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母亲80岁生日,大哥大嫂都不来,父亲:儿子成家了,就多了俩仇人

2024-06-15文化

全网首发,原创文章,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一个位于北京城郊传统四合院里的家,此刻正沐浴在即将来临八十大寿的喜庆与繁忙中。李桂芳在家中的花园里,精心修剪着她钟爱的牡丹,她每一次弯腰剪切都洋溢着母性的温柔与细腻。而王建国则忙着准备庆祝会,无论是挑选红枣还是择菜洗果,他那粗糙的双手都透露着对这个家的责任与守护。

李桂芳望着满园的绿意,不禁心生几分感慨,她轻声呼唤:「老伴,你看这花儿开得正好,只怕咱们家伟儿他们....」她话未说完,就被王建国的坚定打断:「老伴,咱儿子他懂事儿,一定会回来的。」尽管这么说,王建国的心里也同样泛起了不确定的涟漪。

家中的电话铃声常常打破了这份温婉的平和,却往往不是他们期待的儿子王伟的声音,更多的时候是朋友们的问候与焦急的等待。王建国每次挂电话后,就会看着老伴的眼睛,轻声安慰:「老伴,儿子他大概是临时有事,咱理解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伟与刘晓丽那隐晦的暗示与失联,让这份期盼逐渐堆积成了迷茫与忧虑。王建国试图用电话这一失温的纽带,去触及儿子的心:「儿子,你妈妈的心思你是知道的,她总提起你,你就回来看看吧。」而电话那端总是躲闪和推诿的回应。

李桂芳在花园中又埋下了一株牡丹,然后坐在长椅上,轻抚着膝上的旧照片。她对着照片中笑颜如花的王伟,脸上却挂着浅浅的忧愁,低声细语:「儿子,妈妈不怪你,只是希望你记得这个家总有一个等你的位置。」

王建国也不禁被深深的牵挂所困扰,傍晚时分,他常常独自走到院子那个最能接收到电话信号的角落,企盼着那个已经模糊的阿黄的吠声能够变成王伟的脚步声。即使面对村里邻居们的问询,王建国始终保持着坚强的微笑:「儿子他忙,他一定会抽空回来的,我们得理解年轻人。」

夜幕降临,四合院内灯火阑珊,李桂芳与王建国在屋檐下的摇椅上来回晃动。李桂芳轻声唠叨着家常,王建国虽一一附和,心里却象牙塔般积攒着对儿子的牵挂与不满。他们二人的身影在夜色中缠绵拉长,如同这段未了的情感旅途,在等待与希望中延续着它坚韧的生命力。

直到生日的前一周,王建国再次拨通了王伟的电话,话语中带着坚持:「儿子,你母亲的八十大寿,你就算再忙,也得回来参与一下。」电话那头的王伟终于吐露一些真实的情绪:「爸,我知道,我会尽力回来的。」挂电话后的王建国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走回家中,向正在布置客厅的李桂芳报以一个坚定的眼神和鼓励的点头。

随着母亲李桂芳八十大寿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父亲王建国的眉头也渐渐紧锣。王建国和老伴已经忙碌了许多日,四合院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李桂芳走在屋子里,轻轻地摆弄着获赠的寿桃和寿字挂饰,一边小声嘟囔着:「老伴,你看这些挂饰摆这里好看吗?」王建国忙里偷闲地回答说:「老伴,你的眼光向来不差,家里有你打理,我放心。」

然而心里的担忧如影随形,因为王伟和儿媳刘晓丽却始终没有回应邀请。电话的铃声变得越来越稀少,每一次响起都如针般扎在父母心上。亲朋好友们的祝福渐渐汇成了一汪深水,震得四合院里的空气也微微颤动。李桂芳的目光里夹杂着满满的期盼,但每一次提起王伟都掩饰不住声音里的颤抖:「我儿子,他这么孝顺,这次也一定会回来的。」

这时,一群少见的远房亲戚突然造访,给已经忙乱的计划带来了新的波折。面对问候和好奇,王建国还要强装笑脸,心里却更加焦灼。远房亲戚关切地询问王伟和刘晓丽,但王建国总以「儿子他们或许要晚一些,这几天特别忙」来敷衍。

他尝试再次联系儿子,却总是得不到肯定的答复。家中渐渐弥漫着不安的氛围,每一次电话的冰冷回应都像是霜打的茄子,让李桂芳和王建国的心也跟着一沉。一次次的失望在权衡之后,王建国对李桂芳说:「老伴,咱们还是先处理眼前的事吧,儿子的事咱再想办法。」

以后的日子很快被迎来迎往的宾客打发过去,李桂芳和王建国必须临时处理各种小麻烦,从菜肴的准备到喜庆布置。夫妻二人就像快要完成拼图的老手,尽可能地让一切看起来完美,但这张拼图的最后一块--王伟夫妇的位置,始终是空白。

