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李玫瑾:在社会上一定要警惕这两种性格的人,见到一定要躲远点

2024-10-17情感

在咱这社会生活里,能碰见各式各样的人。这里边呢,有一些人的性子和行事方式特别怪,跟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差得挺远。

这些人容易给他人跟社会带来危害,咱得提高警觉,碰上这种人得赶紧躲开。今儿个,我就说说在社会生活里得留神的两种性格类型:边缘性人格和被动攻击性人格。

【边缘性人格】

边缘性人格障碍属于一种情绪调节出问题的病症,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

情绪特别不稳定。边缘性人格的人,情绪波动特别大,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伤心,全凭自己心里的感觉,自己很难调节好。稍微有点不顺心的小事情,就可能让他们情绪大爆发,不过大喜大悲来得快,去得也快。

人际关系不咋好。他们挺容易有特别强的依恋心思,可依恋的人一有变动,他们情绪就不行了。他们受不了有隔阂和冲突,老是用特别极端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像突然大怒或者伤害自己啥的。

他们的关系持续没多久,朋友也总换来换去的。

自我形象走偏了。边缘性人格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乱糟糟的,自我价值感时高时低。一会儿认为自己啥都不行,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啥都能干。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很糟糕,行为也没法保持一致。

行为冲动的人,做事老是前后不一,今儿个说的跟昨儿个说的截然相反。

他们行事冲动,不怎么会考虑后果,常常因为冲动去干危险的事儿,像使劲吃、乱花钱、随便与人发生不正当关系之类的。

思维模式特极端。边缘性人格的人看事儿不是黑就是白,压根没中间的灰色区域。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分明的割裂态度,要么觉得你坏,要么觉得你好,根本不存在啥中间立场。

边缘性人格咋形成的呢?

首先得说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里,有不少也有类似情况,这表明它和遗传基因有关系。

再就是大脑结构和神经化学不太正常,从影像学研究能看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前额叶皮层、边缘系统的功能有毛病,使得情绪调节不容易。

童年要是有不好的经历,像被虐待啦、缺少父母的疼爱啦,这可能会让人得边缘性人格。这样一来,依恋关系就不好形成,人也就会对人际关系不相信,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了。

最后要说认知扭曲这方面,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认知上是不平衡的,像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很极端,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也不正常。

【被动攻击性人格】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是被动地进行抵抗,通过被动的形式来展现敌意。

这类人不会跟人正面起冲突,会通过消极干活的办法来表示自己的不高兴。他们有这样的特点。

爱抱怨的性格。被动攻击者老是爱发牢骚,觉得别人都亏待了他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就算生活条件还可以,他们也会埋怨环境不好、别人瞧不上自己。

做事不上心。被动攻击者工作时老是懒懒散散、没个积极劲儿,事情干一半就撂那儿了,要不就故意不好好干。他们工作效率特低,对团队没啥好处。

言行不相符。这种人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嘴上答应了事儿,行动上却磨磨蹭蹭、推三阻四的,实在让人搞不明白。他们说的话,你可没法信。

爱埋怨。他们老是爱埋怨,觉得自己碰到的事儿都是被迫的,都是别人或者环境造成的。哪怕自己明摆着有错,也会胡搅蛮缠。

逃避责任呗。那被动攻击者是不会担责的,一碰到问题,就净找些借口来推卸。他们的态度往往是:我可没错,这责任不归我。

那被动攻击性人格是咋形成的呢?

被动攻击性人格的形成,往往是因为童年时的养育环境不佳。常见的家庭情况是:父母特别严厉,老是对孩子进行体罚或者用言语羞辱孩子,而且还不给孩子足够的关心爱护;要不就是父母之间有暴力行为,孩子看到好多负面的东西,情绪却没办法发泄出来。

这使得孩子心里攒了好多怨气,可又不敢明着说出来,就只能通过消极的办法来撒气,像故意磨蹭、忘了该干的事之类的,以此来消极对抗。

长大以后,这些人心里还是觉着被父母伤着了,可又不敢面对父母,就把那股子怨恨转到别人身上了。他们社交方面不咋行,老是误会别人的好心;工作的时候也没法跟人好好合作。

总的来讲,边缘性人格跟被动攻击性人格,这俩都是在社会生活里得留神的人格种类。

这两种人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咱得提升认识,碰上这类人得赶紧躲开,可别跟他们处得太近。

咱得多留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看看他有没有上面说的那些人格特点,然后再决定跟这人交往到啥程度。

要学会识别人,得先了解自己。咱得持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把各种社会关系处理得更好,免得让自己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