使用。

【南华真经新传】

[宋]王雱 撰

韩星 点校

【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宋王雱撰。王雱(1044—1076),字元泽,临川人,王安石之子。此书为宋人注解【庄子】代表性著述之一,体例略仿西晋郭象【庄子注】,而更简约其辞,不琐碎于诠释文句。书中以庄解庄,以内圣外王之道为宗旨,注重义理阐发,时有新意,间有会通儒佛之言。此次整理,以明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光绪间浙江书局刻【庄子】为校本,并参考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抄校本【新传】等。

【庄子鬳斋口义校注】(上下册)

[宋]林希逸 撰

周启成 校注

【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十卷,宋林希逸撰。林希逸(1193—1271),字肃翁,号竹溪、鬳斋,福建福清人,撰有老、庄、列三子口义。此书采用通俗易懂之口义形式,解说【庄子】文意,评析文章技法,阐释义理要旨,注重以儒解庄、兼纳释道,引用大量儒家经典以及释家灯录、语录注解【庄子】,别开生面。此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年施观民刻本为底本,以宋咸淳五年延平刊本、明正统【道藏】本为校本,并注释口义部分字词及用典。末附林希逸碑志、序跋及研究论文等,用为参考。

【纂图互注南华真经】

[宋]龚士卨 编

苏小露 点校

【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十卷,宋龚士卨编。龚士卨,字子质,号石庐子,爵里无考。其书首列郭象【南华真经序】,次列录自【庄子·大宗师】之【庄子太极说】,后附【庄子太极图】。正文部分除全录【庄子】原文及郭象注、陆德明音义外,更以「纂图」形式录【周子太极图】,以「重意」「互注」形式广引先秦典籍如【老子】【周易】【尚书】【礼记】【论语】【孟子】【荀子】等,以注【庄子】。据元刊本整理。

【南华真经本义】

[明]陈治安 撰

伍成泉 点校

【南华真经本义】十六卷【附录】八卷,明陈治安撰。陈治安,字尔道,浙江会稽人。该书在明代解【庄】诸书中特点较为鲜明,前十六卷依次注解【庄子】三十三篇,多据原书本旨解经,常以外篇、杂篇诠释内篇,且多援引道家摄生之说为解;【附录】八卷则历叙道家传承谱系并辑录【庄子】佚文及历代品评,颇类简明详切之庄学史。此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玄晏斋刊本为底本,参校明世德堂【六子全书】本【南华真经】、清道光十五年红兰山房重刊本等。

【南华经句解】

[明]陈荣选 撰

刘韶军 点校

【南华经句解】四卷,明陈荣选撰。陈荣选,字克举,号鳌海,福建同安人。原书分上下两栏,下栏录【庄子】全文,据己意分章,正文中夹以小字注,各篇题下另有解题;上栏附评语,评点行文及句意。据乾隆三年饶青轩重刊本整理,排印版式亦遵该本。

【南华真经题评】

[明]张位 撰

刘莉莎 点校

【南华真经题评】十卷,明张位撰。张位(1534—1612),字明成,号洪阳,江西新建人。是书正文前先列篇目,作简要评语,阐明该篇大旨。正文分上下两栏,下栏为【庄子】全文,以小字夹注注明难字、破音字;上栏为评语,解释关键字句,评述思想要旨,大抵以修身养性为要,并主庄禅相通,时有新见。据明万历间刊本整理,【庄子】原文则校以明正统【道藏】成玄英疏本等。

【南华经别编 庄子章义】

[明]王宗沐 撰

刘莉莎 点校

[清]姚鼐 撰

刘韶军 点校

【南华经别编】二卷,明王宗沐撰。王宗沐(1523—1592),字新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是书截取【庄子】若干章节,独立成篇命名,篇次亦较原书有所调整。篇题下多王氏批语,揭示章法脉络。正文有小字旁注及夹注,旨在评点文法,说明文章结构。据明万历间施观民刻本整理。

【庄子章义】五卷,清姚鼐撰。姚鼐(1732—1815),字姬传,安徽桐城人。该书将【庄子】原文各篇分为若干章,正文间夹以小字注,着意于校勘文字、训释文义及评点文句。据光绪五年【惜抱轩丛书三种】本整理。

【南华通 庄子未定稿】

[清]孙嘉淦 撰

伍成泉 点校

[清]何如漋 撰

伍成泉 点校

【南华通】七卷,清孙嘉淦撰。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静轩,山西兴县人。是书注解【庄子】内七篇,重在梳理文章义法,揭示行文起承转合之迹,并多用性理学说阐述庄文奥义,将【庄子】引入理学范畴。此次整理以清乾隆间刻本为底本,校以道光间刻【青照堂丛书】本。

【庄子未定稿】四卷,清何如漋撰。何如漋,字建则,号澹泉,广东南海人。是书分【庄子】内篇、杂篇各一卷,外篇上下两卷,重在文词训释、文法解析,篇末多有总评、串讲。此次整理以清道光间刻本为底本,校以明世德堂【六子全书】本【南华真经】等。

【南华经参注】

[清]郎懋学 撰

伍成泉 点校

【南华经参注】三卷,清郎懋学撰。郎懋学,广西鹿寨人。撰述仅见此种,以稿本传世。其书以【庄子】内、外、杂篇各为一卷,【庄子】正文夹以小字注释,以诠解字词为多;天头有评语,以评述文意为主。卷一于各篇篇题之后,总括简明意旨;每篇之末,复有数十字总评;卷二之后则稍趋简略。全书注解,多郎氏心得,较少征引他说。评注之外,兼有考证辨伪。据稿本整理。

【庄子解故 齐物论释】

章太炎 撰

孟琢 点校

【庄子解故 齐物论释】,近人章太炎撰。【庄子解故】以传统小学考据方法训释【庄子】,摘录【庄子】字句百余条,补正前人之说,多所创获。【齐物论释】据【齐物论】章句次第,分为七章,予以疏证。全文旨在融会庄子哲学与唯识学、华严学等,形成独具特色之齐物哲学,否定外在名相,倡导平等思想。【齐物论释定本】在【齐物论释】初本基础上增损而成,体现章氏思想之转益。此次整理,均以浙江图书馆刊【章氏丛书】本为底本,并分别搜集其他版本参校。

敦和基金会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