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比精神内耗更可怕的,是你的【受害者心态】

2024-01-06情感

弱者抱怨,强者改变,故弱者愈弱,强者愈强。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

有这种心态的人认为自己的不开心,不顺利,痛苦,委屈,失败等等都是别人或者环境造成的,跟自己没有关系。

总结成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我的错,我不需要对此负责!」 。

一个人有受害者心态, 往往是因为大脑中有这三个不合理信念:

  • 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会一直存在,不会消失
  • 自己过得不好,都是别人或者外在环境造成的,和自己无关
  • 任何的努力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处境,所以任何尝试都毫无意义。
  •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种受害者心态呢?

    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好处」, 所以会习惯地用「受害者心态」去解释问题。

  • 无需承担责任
  •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意味着你需要自己去掌控自己的方向盘,

    这需要你自己去思考你想去哪里, 你需要做哪些准备什么, 你的路线该怎么规划,路上的岔路口如何抉择, 迷路后该怎么办, 路途中的插曲和困难该如何解决等等,

    对于内心脆弱的受害者来说,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为他们一直躲在「受害者心态」这样一个透明的泡泡里,

    一旦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个保护自己的泡泡就要被戳破, 爆裂,

    自己的脆弱就会暴露在现实里, 而自己又毫无招架之力

  • 可以「二次获益」
  • 我们的很多问题之所以持续存在, 是因为我们一直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比如别人的同情, 关注,帮助,安慰等等,

    只是有「受害者心态」的人, 很难意识到这些好处,

    所以他们常常感觉到自己很痛苦很委屈很无助。

  • 满足自己潜意识里的需求
  • 那些经常把自己摆在「受害者」位置的人,特别是过去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

    他们其实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别人的认同和帮助,

    他们总是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可怜」, 「很委屈「, 是受害者,

    好像身边的人都在辜负自己, 欺负自己,

    这样就可以轻易地操纵别人的感情和情绪,

    别人就会很自然地对他们产生同情,理解,并且会乐意帮助他们。

  • 「投射」心理
  • 【投射】是指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

    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是受害者心态的一个关键部分,

    他们的潜台词是「我之所以……,都是别人的错,跟我没关系」

    这样投射者就可以躲在心理舒适区里不出来,

    不需要去面对自己的脆弱,不需要去尝试改变, 也不需要去承未来的风险。

    当一个人从这种「受害者心态」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延伸成一种习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受害者,以这种身份获得别人的关注,关爱和情感。

    这种手段是安全的,不需要承担风险,也不要面对冲突和矛盾。

    但这只是暂时的,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甚至会更严重。

    哪些迹象表明自己可能有受害者心态?

    在生活中, 我们对一些事情感到不满是正常的, 毕竟这个世界不是围着我们自己转。

    但是, 拉开视角审视一下自己,如果在很多方面都是这种思维模式, 那么我们可能陷入这种「受害者」心理。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去觉察并且识别自己的思维习惯。

    如果你有以下这些思维习惯,说明你可能有受害者心态。

  • 习惯性地指责别人,自己不开心不顺利都是别人的错
  • 常常感觉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和自己作对, 喜欢抱怨
  • 面对问题,总是有种无力感,内耗严重,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 总是很被动, 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悲观
  • 当别人给你提建议时,经常很生气,感觉别人是在攻击自己
  • 经常感觉自己很糟糕,习惯咀嚼痛苦,并且从这些想法中得到一些安全感和快感
  • 总是吸引一些喜欢指责自己和抱怨生活的人到自己身边来
  • 固执己见,难以做出改变
  • 我们不需要对这种心态太悲观, 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往往是从家庭成员身上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的。但是, 我们是力量有方法去克服的。

    如何改善这种受害者心态?

    当我们通过上面的觉察,识别到自己的这种心态后,

    首先要做的是放下评判, 接纳这种受害者心态。

    这心态虽然让我们无助和痛苦,但它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啊, 这是我们的特点,并非是我们的「缺点」

    我们不必把自己雕刻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我们是人,不是神。

    正是由于我们身上大大小小的「缺点」,才让我们成为一个丰富的,独特的,有趣的,真实的自己。

    当然,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这种心态后, 也不要去逃避和遮掩,更不要去愤怒和自责。

    逃避只是暂时不用面对问题,但是问题依然还在,

    我们依然会在这种重复的循环中挣扎, 找不到出口。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直面和接纳。

    第二,要相信自己是有选择权的,有应对问题的能力的。

    我们是自己生活, 工作, 人生的唯一负责人,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有说」NO」的权利,有维护自己的权利,有应对困难的能力,

    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外界, 把自己的事情的主动权交给别人, 就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面对一些冲突或者不满的时候,

    我们要记住:我们无法决定别人做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反应。

    在外界的刺激和我们自己的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如何反应,

    我们的成长和自由就躺在这些反应里面。

    第三, 说「不」是你最正当不过的权利。

    你有权利拒绝那些你不想做的事情,

    尽管这样做会让别人对你失望,甚至是指责你,

    但也要坚定勇敢地设定自己的边界,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优先考虑保护自己的能量。

    当然,如果平时习惯了顺从和适应被人,

    刚开始说「不」,你可能很容易感到内疚,

    这个时候就要好好来照顾和处理自己的这部分「内疚感」。

    拒绝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个「坏人」,

    你只是在讨好自己和讨好别人之间,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第四,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你就改变了你的世界。

    费斯汀格在著名的【90/10法则】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通过下面的例子来更好的理解这个法则。

    在一个普通的早晨,杰克刚洗完脸,随意地把他的高价手表放在了洗手池边。他的妻子莉莉担心水会溅到手表上,便把它挪到了餐桌上。不久,他们活泼的小儿子在拿面包时不小心碰到了手表,导致手表从桌上掉落并损坏。

    看到心爱的手表摔坏,杰克的第一反应是愤怒。他大声责备儿子,并与莉莉发生了争吵。莉莉感到委屈,向丈夫解释是她担心手表进水才挪走的。杰克在怒气中反驳说手表是防水的。夫妻俩吵得越来越激烈,无法退让。

    时间紧迫,杰克匆忙离家上班,却在路上突然意识到忘记了一份重要文件。他急忙返回家中,却发现自己忘记带钥匙。此时,莉莉和儿子已经出门。无奈之下,他只能打电话给莉莉让她送钥匙。

    莉莉匆匆驱车回家,途中不慎撞到了路边的水果摊,引起一场小骚动,并被迫赔偿损失。

    杰克终于拿到文件,却已迟到半小时,遭到上司的严厉批评。心情糟糕的他,还因为一件小事与同事发生了争执。

    莉莉因为提前离开工作被扣除了全勤奖,而他们的儿子在当天的棒球赛中因心情不佳而表现不佳,很快就被淘汰。

    这一系列的不幸事件,都是因为对手表被摔这个小事的过激反应引发的。

    如果杰克当时选择了一种更加平和和理解的态度,比如安慰儿子说:「没事, 手表修一下就好了」,那么后续的一系列不快都不会发生。

    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我们共勉:不要诅咒黑暗,而是点亮一支蜡烛。

    (文章原创,严禁搬运抄袭,侵权必究!)

    作者介绍:

    心理咨询师 | 提供线上1对1心理咨询

    视频课程:

    【攻击性41讲:引爆内在力量, 活出充满活力的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