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一个人,出现这5种状态,暗示要离开红尘了

2024-10-20情感

一个人,出现这5种状态,暗示要离开红尘了,很多人不知道!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言:「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人将要离开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一个地方先有病患;就如用力把一根绳子拉断,肯定会有一个地方先断。

佛经上讲:「释迦牟尼佛一出生,当下就走七步路,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讲了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立即恢复到普通婴儿的状态。」

这并非说释迦牟尼佛傲慢无天,而是说他冥冥之中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找到真我。

人的生命本身有个本来的真我,人在红尘俗世的经历和体验,其实本质上就是逐渐找到真我的过程。

因此,我们常说,人世间的很多道理,很多事情,年轻时都很难明白,只有在老年时才会突然顿悟,且越到老年看的越明白。

正如,佛经中说:「预知时至。」

因为,凡是事情发生之前,必有萌兆。

一个人,出现这5种状态,暗示要离开红尘了。

【一、气数将尽,人力难求。】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气数已尽,气是指呼吸,气数已尽是指一个人将死。」

气数是表示生命运动节律的总括,它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这种变化,从极其细微之中开始,在生命运动的过程中渐渐进行,并非一日之功可以为,但是等到时机成熟,就会显现应时的征兆。

正如圣经中说:「生有时,死有时,种植有时,收获有时……时时事事皆有时也!」

这其中的「时」就是指世间万物气数的定数,每个人本身都有属于自己固定的气数,时间一到,非人力可以左右一二。

东汉末年,汉献帝堂堂天子被乱臣贼子玩弄于股掌,泱泱汉室再也不能持续先祖的辉煌,从此在风雨中艰难飘摇,直到衰亡,曹丕称帝,溘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据记载说:「汉室颓败曾出现了「青蛇飞梁」、「雌鸡化雄」、「虹现玉堂」这些异象。」

而后,接二连三出现祸患,先是十常侍作乱,而后董卓为祸,都直接消耗了汉室的气数,导致了它的灭亡。

在汉室的灭亡上,董卓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仔细观察发现,他的气数也有规律可循。

汉室颓败后,司徒王云立志谋划除掉董卓,设计了一场巧妙的美人计,让义女貂蝉蛊惑董卓与吕布心生嫌隙。

董卓原本意图掀起一场蓄谋已久的谋反,却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自己的爱将吕布诛杀,变成了自己的刑场。

据记载说:「董卓将死之际,皆有种种异兆出现:先是遇到「车折轮,马断髻」,接着又遇到「道人手持挂布长竿」,后又听见一阵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仔细观察发现,「千里曹是董字,十日卜是卓字」,在董卓到达长安赴宴时,就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

正如【三国演义】第46回诸葛亮对鲁肃说:「我态简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

反之,一个人气数将尽,亦是命系于天,又岂是人力可为的事情。

所以,人,应时而生,也应时而亡,一切皆有定数。

【二、使命完成,悄然离世。】

国学堂梁冬老师曾说:「一个人这辈子呼吸的次数是有定数的,就是你呼吸多少次是有固定的,假设是一千万次,那么你呼吸完了,那你生命也是走到尽头了。」

所以,梁冬老师就提议说:「要活的长久,可以像乌龟一样,慢慢呼吸,慢慢动,慢慢享受生活。」

西汉名将、大军事家霍去病,17岁首批战袍就战马一踏,血刀立横,擒王斩将,所向披靡,封冠军侯。

19岁为骠骑将军,22岁官居大司马,可谓,妥妥的人生赢家,年纪轻轻就封狼居胥,然而却23岁猝然离世。

他从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誓言横扫漠北,几番征战后,自此「匈奴远遁,而南无王庭」。

