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自古以来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都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至高标准之一。因为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关心照顾,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件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以对待自己父母孩子的标准去对待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可在湖南省的某个山村中,就出现了这种令人动人神往的感人故事,当事人小李自幼父母双亡成为了无人照料的孤儿。为了能够给小李一个健康完整的童年,全村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共同肩负起了小李的衣食住行和读书花销,直到供小李念完研究生硕士毕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对于村里人来说小李就像他们自家的亲人一样,每个村民都将他当作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看待和疼爱。而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小李也将村民们视为自己的至亲,始终牢记着村中大家对自己的照顾,在结婚的前一天小李执意拜访了村里的每户人家,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向每个当年帮助过自己的村中长辈跪拜致谢,感谢大家无私的养育之恩。
这个结局充满了温馨和感动的故事还要从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
二十多年前小李的父母作为乡村的支教老师来到了湖南某偏僻的山村中,对于常年缺乏教育资源的村子来说,小李父母两人的到来就仿佛久旱后的甘雨,给村里的孩子们打开了通向大山外的窗口,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了无限的可能。
尽管村中的生活十分的艰苦,但小李的父母却乐在其中,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村中学校的建设中来。因为缺少老师,夫妻两人几乎包揽了学生们的所有课程,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接受到不亚于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每天晚上常常备课到后半夜,早上又要早起给孩子们讲课。
夫妻两人的付出自然被村里人看在眼里,为此大家不仅内心之中十分感动,平日里也会竭尽所能在生活上给两人提供支持。这些淳朴的善意愈发让夫妻两人感到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有价值的,在两年支教期满后两人不仅申请了延长驻村时间,还在这里迎来了两人爱情的结晶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小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进城给孩子们选购教学用书的路上,回村的小李父母两人因为意外交通事故,所驾驶的面包车被超载失控的卡车撞下了悬崖不幸身亡。不满两岁的小李因此成为了可怜的孤儿,当地村民则失去了两位伟大负责的老师,那天悲伤的情绪在这个小小的山村中弥漫开来。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料理好小李父母的后事之后,对于小李的未来大家不由得犯了难,一开始村干部们想的是联系上小李的爷爷奶奶,将他安全的送回到亲人的手中。可当村干部们从教育局那里了解到了夫妻两人的家庭背景之后,却发现就这样将小李送回老家恐怕并非是个正确的选择。
原来小李的父母之所以如此关心落后山区的教育工作,是因为他们的老家也是个十分贫困落后的山区,他们不愿这里的孩子也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因为上学而发愁,所以才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挥洒到了落后地区的教育建设上来。
夫妻两人的直系亲属如今只剩下小李的亲奶奶还活着,但也因为身体不好完全依赖夫妻两人的支教工资生活,如今要独自照料才刚断奶不久的小李,仅靠贫困补助显然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至于李家的其它亲戚也各有各的难处,对于接手照顾这对老幼的苦差事,显然都非常了不愿意。
在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当地村民们在商议过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大家准备接手小李的抚养工作,代替牺牲的夫妻两人将小李养大!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这座偏僻的山村家家户户都不富裕,特别是在二十多年前基本上都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孩子的上学教育都要指望外来的支教老师,当时很多学生每天只能吃上两顿甚至一顿饭,中午在学校的时候往往都饿着肚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再额外抚养一个年幼的孩子,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个不轻的负担。
于是大家相约决定轮流照顾年龄尚小的小李,谁家手上近期宽裕便主动接手负责孩子的三餐饮食,包括小李从小到大穿的衣物,用的文具等等都是由当地村民从自家的生活开销中一点一滴的省出来的。
当地村干部每月也会将自己的工资补贴拿出一部分,然后以支教老师补助金的名义送到千里之外因患病卧床的小李奶奶手中,就这样当地村民携手肩负起了抚养夫妻两人遗孤和母亲的工作,而这一做便是整整二十多年。
也许冥冥之中有着父母的庇佑,在村民们细心的照料下小李健康茁壮的成长了起来,虽然还没记事的时候小李便不幸的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但如今村里的每个人都早已成为了和他血脉相连的至亲之人。
继承了父母优良品质的小李自幼便乖巧懂事聪明好学,哪怕在教育资源相对贫瘠落后的乡村小学,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并最终顺利的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
对于小李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村民们每每提起也是十分骄傲,就像是自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一般,大家凑钱给小李买了新衣新鞋准备了学费和生活费,满怀希冀的将他送上了长途汽车。村民们衷心的希望小李能够成为继承父母的遗志,成为第一个走出这座穷山沟的大学生。
