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位年轻人,和我一样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以前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
每天要做的事情仅仅是工作和生活琐事,其他的就是玩玩手机、打打游戏。
因为这就是普通人认知里的正常生活。
突然有一天,因为意外,他身边两位关系极好的朋友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变。
因为太突然,顿时无法让人接受。
循着人的本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人容易引发触动。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现有的一切都被「剥削」,我还有什么、会什么,又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 ?
无聊的人生是经不起这样的推问的。
因为无聊,不成长,所以身上根本没有「货」去应对这样的危机。
正常的反应不止是焦虑,应该恐惧才对。
但 现实中的人们都已经近乎麻木。
这位年轻人不一样,他选择了主动创造成就,不再被动承受现状。
他就是我的成长导师——周岭。
36岁开始探索新的人生,开始广泛涉猎知识,开始改变自己曾经的「醒着的睡着的人」画像。
广泛的阅读、思考、学习让自己逐渐掌握了成长方法论。
包括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的理解运用,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能力的练习和使用。
养成了终身受益的(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等必备的习惯。
他的公众号文章从第一篇【接受「屎」一样的开始】,到后面的深度长文佳作。
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知识、有深度、深入浅出,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写作3年不到的时间,出版人生第一畅销书【认知觉醒】。
这本书也毫无争议地成为我的觉醒启蒙之书。
要想办法让自己醒来
如果你在努力提升自己,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个道理为什么早点没有明白?
这本书为什么早点没有遇到?
这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要是5年前就能看到就该多好?
说明自己认知在提高,提高之后看自己觉醒之前的经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这里的醒来主要表达的是「觉醒」的醒来。
没有醒来的自己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却总是半途而废;
除了工作之外,其他事情都处在舒适区;
遇到重大抉择、危机,自己总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醒来才能给自己成长的机会,才有可能成就自己。
就像叔本华说的:
「 空虚的人总是一刻不停地寻求外界刺激,以使自己的精神、肉体及其情绪调动起来。
而精神充实的人浑身上下都流动着思维的血液,他们不断地向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探索,还把各种思想通过自己最强劲的脑力重新排列组合,形成自己的思想 。」
觉醒之前的我容易陷入痛苦和无聊的摇摆之间。
觉醒后的我就努力在广袤的精神世界里寻找人生的意义。
两者的差别真是天差地别。
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学习
人的一生时间非常有限,几十年的奋斗生命除去吃喝拉撒、休息、生病、工作之外,能够用来为自己学习的时间其实少得可怜。
所以,有机会让自己坐在书桌前的时光一定珍惜对待。
坐下来就把自己的心也沉下来,心暂时回不来就继续和身体沟通,身心一致、专注才能学好。
很多人的一生,几乎没有认认真真地、专心致志地学习过新知识 。
他们总是以为收藏了很多文章就表示自己渊博了;
他们总是以为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就表示自己也懂了;
他们总是以为学习原来这么简单,自己的效果也很高。
可他们错了,等到了需要真正用知识的时候,他们眼睛都变傻了。
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状态调到最佳,身心都用在学习上。
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做好记录,在内化到自己身上之前,要让自己还能轻松找到它。
等到彻底内化成功之后,就等于是你自己的一个零部件了,想用随时可以用。
真正做到出类拔萃的人,没有不专注的。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他们一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在上面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 专注 。
摈弃杂念,一心追求知识和价值
冥想是一大法宝,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可以有效调节充满杂念的大脑,让自己恢复平静的身体。
简单的道理在普通人眼里会被认为是陷阱,非得复杂化对待。
比如学习:
普通人就容易被市面上广泛流传的什么规律、模型、理论所吸引,忙乎半天也没找到一点方向。
人往往缺少的是看穿本质。
学习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有用的知识装到自己的大脑中,并且和以前的体系连接到一起,多看多用,让大脑的神经元回路畅通。
把最根本的本质理解之后,表面的复杂仅仅是后面加进来的辅料而已。
看过【稀缺】让我们明白了心智带宽的原理。
成长的过程中尽量让自己的心智带宽中都存放着和成长有关的知识,不能既要西瓜又要芝麻的。
比如写公众号文章,自己再努力成长,就应该把成长的经验、核心价值无私分享给需要的朋友,通俗的话说:分享的东西都是干货。
文章排版简洁,让人家一目了然,一看就懂,能尽快产生效果。
如果你又想着多赚点广告费,又是考虑流量,热点等等,有些策略可能眼下有点效果,但最终会影响你的思维精进。
我们一直强调时间宝贵,生命有限,如果没有私心杂念的影响,可能你在某些思考中会激发出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但因为你被眼前的利益诱惑,导致思考不能深入,只能半途而废,后面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再次进入这样的思维通道。
说明白点,本来你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 因为贪图小利错失了机会。
你仔细品品,是很有可能的。
学习、思考、写作成长都是和文字打交道,都是需要在思维中不断精进自己,不断把自己的思维通道打通,延伸。
费脑力的事情就应该完全专注,让心智带宽充满思维通道。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理也适用于思维通道。
学会独处反而可以让精神富足
叔本华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他说:
「 一个人的思想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索取就越少,别人也就与他无关了。
精神卓越的人就会用自己的卓越思想把沉闷的环境变得很有生机。」
因为性格原因,我本来也是一个相对倾向于独处的人。
独处的人可以给自己找到默默成长的机会。
尤其是一些无效的社交,每次结束后回到家都有一种很强的负罪感,又浪费了几个小时。
越底层的社交越充满了欲望的交织,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极度不利于自己的思考,无外乎在消磨时间罢了。
就和【内向者的天赋】提到的: 内向是一种寂静的奢华,寂静的奢华是安静着所拥有的,却是喧闹者还是寻觅的。
人成长的关键在于静下来,和自己内心真诚地对话。
学眼前的新知识、新知识到大脑里面去串门,连接都需要注意力完全集中,专注状态下完成。
以前的自己,因为没有觉醒,业余时间都被舒适区占据,所以独处的时间反而起不到效果。
现在不同了,现在反而需要大量的独处时间。
独处时间是我效率最高的时候。
对未来永远充满信心
当自己前行无力的时候,对比想想古代和近代政权混乱的时候,才学无用,报国无门……
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珍贵的和平年代,学习变得唾手可得。
只要自己保持成长的态势,默默地努力下去,就可以超越大多数人。
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公平,知识和智力正在被重视起来。
如果还有什么担心,我认为最大的担心就是自己,因为成长的路上一定是布满荆棘,充满挑战的。
当自己身处挫折的时候,多给自己心理建设,多次不断地建设。
困难就是一道坎,跨不过去永远都是我的坎,提升认知跨过去之后就是我的护城墙。
难道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吗?
难道祖祖辈辈都这么平凡吗?就不能被更多人惦记着吗?
难道我们天生就只能这样生活?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人家也是这样的起点,可以精进,自己凭什么做不到?
结语
能被奉为人生导师的书籍不会多的。
很庆幸自己在接触短视频的挫折之后很快悟透了成长的重要性。
接着就是【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让我走在了觉醒的道路上。
成长永远没有终点,我们都是过客。
我们的价值在于在人类成长主线中,尽自己的可能,去贡献属于自己的一点思考的智慧。
如果每天就轻松上下班,其余都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那恐怕是不但没有成长,反而在走下坡路,因为总会有人在成长。
未来的思路已经明确:循着别人有价值的智慧,去思考+实践出自己的智慧。
前路漫漫,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道路。
容易走的路,让喜欢走的人去走。