也即是说,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向来天妒英才,猝然消亡也是天意使然。

历史上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并未具体记载,有人说是死于感染瘟疫。

其实,我们或许可以得到启发:常年征战,宿餐无律,劳虑过度,透支身体,达到极限,猝然而亡。

正如老话说:「一个人一辈子吃多少,穿多少也是冥冥中注定,吃完了,穿完了就该走了。」

每个人的到来都带有自己的使命,使命完成的快慢,影响着你的气数长短。

就如,生命是一辆车,中间不断地走走停停,红灯停绿灯行,如果你强行闯红灯,提前透支命数,自然提前到达终点离开。

【三、顿悟虚空,红尘无恋。】

曾仕强教授说:「人要看开,而不要看透,看透就说明你要走了。对于正在活着的人来说,看开看淡就好。」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去看透世事的,因为,这个时候,他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浑身充满了冲劲,一路向前,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一个人,只有在经历了大半生,越过大山,踏过大河,在人生的名利场中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咸的人间百态,一身疲惫之后,才会停下来,看看来时路,想一想此生为何而来。

就如同一匹征战沙场的老马一样,一生拼杀之后,只有在最后时刻才会低下头来看一下自己,抬头环顾四周。

红尘俗世,所有的追求、执着、贪欲、得失,就像一张大网,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就像雾里看花,你永远也看不明白,只因身在此山中。

而当你渐渐老去,行将枯木,垂垂老矣,蓦然回首,置身事外,跳出五行中,才陡然发现,你在网中挣扎拼搏一辈子,原来如此。

你会幡然顿悟,感觉以前苦苦追寻的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你终于看明白:爱恨情仇、名利得失、执着纠结,皆是一场红尘历练,一场俗世修行。

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不再眷恋,不再执拗,黯然离去。

正如,金庸曾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四、眷恋故乡,叶落归根。】

有位朋友的奶奶,90多岁,还犹如鹤发童颜,能吃能睡,头脑清醒。

然而,就在去世的前几天,突然要求朋友的父亲带她回老家看看。

朋友开车带着父亲和奶奶,回到了老家,奶奶拄着拐杖在村子的西头望了很久,在家中的院子来回转了好几圈。

她还自言自语道:「该给鸡儿喂食了,地里的麦子也该收了,有个好天气,一定就会是个丰收年。」

朋友还以为,奶奶是因为年龄大了,老成了老小孩了,不以为然。

而朋友的父亲却有些担忧,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奶奶的异常,所以,自从老家回来后就寸步不离奶奶的身边。

果然,在一周之后的一天凌晨,奶奶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了。

人的一生,悲辛劳碌一辈子,生儿育女,无论最后富贵几何,穷困几何,成年后,还是劳累多于温暖。

在心底深处始终深藏的温暖岁月,莫过于幼儿童年时期在父母的疼爱呵护之下的美好时光。

所以,人在离开之前,或许叶落归根,重新回到故乡,回到父母的怀抱,是潜意识中最想做的事。

【五、已故亲人入梦,一起回家。】

有科学家做过一个「濒死体验」,并得出了四个结论:

「一、人们会感觉到灵魂离开躯体;二、发现自己走入到漆黑的隧道当中;三、隧道两侧有自己的亲人在迎接,特别温暖且光明;四、化为粒子,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种场景:一个人之将死的老人,在最后的时刻,没有了痛苦,脸面上慢慢展开了孩童般的笑容,眼神欣喜地望向前方,努力伸出双手,想要跑起来,飞起来,去向远方。

然后,他的亲人们在旁边难掩悲痛之情,老人却喃喃自语道:「父亲,来接我了。」

而后,安然离世,从此人山人海,不再归来。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讲,人在濒临消亡的时候,整个身体的机能都会出现紊乱,神志不清,大脑即将停止一切的意识,最后时刻,只有存留在大脑中最强烈的意识还会显现。

一般,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有最亲的血缘才是此生最深刻的存在,即使行至消亡也仍然可以记得。

所以,很多人在最后时刻,会出现幻觉梦见已故去的亲人,或者一夕之间看见已故去的亲人。

每当,一个人出现如此状态的时候,其实,就在提示他要离开了。

最后,关于人的命数,人的生死,引用唐朝寒山子写的一首诗词【欲识生死譬】,深度体悟: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人生,不外乎两件事:生与死。

我们偶然而来,必然而去,无需太用力,也无需太着急,体验百态,体悟世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心无谓,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