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状态:半醉半醒,管好自己,不干涉他人!

2024-01-06情感

随着人生历程的推进,每个人所感受到的世界和生活体验都会不断演变。

就像宋朝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所描述的那样:少年时期,我们在歌楼上聆听雨声,红烛映照下罗帐昏暗;中年时,我们在客舟中听雨,江面开阔,云层低垂,断雁在西风中哀鸣;老年时,我们则任由阶前的雨滴打落,直至天明。

如果把蒋捷的诗词比作中国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理解,那么西方的心理学研究,如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就代表了他们的人生观。

在社会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分享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比如,曾经被视为最叛逆的一代「80后」,现在也已经步入中年。

面对这么多即将面临中年危机,却又不知所措的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中年生活准则呢?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而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却是最难的事情。著名文学家杨绛先生曾说过:「少操心,少说话才是福气。」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发善心,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对于是否应该保持善良,他们有着各自的看法和经历。

当生活陷入困境,仍想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有时不仅得不到感激,甚至会被反咬一口,成为他人的踏脚石。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强调,在人际关系中,大部分矛盾源自于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虽然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但也要根据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判断是否需要帮助他人。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中,他所阐述的人生中段(25-50岁),正是大多数人步入中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也就是说,此时的个体通常已经成为父母,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照顾和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保持前进感、并能够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精神内容。

因此,对于那些生活还在困境中挣扎,想要帮助身边人的个体来说,

对于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先照顾好自己,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目标。人生复杂,难得糊涂。在人生的前半段,特别是在成年之前,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是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甚至有些放荡不羁。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涉世未深的时候,自然会有这样的想法。然而,到了中年之后,体会到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也接触到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各类群体,大部分人变得更加圆滑和市侩。

有些人仍然怀揣着热忱,期望通过自身的能量照亮他人,给予帮助。这并不是坏事,因为它彰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然而,无论是帮助还是善意,归根结底都源自于你自己的思考。在你采取行动帮助他人之前,最好确认对方是否能够接受你的突然介入;你的能力是否足够将你的想法付诸实践;最后,你帮助他人的意愿是否符合对方的期望。

助人自助,先修己身。有时善意之举,未必皆大欢喜。助人一时,难助一世。更有升米恩,斗米仇之理,渡人之念,有时反成生活之苦。

现在,多数人生活低调,努力恢复往昔。特别是经济状况,更需谨慎。

生活的艰难已经无需赘述,如果你在大事小情上都想要发扬善良,帮助他人,那么在拉别人一把之前,不如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安稳。

先稳定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人,难得糊涂,先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