深知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上了高中之后的小李在学业上愈发的刻苦和努力,他明白自己高中的学费还有吃穿用度,都是村里的长辈们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省出来的。这些前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小李来说每一分每一角都弥足珍贵,只有考出个好成绩他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付出,才能告慰为乡村教育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父母双亲的在天之灵。
因此在学校里小李既是生活最简朴节约的,同时也是最努力刻苦的,他几乎把所有空闲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只因他不愿辜负大家多年来的自持和期望。
最后小李毫无意外的考上了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出成绩那天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庆祝,热闹的场面就像是过了年一样,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想起当年小李父母活着时为村里所作的点点滴滴,更是激动的难以自持泪洒当场。
上了大学的小李依然保持了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并没有因为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而迷失了自我,事实上在他的内心之中还埋藏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对于他来说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只是个开始,他的梦想是要为村里建一座真正的小学来完成当年父母未竟的事业,不仅要帮助自己村里的孩子们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包括附近的那些村子的孩子们在内,往后世世代代都能过接受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
于此同时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小李就一直在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做兼职赚钱,除了想要减轻村里人供自己上学的负担之外,他还希望能够攒够将来自己考研念研究生的学费和花销,他不希望过度的依赖村里的长辈们再给他们增添负担。
另一边村民们也时刻心系着小李这个走出村里的第一个孩子,尽管小李反复强调如今依靠自己兼职打工的收入和奖学金已经能够解决生活所需,不需要大家的资助了。但是村里人仍维持着多年来的习惯,每月雷打不动的将各家捐赠汇集的钱款打给小李和他远在老家的奶奶,对村里人来说小李早就被看作村里人共同的儿子了。
几年后顺利硕士毕业的小李也成功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彻底走出了二十多年来父母离世所留下的阴影,开始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就像他从儿时起就深深渴望的那样,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忘记那个为村里人建一所真正学校的愿望。
其实在农村地区建立一所崭新的希望小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在国家的补助下只需要20万左右就可以将学校建起来,这其中最至关重要的其实还是能够配备足够的老师和将学校长期稳定的运营下去。
为此小李边积蓄建校的资金边借助各方力量为筹建学校做准备,他的经历也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亲自赶到小李的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新闻发出后在当地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和支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因为这起报道联系上了小李,并决定与他共同完成这所偏远山村的小学建设,将优质教育的曙光带给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
在此过程中小李也结识了他一生的伴侣,一个教育专业毕业的活泼可爱的女孩,就像当年小李的父母一样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和志愿结合到了一起,抛弃了优渥舒适的生活将自己扎根到了迫切需要他们的乡村教育工作当中来。
希望小学破土动工的日子也是小李和他的妻子订婚的日子,他们早就将这所希望小学看作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妻子的提议下两人也决定在这座养育了自己的山村里举行他们的婚礼。
就在婚礼的前一天中午,小李带着妻子从村支书家开始挨家挨户的拜访了过去,每到一户人家之后小李便将当年资助过自己的长辈请到椅子上坐好,然后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头致谢。因为在小李看来这个村子里每位老人都是养育了自己的父母,是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双手撑起了他的人生,因此在自己的大喜之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是需要自己跪拜的父母双亲。
未料到小李此举的村民们先是大惊,又赶忙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很多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情绪的老人更是拥住小李哭的老泪纵横。对于这些村民们来说,他们其实从来都没有指望能够在小李身上获得什么回报,或是期待后者能够给村里带来什么改变。
自决定肩负起抚养责任的那天以来,无论是祈祷小李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也还,还是希望他能够找到相爱的另一半过上幸福的生活也罢,这一切都是基于村民们最为朴素的道德观念,即回报当年小李父母为村中孩子们伟大而又无私的付出。
对于村民们来说小李的父母是为了帮助村里的孩子们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这里,甚至为村里的孩子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那么自己就有义务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照顾成材,这是毋须开口的责任和无人推脱的义务,也是千百年来诞生在中华土地上最为朴素和善良的价值观。
正是因为小李父母的无私和善良,所以他们得到了村民的尊重和支持,全心全意的将小李抚养长大。同时也是因为村民们的善良和爱心,塑造了小李正直高尚的价值观,将这份感人至深的精神传承了下来,最终成就了这个满是温馨的圆满结局。
如今小李和妻子建造的希望小学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教育力量,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带去了宝贵的未来和希望。
【本作品为虚构小说,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