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生活感悟—民间借钱那点事

2024-10-16情感

原创优秀旅行微刊 专注旅行读书故事分享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文涛武旅

前段时间,单位的一位年轻的后生跟我在一块讨论一个问题,说是想要征询一下我的观点。「华,最近我有一个大学校友说要跟我借二千元钱救急,我比较犯难,不知道我应该借还是不借。」我略顿并思索了一下,说道,「李,你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容我慢慢的捋一捋,然后慢慢的为你道来!」正是因为这次朋友的询问促使了我决定为此创作一篇文章,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极度敏感社会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诸君阅读者们能有一些益处。

其实当我们谈到这个问题,我相信只要是有一些社会经验的人士想必都会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观点,即不同的职业和收入层次,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受这些诸多不同因素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各类人士在此问题上得出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也可能是一毛不拔,极度吝啬的衰人;钱财收入微薄的农民,在友人有难时,也会大方的分出自己一半的财产进行救助。因此人们常说,被借财者借还是不借与你,不在于其身份的贵贱、财富的多寡,而在于其这个人的「钱财人格」是怎样的!如果他是豪爽大方,不求回报,愿意救人于危难之时的,那么这样的人为君子,向君子借财,成功的概率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如果他是小气扣扣搜搜,万事求回报,眼看友人陷入泥潭而不愿救助的,这样的人为普通社会人,跟这样的人士借财往往会失败!以上这些我是从被借财者的「钱财人格」方面来进行剖析的,那么下面再来剖析一下借财者本身。

很显然,借财者本身往往是由于某种急难来临,自己一时无法应付,才会不得已开口向身边的友人借财,我们暂且不讨论借财的理由是什么,那么问题来了,比如张三自认为跟李四的关系还不错,而这种认为往往带有极强的主观单向性。当李四接收到张三的借财请求时,李四必定会好好的衡量一番,张三的人品如何?张三以往有没有过借财未还的不良历史记录?我借出的钱财能否按照约定收回,能完全收回吗?是按照友人要求的数目照单借出呢,还是讨价还价能少借则少借呢?如果不借财会不会令双方比较尴尬,关系会不会搞僵?等等等一堆需要考虑的因素...李四在经过权衡判断之后如果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则借财,反之,则拒绝,拒绝借财的理由千千万,随便一编就有一箩筐。

世事艰难,人心是最不可把控和估量的。如果有借有还,有借必还,那人世间必定处处是一派祥和的和谐景象,人与之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必定是温馨和睦的。问题在于,或者说坏就坏在,借财者和被借财者在对待这一敏感事宜上的「钱财人格」往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由于受到繁多不良经历的影响而不断变化、飘忽不定的,前肯定后否定者有之,前否定后肯定者有之,前后完全不变者有之。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定的道理吗?比如李四向张三借财二千元,借款到期后李四多次催促张三还款未果,李四成了老赖,张三是在自己成年,人格基本稳定之后第一次向友人借财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会对张三的内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张三原本是心地单纯、相信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在经过以往的不开心的经历之后,他还会保持不变的态度和以后的借财判断吗?如果他第一次在遭遇不良经历之后,选择了相信,又继续开始了第二次借财,结果又多了一个老赖友人。张三还会跟一模一样吗?那么我基本可以断定,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因素影响到他,他基本不会轻易再有第三次的借财行为,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我们能责怪张三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吗?更令人悲催的是,赵五这次是因为家中有亲人病重才选择艰难开口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张三借财的,张三因为受到自己前两次的不愉悦经历的影响而做出了拒绝借财于李四的决定,赵五很无辜,因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向友人借财,就碰到了这样的无情无义的尴尬之事,于是赵五被深深的伤害了,认为友人冷酷没人性,见死不救,人性泯灭。

我们的张三同志原本是仗义善良的,为什么到了赵五眼中就变得如此不堪了,张三也不过是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自然而然做出的决定而已嘛。赵五又错在那里了,自己不是因为吃喝玩乐缺钱才借财的,是因为家中亲人病重,万分无奈不得已之下才向友人开口的,原本是满怀希望的,结果竟然被一口回绝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希望就这样被一种不可知的邪恶力量所粉碎了。从那以后,赵五看人的眼神发生了变化,不再那么天真、单纯了,而是开始变得冷酷,无情起来,变得让身边的人越来越捉摸不透了....我时常在想,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中国有一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此观点是俗世的消极观,将钱财和物质利益放在了第一位。钱财是获得美好生活的物质保障,没有适量的钱财,一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必定是水中月,镜中花。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钱财本无可厚非,就像俗语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观点是积极的钱财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钱财观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钱财的确很重要,关乎很多...正是因为这个根本的原因,多少人因为借财而借成了生死之交。东汉末年的周瑜在起兵初期,因为军饷匮乏,当时身为豪绅的鲁肃无偿的捐献了自己的大量钱粮、车马,后来周瑜辅佐孙策孙权取得江东天下,鲁肃和周瑜成了生死莫逆之交..还有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还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也有多少人因为借财而借的反目成仇,从此成了生死对头!北洋政府时期,奉系军旗下有两位优秀的将领,郭茂辰和杨宇霆。郭在进入奉系体系初期不受重用,生活时常捉衿见肘,为了维持生计,艰难向杨开口借财,结果被拒绝了。郭生性耿直正义,一时无法忍受,暴怒不堪,后来这件事对他的内心造成了重大创伤,从此对杨心生怨恨,处处与其作对,奉系的两位将领因借钱烧起的火焰而经常闹得水火不容!

回到我与单位同事之间的谈话上,我问了同事几个问题。

第一,你跟他的关系如何?此人人品如何?答:关系一般,普通校友而已,曾经有在一起小住过,人品详情不清。

第二,他之前有没有借财没还的不良记录,包括向你和他人?答:未向我借过,是否向他人借过,不是太清楚!

起初我说到,这个事情,我无法给你建议,你自己决定吧!不知为何,突然我又改变主意了,又把持不住的补充说了一段,仅仅是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必须要多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呢!

你如果想留存一份友谊,则借,反之则拒绝,你要考虑清楚..

我的建议是,借,用二千元检验一下朋友的人品,不管结局如何,值了。如果你觉得我的想法很单纯,那么,只能随你了...

那天中午,我与那位同事一起在单位食堂就餐时碰到了我们单位的人事部主管-老周,这时我的那位同事拿着同样的问题向老周征询意见,老周想了一下,只说了一句「借出去的钱财,就不要指望收回来,如果指望收回来,就不要借出!」短短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前辈在借财这件事情上的鲜明态度和推测出其在这个事宜上的过往的经历。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友人在急难时,自己仗义伸出了援助之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一年以后问讨时,对方却成了老赖!有限的一点钱财就检验出了曾经友人的人品之差,从此我将其排除出了我的友人行列了。

世事不易,即使经历了很多不愉快,我的内心仍然会坚持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基本的道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俗世的不良污染到自己。

朋友,生活中的你,相信是有智慧、有情义的,关于借财一事,相信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正确决定的!

-作者-

花秀才,体格高大健硕,内心胆小如鼠,外表如张飞,内在似黛玉;风浪太大,曾经呛的差点完蛋;幸得贵人相助,依然全须全尾;事业一事无成,潦倒半生,内心烦躁不安,唯有读书与旅行可安顿身心;梦想不灭,用冷静的笔杆,描绘热闹的世间,于乱哄哄中寻求一方静室,方能称心如意;往后余生,用文字和旅行做个了断,人生的终点不应在寿终正寝,而应在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在阿尔匹斯山!

欢迎您关注【文涛武旅】百家号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家人和朋友们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