在筹备工作间隙,王建国坐在院子里歇息,望着天空让思绪飞扬。李桂芳拿出老式的电熨斗,缓缓熨平一件件细腻的寿衣,洋溢着母亲的期待与细心。晚酒瓶底的月色微醺,临风玉树的紫藤花阵阵香飘。夜深人静时,两个老人的屋檐下回荡着精心准备与温馨的对话声,但悬而未决的心事,仍像夜风一般,撩动着他们的心弦。

宴会厅内华灯璀璨,笑语盈盈。寿星李桂芳身穿喜庆的寿衣,俨然是一场寿宴中的明星。王建国忙碌于迎来送往,嘴角挂着欣慰的微笑,心里却如悬着一块石头般沉重。桌子上美味佳肴一道接一道地上,但空出的两个座位依然无人问津,宾客们也不时投去疑惑的眼神。

李桂芳的目光穿梭在宾客间,像是随时会迎来久别重逢的惊喜,但这等待却如同长夜的黑暗,无尽无边。在一次次鼓励的祝福中,她的笑容渐显勉强。在一侧端酒的王建国呢喃道:「老伴,信儿子,他就要来了。」

忽然,锣鼓喧天音乐响起,众人纷纷起身欢唱祝寿歌,宴会到达了高潮。就在这喜庆的乐曲中,李桂芳的目光仍孜孜不倦地在门口徘徊。亲朋好友簇拥着王建国,举杯祝福。王建国接过话筒,深吸一口气,话筒前的他略显颤抖的声音透着坚定:「谢谢大家,今天能来分享我老伴的喜悦,我们特别感激。儿子他们今天因为特殊原因没能到场,但我知道他们的心和我们在一起。」

话虽这么说,但王建国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愤怒,声音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辛辛苦苦把儿子培养大,没想到,没想到...」身旁的李桂芳轻轻拉住他的衣袖,她眼眶微红,低声道:「老伴,别这样,伟儿他内心一定也不是这样想的。」

王建国的声音终于爆发出来:「自从儿子成家后,我们就像多了两个仇人一样!」言罢,全场静默,王建国愤然放下话筒,铁青的脸庞映在每位宾客的眼中。李桂芳赶紧接过话筒,尽力维稳局面:「谢谢大家,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我们还是欢喜吃饭吧。」

酒桌上,原先的热闹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低声的交谈和不时的安慰。每一次杯光斗影后的敬酒,王建国和李桂芳都以最真挚的微笑回应,尽管这笑背后是满满的无奈与心酸。

随着宾客逐渐散去,王建国和李桂芳并肩而坐于空荡荡的庭院中。王建国抚摸着老伴粗糙的手,「老伴,今天虽然有些不如意,但有你,我就心满意足了。」李桂芳点头微笑,眼中汹涌的泪水悄然滑落,夜色朦胧中融合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当下悲喜交织的真实情感。

当宴会的最后一个宾客告辞离开,四合院重归寂静,李桂芳和王建国依旧坐在那两个空缺的位子前,眼神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找寻着那份迟迟未到的温暖。清冷的月光洒在老伴李桂芳慈祥的脸上,她的眼里还残存着泪光,手中攥着那本愿意为王伟一家而精心准备的家谱。

王建国轻声安慰道:「老伴,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也得接受。」他的话语里藏着无尽的释怀与深沉的爱。李桂芳抬起头,目光柔和而坚定:「是啊,老伴,我们做得已经够了,剩下的就让时间来回答吧。」

他们彼此对望,共同体会着时间的沉淀与生活的苍桑。这一刻,宴会结束了,但生活还要继续,李桂芳和王建国相依为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彼此的感激和依赖。

清晨,李桂芳早早起来,细心地为院子里新种的梨花树浇水。王建国则拿出手风琴,轻轻吹响了他们年轻时的恋曲。音乐在静谧的院子里飘扬,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在静静聆听,沉浸在这份简单而纯净的幸福中。

时间缓缓流转,生活的韵律悄悄变化。一天午后,王伟和刘晓丽带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匆匆现身在四合院的门口。看着久违的儿子和欢蹦乱跳的孙辈,李桂芳和王建国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阳光般的笑容。「儿子,你们终于回来了。」李桂芳声音颤抖却充满温情。

王伟走上前,紧紧拥抱着母亲,「妈,对不起,我们回来晚了。」王建国也笑着拍拍孙子的头,烟火围绕的午后突然变得暖意融融。刘晓丽带着歉意与礼物,不停地致歉,并向老两口保证以后一家人会经常来看望。

这天,四合院里的晚饭特别热闹,李桂芳和王建国笑得像个孩子。全家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前,分享着美味佳肴和久违的家庭温暖。饭后,大家一起散步在院子里,王建国牵着老伴的手,低头对她说:「老伴,看,家終归還是會圓滿的。」

而王伟和刘晓丽,则在一旁望着这温馨的景象,王伟抚摸着妻子的手,轻声说:「晓丽,无论如何,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空荡的宴会厅,早已收拾干净,那两个空位,终于也有了他们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